清朝國子監司業列表
滿洲司業
初設滿洲司業二員,分左右缺,乾隆十三年裁一員。
| 姓名 | 籍貫 | 出身 | 任職時間 | 備註 |
|---|---|---|---|---|
| 李虎沙 | ||||
| 傅達禮 | 正黃旗人 | |||
| 白清額 | 鑲白旗人 | |||
| 莽吉圖 | 鑲白旗人 | |||
| 鄢代 | ||||
| 曹爾和 | ||||
| 尹希 | 鑲黃旗人 | 康熙十六年任 | ||
| 葛思泰 | 鑲黃旗人 | 康熙十七年任 | ||
| 滿都戶 | ||||
| 達鼐 | 正黃旗人 | 康熙十八年任 | ||
| 拜山 | 正白旗人 | 康熙二十一年任 | ||
| 花善 | 正白旗人 | 康熙二十三年任 | ||
| 博濟 | 正藍旗人 | 康熙二十四年任 | ||
| 宋古宏 | 鑲白旗人 | 康熙二十五年任 | ||
| 席爾圖 | 正白旗人 | 康熙三十三年任 | ||
| 薩爾圖 | 正黃旗人 | 康熙三十四年任 | ||
| 莫索理 | 正白旗人 | 康熙三十五年任 | ||
| 党阿賴 | 鑲紅旗人 | 康熙三十六年任 | ||
| 滿丕 | 正藍旗人 | 康熙三十九年任 | ||
| 登德 | 鑲藍旗人 | 康熙四十五年任 | ||
| 常額 | 正紅旗人 | 康熙四十六年任 | ||
| 察爾岱 | 正藍旗人 | 康熙四十八年任 | ||
| 己克塞 | 正藍旗人 | 康熙五十六年任 | ||
| 齊二 | 鑲黃旗人 | 康熙五十七年任 | ||
| 明圖 | 鑲藍旗人 | 康熙五十九年任 | ||
| 博禮 | 鑲黃旗人 | 康熙六十年任 | ||
| 馬泰 | 正黃旗人 | 雍正三年任 | ||
| 文保 | 鑲藍旗人 | 甲辰進士 | 雍正六年任 | |
| 朱蘭泰 | 正白旗人 | 庚辰進士 | 雍正七年任 | |
| 那爾布 | 正黃旗人 | 舉人 | 雍正十年任 | |
| 塞爾登 | 正紅旗人 | 己卯舉人 | 雍正十一年任 | |
| 開泰 | 正黃旗人 | 甲辰進士 | 乾隆元年任 | |
| 鶴年 | 鑲藍旗人 | 丙辰進士 | 乾隆八年任 | |
| 鍾音 | 鑲藍旗人 | 丙辰進士 | 乾隆九年任 | |
| 僧格勒 | 正黃旗人 | 癸已進士 | 乾隆十二年任 | |
| 温敏 | 正黃旗人 | 乙丑進士 | 乾隆十三年任 | |
| 諾敏 | 正白旗人 | 丁巳進士 | 乾隆十八年任 | |
| 博卿額 | 鑲黃旗人 | 戊辰進士 | 乾隆二十三年任三十三年以庶子任又以學士兼任 | |
| 國隆阿 | 鑲黃旗人 | 辛未進士 | 乾隆三十四年任 | |
| 懷蔭布 | 正黃旗人 | 丙辰進士 | 乾隆四十年任 | |
| 圖敏 | 鑲黃旗人 | 壬辰進士 | 乾隆四十四年任 | |
| 運昌改名法式善 | 正黃旗人 | 庚子進士 | 乾隆四十八年任 | |
| 納麟寶 | 正黃旗人 | 戊戌進士 | 乾隆五十年任 | |
| 德昌 | 鑲黃旗人 | 乙未進士 | 乾隆五十六年任 | |
| 舒聘 | 鑲白旗人 | 乙酉舉人 | 乾隆五十年任 | |
| 德文 | 正白旗人 | 庚戌進士 | 乾隆六十年任 | |
| 榮麟 | 正藍旗人 | 己酉進士 | 嘉慶三年任 | |
蒙古司業
國初設蒙古司業一員,順治十七年裁,雍正五年復置
| 姓名 | 籍貫 | 出身 | 任職時間 | 備註 |
|---|---|---|---|---|
| 牧克登 | 正白旗人 | 雍正五年任 | ||
| 根都斯何 | 鑲紅旗人 | 雍正七年任 | ||
| 三達禮 | 正紅旗人 | 乾隆三年任 | ||
| 多爾濟 | 正白旗人 | 乾隆六年任 | ||
| 德成 | 正紅旗人 | 乾隆十二年任 | ||
| 吉太 | 正白旗人 | 乾隆二十一年任 | ||
| 兆明 | 正黃旗人 | 乾隆二十七年任 | ||
| 伍珠克 | 鑲白旗人 | 乾隆二十九年任 | ||
| 明泰 | 鑲白旗人 | 乾隆三十六年任 | ||
| 色布騰 | 鑲黃旗人 | 乾隆四十年任 | ||
| 佛祿 | 鑲藍旗人 | 乾隆四十二年任 | ||
| 額爾克圖 | 鑲白旗人 | 乾隆四十五年任 | ||
| 五格 | 正紅旗人 | 乾隆五十四年任 | ||
| 哈拉爾岱 | 鑲白旗人 | 乾隆五十六年任 | ||
| 堆齊 | 鑲黃旗人 | 乾隆六十年任 | ||
漢司業
| 姓名 | 籍貫 | 出身 | 任職時間 | 備註 |
|---|---|---|---|---|
| 薛所蘊 | 河南孟縣人 | 前明戊辰進士 | 順治元年任 | |
| 馮杰 | 直隸高陽人 | 前明丁丑進士 | 順治元年任 | |
| 羅憲汶 | 江西南昌人 | 前明癸未進士 | 順治二年任 | |
| 劉肇國 | 湖廣潛江人 | 前明癸未進士 | 順治四年任 | |
| 曹溶 | 浙江秀水人 | 前明丁丑進士 | 順治六年任 | |
| 呂纘祖 | 直隸滄州人 | 丙戌進士 | 順治六年任 | |
| 李奭棠 | 順天大興人 | 丙戌進士 | 順治八年任 | |
| 單若魯 | 山東高密人 | 丙戌進士 | 順治九年任 | |
| 王熙 | 順天宛平人 | 丁亥進士 | 順治九年任 | |
| 曹本榮 | 湖南黃岡人 | 己亥進士 | 順治十年任 | |
| 姜元衡 | 山東卽墨人 | 已丑進士 | 順治十二年任 | |
| 張永祺 | 順天大興人 | 壬辰進士 | 順治十三年任 | |
| 楊永寧 | 湖南黃岡人 | 壬辰進士 | ||
| 楊義 | 山西洪洞人 | 前明戊辰進士 | 順治十四年任 | |
| 田逢吉 | 山西高平人 | 乙未進士 | 順治十七年任 | |
| 陳洪明 | 漢軍鑲藍旗人 | 順治十八年任 | ||
| 陳敳永 | 浙江海寧人 | 乙未進士 | ||
| 田種玉 | 順天宛平人 | 乙未進士 | ||
| 馬晉允 | 浙江餘姚人 | 戊戌進士 | ||
| 張貞生 | 江西廬陵人 | 戊戌進士 | ||
| 熊賜履 | 湖廣孝感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元年任 | |
| 熊賜璵 | 湖廣孝感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三年任 | |
| 宋德宜 | 江南長洲人 | 乙未進士 | 康熙三年任 | |
| 李仙根 | 四川遂寧人 | 辛丑進士 | 康熙六年任 | |
| 胡簡敬 | 江南沭陽人 | 乙未進士 | 康熙六年任 | |
| 田麟 | 直隸永平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七年任 | |
| 楊正中 | 順天通州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七年任 | |
| 吳國對 | 江南全椒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七年任 | |
| 杜臻 | 浙江秀水縣人 | 戊戌進士 | ||
| 吳本植 | 直隸安平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八年任 | |
| 陳廷敬 | 山西澤州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八年任 | |
| 王颺昌 | 山東高密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九年任 | |
| 譚篆 | 湖廣景陵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九年任 | |
| 李天馥 | 河南永城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九年任 | |
| 王封濚 | 湖廣黃岡人 | 戊戌進士 | 康熙十一年任 | |
| 吳本植 | 康熙十一年再任 | |||
| 蘇宣化 | 順天大興人 | 己亥進士 | 康熙十二年任 | |
| 周之麟 | 浙江蕭山人 | 已亥進士 | 康熙十三年任 | |
| 葉方藹 | 江南崑山人 | 己亥進士 | 康熙十四年任 | |
| 蔣宏道 | 順天大興人 | 己亥進士 | 康熙十四年任 | |
| 朱之佐 | 順天大興人 | 已亥進士 | 康熙十四年任 | |
| 張玉書 | 江南丹徒人 | 辛丑進士 | 康熙十四年任 | |
| 王維珍 | 漢軍鑲藍旗人 | 庚戌進士 | 康熙十五年任 | |
| 田喜 | 山西馬邑人 | 辛丑進士 | 康熙十七年任 | |
| 劉芳喆 | 順天宛平人 | 辛丑進士 | 康熙十九年任 | |
| 彭孫遹 | 浙江海寧人 | 己亥進士 | 康熙二十四年任 | |
| 彭定求 | 江南長洲人 | 丙辰進士 | 康熙二十四年任 | |
| 董誾 | 江南吳江人 | 癸丑進士 | 康熙二十七年任 | |
| 吳涵 | 浙江石門人 | 壬戌進士 | 康熙二十八年任 | |
| 徐倬 | 浙江德清人 | 癸丑進士 | 康熙三十一年任 | |
| 秦宗游 | 浙江山陰人 | 己未進士 | 康熙三十一年任 | |
| 彭會淇 | 江南溧陽人 | 丙辰進士 | 康熙三十一年任 | |
| 張豫章 | 江南青浦人 | 戊辰進士 | 康熙三十三年任 | |
| 魯瑗 | 江西新城人 | 乙丑進士 | 康熙三十九年任 | |
| 黃叔琳 | 順天大興人 | 辛未進士 | 康熙四十二年任 | |
| 胡潤 | 湖廣通山人 | 辛未進士 | 康熙四十三年任 | |
| 顧悅履 | 浙江海寧人 | 甲戌進士 | 康熙四十五年任 | |
| 張德桂 | 廣東從化人 | 甲戌進士 | 康熙四十五年任 | |
| 熊葦 | 直隸束鹿人 | 甲戌進士 | 康熙四十八年任 | |
| 汪漋 | 湖廣江夏人 | 甲戌進士 | 康熙四十八年任 | |
| 張元臣 | 貴州銅仁人 | 丁丑進士 | 康熙四十九年任 | |
| 李鳳翥 | 江西建昌人 | 丁丑進士 | 康熙四十九年任 | |
| 樊澤遠 | 四川宜賓人 | 乙丑進士 | 康熙四十九年任 | |
| 李周望 | 山西蔚州人 | 丁丑進士 | 康熙五十三年任 | |
| 吳相 | 福建寧洋人 | 癸未進士 | 康熙五十三年任 | |
| 盧軒 | 浙江海寧人 | 乙丑進士 | 康熙五十四年任 | |
| 陳厚耀 | 江南泰州人 | 丙戌進士 | 康熙五十五年任 | |
| 謝履忠 | 雲南昆明人 | 癸未進士 | 康熙五十七年任 | |
| 沈翼機 | 浙江海寧人 | 丙戌進士 | 康熙六十一年任 | |
| 黃鴻中 | 山東卽墨人 | 戊戌進士 | 雍正元年任 | |
| 孫嘉淦 | 山西興縣人 | 癸巳進士 | ||
| 彭維新 | 湖廣茶陵人 | 丙戌進士 | ||
| 王蘭生 | 直隸交河人 | 辛丑進士 | 雍正三年任 | |
| 莊楷 | 江南武進人 | 癸巳進士 | 雍正五年任 | |
| 勵宗萬 | 直隸靜海人 | 辛丑進士 | 雍正六年任 | |
| 崔紀 | 山西永濟人 | 戊戌進士 | 雍正七年任 | |
| 胡宗緒 | 江南桐城人 | 庚戌進士 | 雍正九年任 | |
| 陳萬策 | 福建晉江人 | 戊戌進士 | 雍正十年任 | |
| 習寯 | 江南吳縣人 | 戊戌進士 | 雍正十一年任 | |
| 王安國 | 江南高郵人 | 甲辰進士 | 雍正十二年任 | |
| 隋人鵬 | 山東蓬萊人 | 丁未進士 | 雍正十二年任 | |
| 李光墺 | 福建安溪人 | 辛丑進士 | 乾隆三年任 | |
| 陸宗楷 | 浙江仁和人 | 癸卯進士 | 乾隆四年任 | |
| 徐以烜 | 浙江錢塘人 | 庚戌進士 | 乾隆六年任 | |
| 陳世烈 | 雲南建水人 | 丁巳進士 | 乾隆八年任 | |
| 陳大㫻 | 江南溧陽人 | 己未進士 | 乾隆十二年任 | |
| 張九鑑 | 湖南湘潭人 | 丁巳進士 | 乾隆十三年任 | |
| 吳鼎 | 江南無錫人 | 甲子舉人辛未經學 | 乾隆十六年任 | |
| 梁錫璵 | 山西介休人 | 甲辰舉人辛未經學 | 乾隆十六年任 | |
| 王延年 | 浙江錢塘人 | 丙午舉人 | 乾隆十七年任 | |
| 曹洛禋 | 江南當塗人 | 已酉舉人 | 乾隆十八年任 | |
| 梁國治 | 浙江會稽人 | 戊辰進士 | 乾隆十九年任 | |
| 朱璂 | 江西高安人 | 丙辰進士 | 乾隆二十一年任 | |
| 盧瑴 | 貴州貴筑人 | 壬申進士 | 乾隆二十四年任 | |
| 蔣檙 | 江南常熟人 | 辛未進士 | 乾隆二十五年任 | |
| 張裕犖 | 江南桐城人 | 戊辰進士 | 乾隆二十六年任 | |
| 盧瑴 | 乾隆三十一年再任 | |||
| 劉亨地 | 湖南湘潭人 | 丁丑進士 | 乾隆三十二年任 | |
| 朱棻元 | 浙江錢塘人 | 甲戌進士 | 乾隆三十三年任 | |
| 王懿修 | 江南青陽人 | 丙戌進士 | 乾隆四十五年任 | |
| 翁方綱 | 順天大興人 | 壬申進士 | 乾隆四十六年任 | |
| 鄒炳泰 | 江南無錫人 | 壬辰進士 | 乾隆四十六年任 | |
| 李潢 | 湖北鍾祥人 | 辛卯進士 | 乾隆五十二年任 | |
| 黃壽齡 | 江西新城人 | 壬辰進士 | 乾隆五十三年任 | |
| 秦潮 | 江南無錫人 | 丙戌進士 | 乾隆五十三年任 | |
| 秦承業 | 江南江寧人 | 辛丑進士 | 乾隆六十年任 | |
| 邵玉清 | 直隸天津人 | 甲辰進士 | 嘉慶二年任 | |
| 周兆基 | 湖北江夏人 | 甲辰進士 | 嘉慶二年任 | |
註釋
- 「國子監管理監事大臣一人。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內特簡。祭酒,從四品。初制滿員三品。順治十六年俱定從四品。滿、漢各一人。司業,正六品。滿、蒙、漢各一人。其屬:繩愆廳監丞,初制,滿員五品,漢員八品。後並改正七品。博士廳博士,從七品。初制,漢員八品。乾隆元年改同滿員。典簿廳典簿,從八品。俱滿、漢各一人。典籍廳典籍,從九品。漢一人。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六堂:助教,初制,從八品。乾隆元年陞從七品。學正,學錄,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四堂曰學正,崇志、廣業二堂曰學錄。初制,學正正九品,學錄從九品。乾隆元年並陞正八品。各一人。八旗官學助教,俱滿洲二人,蒙古一人。教習,俱滿洲一人,蒙古二人,漢四人。恩、拔、副、優貢生內選充。筆帖式,滿洲四人,蒙古、漢軍各二人。祭酒、司業掌成均之法。凡國子及俊選以時都授,課第優劣。歲仲春、秋上丁,釋奠,釋菜,綜典禮儀。天子臨雍,執經進講,率諸生圜橋觀聽。新進士釋褐,坐彝倫堂行拜謁簪花禮。監丞掌頒規制,稽勤惰,均廩餼,覈支銷,並書八旗教習功過。博士掌分經教授,考校程文,偕助教、學正、學錄經理南學事宜。典簿掌章奏文移。典籍掌書籍碑版。其兼領者:算法館,漢助教二人,特簡滿洲文臣一人管理。俄羅斯館,滿、漢助教各一人。琉球學,漢教習一人。肄業貢生選充。後俱省。又檔子房,錢糧處,俱派廳員司其事。初,順治元年,定滿、漢祭酒各一人,兼太常寺少卿銜。滿洲司業二人,乾隆十三年省一人。蒙、漢各一人,兼太常寺寺丞銜。後停兼銜。滿、漢監丞、典簿俱各一人,漢博士三人。十年省一人。康熙五十二年省一人。建八旗官學,置滿洲助教十有六人,康熙五十七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復故。蒙古八人。十八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復故。分設六堂,置滿、漢助教,十五年省六人。康熙五十七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復增四人。學正,康熙三十八年省一人。五十二年省二人。各十有二人;學錄六人,十五年省四人。典籍一人。隸禮部。十五年復故。十八年,置滿洲博士一人。康熙二年,復隸禮部。十年,仍歸本監。雍正元年,詔監丞等官停用捐納。明年,特簡大臣管監事。九年,建南學。在學肄業者為南學,在外肄業赴學考試者為北學。高宗蒞治,嚮用儒術,以大學士趙國麟、尚書楊時、孫嘉淦領太學事,官獻瑤、莊亨陽輩綜領六堂,世號「四賢五君子」。乾隆四十八年,建辟雍於集賢門,國學規制斯為隆備。道光三年,以成均風勵中外,詔監臣無曠厥職。光緒三十三年,省入學部。嗣以文廟、辟雍典禮隆重,特置國子丞以次各官,分治其事。初制,詔各省選諸生文行兼優者,與鄉試副榜貢生,入監肄業。聖祖初政,給事中晏楚瀾疏停鄉試副榜貢生,遂不復舉。康熙五年,徐元文為祭酒,始請學政間歲一舉優生,鄉試仍取副榜,自是為恆制。光緒間,并推廣舉人入監,時風稍振。未幾科舉廢,此制替已」。《清史稿》卷一百十五志九十職官二國子監
- 「自順治元年以來,參諸各家記錄,其人多可指數,故所敍次較備。至滿洲、蒙古設置,詳於康熙年以後,順治間因革損益,則無纂述。恭閲世祖章皇帝實錄,順治元年十一月,設滿洲司業一員,助敎二員。十五年五月,陞司業圖爾哈圖為祭酒,以前未見滿洲祭酒也。十六年,吏部定以太常寺少卿管滿洲祭酒事,太常寺寺丞管滿洲司業事,是前此未有成例也。十七年三月,裁國子監蒙古祭酒、司業,增設滿洲監丞。蒙古祭酒、司業設於何年,又不可考。七月,以通政司知事白成格、戶部主事華善俱為國子監司業,是又不專用太常寺官矣。國子監志及舊碑,滿洲司業有白清額、花善名。白清額無歷任之年,花善則在康熙二十三年,亦未可為據。會典職官表二書所載皆今制,惟王新城尚書徵引稍備,又與此多有不同。嗟乎!百餘年來,遺文舊事,難於稽核如此。謹錄所聞知,以俟博洽之士正定焉」。《陶廬雜録》卷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