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
遠因
交通基建促大灣區融合
自2018年9月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通車以來,連接的內地城市數目逐步增加,前往廣東省內的短途班次亦越來越頻密,相關部門亦加緊研究短途「高鐵地鐵化」的可行性研究,有助於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規劃和發展融合,促使「一小時經濟圈」。2020年8月第七個口岸香園圍管制站啟用,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及兩地融合的配套政策促使港人北上消費更加便利。
電子支付普及度提升
2019年,中國銀行在推出「大灣區開戶易」服務,讓香港人毋須返內地亦能在港「遙距」開立內地的銀行戶口,更可以此綁定內地城市廣泛使用的電子支付服務如微信支付、支付寶。
2023年,騰訊宣佈微信支付支援綁定國際信用卡,包括Visa、Discover Global Network、JCB、Mastercard等發卡機構;支付寶支援綁定香港信用卡,方便在內地北上消費。
近因
後疫情經濟
2019年至2023年期間發生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香港經濟及居民收入均受到嚴重衝擊,許多企業面臨困境,失業率上升。
2023年初以來,港元匯率跟隨美元在一段時間保持相對強勢,港元兌人民幣匯率累計最多升值約8%,提升港人北上消費的購買力。
內地經濟的持續增長,內地城市的消費環境、商品種類、服務項目擁有較高的性價比,更多的消費選擇和優惠活動令香港居民前往內地消費更趨理性化。
香港與內地經歷長達近三年的出入境限制,2023年初終於全面恢復通關,疫情封關期間港人積壓許久的剛性需求在短時間內出現俗稱「報復性消費」現象[5],香港經濟低迷[1],消費降級[6],人民幣匯價下跌[7],往返中國內地的交通變得更加便利[8],促使大量香港居民前往中國內地的深圳跨境消費。
港區國安法推出後,不少香港居民對政治轉向冷淡,對中國內地的隱私爭議和食品安全的關注度降低[9][10]。
此外中國內地深圳近年來的消費體驗及服務態度水平有所提升[1][11],深圳的商家也因應港人北上熱潮推出優惠措施,吸引消費[12]。
國策推動「首發經濟」
根據2022年統計,深圳總共開立的首店品牌321家,同比增加18.8%,其品牌吸引力穩居全國前列[13]。
2022年深圳市商務局印發《關於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高度重視「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支持國內外知名品牌在深圳設立首店、旗艦店及新概念店等,鼓勵國內外的知名品牌在深圳首發和同步上市新品。深圳「首店經濟」通過加強規劃、出台政策、打造平台、舉辦活動等舉措,對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首店之城」。
內地業界配合民眾消費升級的需求而銳意創新之外,追捧消費新生態,國產的新興消費模式和品牌在香港人心目中的認受性已顯著提升。
內地的新商圈、新商業型態、新品牌迅速冒起,香港人為熱愛時尚、追逐潮流,帶來新鮮感和吸引力。
數據
衍生問題
影響
香港經濟受打擊
香港有不少店舖及食肆在疫後加租、人手荒、港人北上的影響下出現結業潮[20]。2023年9月至11月期間,香港共有1189間餐廳結業[1]。
港人北上消費衝擊港府推出的香港夜繽紛[21][22][23]。2023年聖誕假期的香港街頭,人潮也未如預期。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在《商台》節目指,香港餐飲業界的聖誕生意大受打擊,比疫情全面通關前更差[24]。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當跨境消費日常化,香港結構性消費必然流失,修車、美容院、髮廊都可能紛紛結業。李兆波認為兩地物價或被拉平,長遠會動搖香港地價,衝擊港府收入[6]。
參考資料
- 李雨夢. . BBC中文.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0).
- 洪芷菁. . 香港01.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 孔繁栩. . 香港01.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
-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研究部. . 香港貿易發展局經貿研究. [2024-01-08].
- 黃文琪. . hk01.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 王方然、林洁琛. . 第一財經.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經一編輯部. . 經一.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 鄭淑華. . 端傳媒.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 吳其樂. . 集誌社.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 蕭世和. . am730.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東方日報. . 東方日報.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8).
- .
- .
- .
- .
- 何瑞芬. . 香港01. [202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8).
- 東周網. . 東周網. [202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8).
- 星島申訴王. . 星島. [202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8).
- 譚皚璧. . 香港01.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8).
- 許祺安. . 香港01.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東網. . 東網.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馮子健. . 香港01.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李若如、李榮添、江復. . rfa.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6).
- 每3個港人中有1個在使用小紅書?. . 灼見名家.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黃文琪. . 香港01.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Business Digest Editorial. . Business Digest.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聯合早報. . 香港01.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星島頭條. . 星島頭條.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hket. . hket. [2024-01-10].
- 經一編輯部. . 經一.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環球日報. . 中新社.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信報. . 信報.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星島日報. . 星島日報.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am730. . am730.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溫藹紅. . U港生活.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星島. . 星島.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