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香農
小托马斯·阿尔弗雷德·香农(英語:,1958年—)或稱汤姆·香农(),是一位美國外交官,曾於2016年至2018年擔任政治事務國務次卿。2017年初香農擔任代理美國國務卿,直至唐納·川普總統提名雷克斯·蒂勒森的說法得到證實。在參議院確認川普總統的提名約翰·J·沙利文之前,還擔任代理美國副國務卿。
小托马斯·A·香农 | |
---|---|
香农於2018年 | |
政治事務國務次卿 | |
任期 2016年2月12日—2018年6月4日 | |
总统 | 贝拉克·奥巴马 唐納·川普 |
前任 | 温迪·谢尔曼 |
继任 | 史蒂芬·D·馬爾(代理) |
代理 2011年7月28日—2011年9月21日 | |
总统 | 贝拉克·奥巴马 |
前任 | 威廉·約瑟夫·伯恩斯 |
继任 | 温迪·谢尔曼 |
美國副國務卿 | |
代理 2017年2月1日—2017年5月24日 | |
总统 | 唐納·川普 |
前任 | 安東尼·布林肯 |
继任 | 约翰·J·沙利文 |
美国国务卿 | |
代理 2017年1月20日—2017年2月1日 | |
总统 | 唐納·川普 |
前任 | 约翰·克里 |
继任 | 雷克斯·蒂勒森 |
美国国务院顾问 | |
任期 2013年12月24日—2016年2月12日 | |
总统 | 贝拉克·奥巴马 |
前任 | 希瑟·希金博頓 |
继任 | 克里斯蒂·肯尼 |
美国驻巴西大使 | |
任期 2010年2月4日—2013年9月6日 | |
总统 | 贝拉克·奥巴马 |
前任 | 克利福德·M·索貝爾 |
继任 | 莉莉安娜·阿亞德 |
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 | |
任期 2005年10月17日—2009年11月10日 | |
总统 | 乔治·沃克·布什 贝拉克·奥巴马 |
前任 | 羅傑·諾列加 |
继任 | 阿圖羅·巴倫蘇埃拉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小托马斯·阿尔弗雷德·香农 Thomas Alfred Shannon Jr. 1958年(65—66歲)[1] 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 |
学历 | 威廉與瑪麗學院 (BA) 牛津大学大学学院 (MPhil, DPhil) |
自1984年以來,香農一直在美國外交部工作,並曾在世界各地的大使館任職。2005年至2009年擔任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2010年至2013年擔任美國駐巴西大使。2013年至2016年擔任美國國務院顧問,2011年兼任代理政治事務國務次卿。2016年2月2日參議院確認香農擔任政治事務國務次卿。[2]不到兩年後,美聯社據報道,香農將辭去該職務,等待指定繼任。[3]
退休後,香農加入阿诺德和波特律師事務所擔任國際政策顧問。
香農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頓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查爾斯和瑪麗羅伯遜客座教授,也是歷史和外交實踐計畫的聯合主任。[4][5]
香農目前擔任Inter-American Dialogue董事會聯合主席,也是全球美國人智庫的董事會成員。[6]
早年生活和教育
香農於1980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威廉與瑪麗學院,獲得政府和政治學學士學位。隨後,繼續前往牛津大学大学学院,並在那裡完成哲學碩士學位。1982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83年兩人都從政。香農會說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7][8]
職業生涯
代理國務卿
2017年1月20日唐納德·川普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後,香農成為代理美國國務卿。在任僅12天,參議院於2017年2月1日確認川普總統提名雷克斯·蒂勒森擔任國務卿。[8][9]
在香農擔任代理國務卿期間,川普總統解雇許多國務院知名高級官員,導致十幾名職業外交官被解僱或被迫辭職,導致國務院大部分高級職業職位空缺。 最值得注意的是,主管軍備控制和國際安全的代理副部長托马斯·M·康特里曼在前往羅馬參加核武問題國際會議的途中發現自己已被立即解除職務。他沒有離開機場,轉身搭乘第一班航班返回華盛頓特區。[10][11][12]
政治事務副秘書長
2016年2月2日,參議院確認香農擔任政治事務國務次卿。[2]
2016年6月,香農抱怨中國政府聲稱對南海擁有主權,稱其為「瘋狂」。2016年6月29日會見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表示支持印度政府,稱其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錨」。[13]
2018年2月1日,香農宣布退休計劃,表示將繼續留任,直到任命替代為止。香農告訴美聯社,退休是出於個人原因,而不是政治原因,並指出他的年齡和他母親最近去世的情況。[14][15]
2020年,香農與130多名前共和黨國家安全官員簽署一份聲明,聲稱川普總統不適合連任,「為此,我們堅信這符合我們的最佳利益」全國人民希望副總統喬·拜登當選為美國下一任總統,我們將投票給他。[16]
個人生活
香濃是優等生榮譽學會成員。[2]
參考資料
-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2013-12-24 [2015-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 . [2018-02-02].
- . Newsday.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英语).
- . 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9-07-26 [202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英语).
- . hpd.princeton.edu. [202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 . Global Americans. 2020-07-28 [2020-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美国英语).
- . [2018-02-02].
- .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 2017-01-20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 . New York Times. 2017-01-19 [2017-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9).
- Rogin, Josh. . The Washington Post.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 Brian Klaas. . Telegraph.co.uk. 2017-01-31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 Julian Borger in Washington. . The Guardian.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4).
- Krishnamoorthy, Nandini. . 2016-06-30 [201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 Morello, Carol. . Chicago Tribune. 2018-02-01 [201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4).
- . 美國之音. 2018-02-02 [2023-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9).
- . Defending Democracy Together. 2020-08-20 [202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