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泰南港車站大樓
潤泰南港車站大樓是位於台灣台北市南港車站的共構大樓群(聯合開發設施),由臺灣鐵路管理局以BOT模式(設定地上權)委託潤泰集團投資開發,由潤泰旭展投資興建、潤弘精密承造,李安憲建築師事務所及日建設計設計;最高的兩棟大樓,樓高138.3米、地上30樓[1]。2011年2月動工,2015年12月4日落成啟用。
潤泰南港車站大樓 Ruentex Nangang Station Complex | |
---|---|
南港車站大樓一景(忠孝東路七段的立面) | |
概要 | |
状态 | 竣工 |
類型 | 摩天大樓、双塔式建筑[*] |
用途 | 旅館 購物商場 辦公 影城 轉運站 車站 |
地點 |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南港區南港里南港路一段313號 |
25°03′N 121°37′E | |
起造 | 2011年2月[1] |
竣工日 | 2015年12月4日[1] |
潤泰旭展(地上權) 環球購物中心(B1A層至地下2樓地上權) | |
地主 | 臺灣鐵路管理局 |
高度 | |
高度 | 138.3 米 |
屋顶 | 138.3公尺[1] |
技术细节 | |
建筑面积 | 57,436坪[2] |
层数 | 地上30層、地下3層 |
设计与建造 | |
主承包商 | 潤泰精密材料 |
地圖 | |
概要
潤泰南港車站大樓的建設,為台鐵南港專案的一部分,是台鐵路網中建築量體最大的複合式車站結構,也是全台灣最高的車站建築。包含台鐵三座地下島式月台及一個工作月台、台灣高鐵地下三座島式月台、長途客運轉運站及連通台北捷運南港站。該大樓位於台鐵及高鐵軌道的正上方,包含有四棟(B1、B2、C1、C2)主建築及東側出入口(A1)和面南興公園方向出入口(B3)等建築群,這些建築群初期均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主辦興建,屬大區塊的整片開挖[3],是台鐵南港專案的一部分,但只完成A1、B1、B2棟的底座及C1、C2棟部分樓層,其後將B1、B2兩棟的後續工程以BOT的方式招標,最後由潤泰集團得標,即為目前所見的車站大樓。此外,根據該BOT案的合約,潤泰集團還必須在此建築體內完成一座長途客運轉運站[1],而C1、C2兩棟也一併給該集團經營,而B1大樓下方、A1棟東側出入口與捷運南港站連通層的部分則交由環球購物中心營運。
2015年12月4日,英特爾台灣分公司宣布啟用潤泰南港車站大樓設立之南港新辦公室[4]。2015年12月15日,六福開發與萬豪國際集團合作斥資新台幣10億元打造的台北六福萬怡酒店正式進駐位於B棟的7~30樓,共465間景觀客房;接下來,喜樂時代影城也將進駐CITYLINK南港店C棟11~14樓。[5]
諸元
- 範圍:於原南港車站及貨車站場位置,整體基地範圍涵蓋面積達21,956 平方公尺。北鄰南港路一段南興公園,南接忠孝東路七段。
- 基地開挖概況:全區地下層整體開挖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執行,完工後作為台鐵/高鐵車站使用,地下第三層為台鐵月台層,地下二層為台鐵/高鐵穿堂層,地下一層為高鐵月台層,透過與台北捷運南港站、中長程客運站、地下計程車招呼站等連通轉乘設施使用。
- 地面主體建築:[6]
- 南港車站主體大樓(即B1、B2兩棟,此即為潤泰南港車站大樓,其中潤泰旭展管理當局將原B1改稱A棟大樓,原B2改稱B棟大樓)
- 面南興公園的車站出入口兩層建築(B3建築)
- C1糧倉商業大樓(潤泰旭展管理當局將其改稱C棟大樓),
- C2立體停車場
- A1東側出口及通風口
使用狀況
主要租戶
潤泰南港車站大樓的主要租戶包括:
A棟
- 1-3樓:CITYLINK南港店
- 7-8樓:台灣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9-14樓:匯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15樓:香港商動視暴雪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 16-30樓:美商英特爾亞太科技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B棟
- 1-3樓:CITYLINK南港店
- 7-30樓:台北六福萬怡酒店
C棟
- 1-14樓:CITYLINK南港店
潤泰南港車站大樓樓層
潤泰南港車站大樓樓層
|
|
|
大樓周邊
交通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 . 建築師雜誌社. [2016-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 顏瓊真. . 《理財周刊》第622期 (理財周刊). 2012-07-26 [2016-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3).中時電子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e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104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4-05.
- . [2016-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 洪聖壹. . 東森新聞雲. 2015-12-17 [2016-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 于靜芳. . 《台灣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2015-12-15 [2016-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 . [2016-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