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輪

竹輪日本傳統食品,做法是把魚肉泥、麵粉蛋白、調味料混合,裹在竹籤或細木枝上並以火熟。現在多已改用機器輔助製造,甚少使用傳統的做法。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竹輪

歷史

最早出現在文獻記載上是在類聚雑要抄,書中繪製了稱為蒲鉾的魚漿料理,就是今日竹輪的前身。

作法

人們將狭鳕狗母魚鯊魚飛魚多线鱼等的魚肉裡加上澱粉蛋白等塞入竹圈,以竹製或金屬製的粗棒狀扦子厚厚夾住,然後火熟。

竹輪是空心圓柱狀,多數直徑2厘米,長4至6厘米,頭尾淺黃色,中間棕色,有皺紋狀表面,像被燒烤過一樣。而根據不同地域,使用的製作形式及味道,竹輪有各自各的特徵。

存放時,冷凍的竹輪被稱為竹輪,非冷凍的竹輪被稱為生竹輪。

不同地區的竹輪

  • 青森縣有一種作法獨特的竹輪,稱為牡丹燒()或牡丹竹輪(),原料主要是狹鱈。烤完之後,烤焦的部分就像是牡丹花花瓣的形狀一樣,因此得名。
  • 島根縣的野燒竹輪()、廣島縣()、岡山縣的豆竹輪()、山陰的手握竹輪()、和飛魚竹輪()、熊本縣的日奈久竹輪()、愛知縣的豐橋竹輪()、德岛縣的竹竹輪()等,日本各地皆有不同的做法。
  • 鳥取縣東部和長崎縣某些地區,有在魚漿中加入豆腐的豆腐竹輪()[1]
  • 台灣基隆市,保留日治時代傳統製法的竹輪稱為chi-kú-lah(台灣話),源自日語發音Chikuwa()。
  • 稱為獅子狗魚蛋獅子狗卷或簡稱獅子狗;沿於1980年代初,香港TVB兒童節目時間播放的粵語配音日本動畫忍者小靈精》,當中角色「」() 最喜愛吃這種食物,當時大多數香港人從未見過這種食品,只知是類似魚蛋的小食,片中直接稱為「獅子狗魚蛋」[2][3][4][5]

參看

参考文献

  1. . 日本經濟新聞. 2015-11-24 [2018-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6).
  2. 韓詠儀. . 香港01. 2017年6月15日 [2022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8日).
  3. . 蘋果日報. 2017年2月12日 [2021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26日).
  4. . U Food. 2019年3月24日.
  5. . U Food. 2019年7月10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