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 (北朝)
王(515年—579年),原名王文達,金城郡直城縣(今陝西省石泉縣)人,北魏、西魏官员。
王傑 | |||||
---|---|---|---|---|---|
上柱國、七州諸軍事、河州刺史、鄂國公 | |||||
上柱國 | |||||
國家 | 中國 | ||||
時代 | 北周 | ||||
姓 | 王 | ||||
名 | |||||
籍貫 | 金城直城 | ||||
出生 | 515年 | ||||
逝世 | 579年 | ||||
谥号 | 威 | ||||
|
生平
王的高祖王萬國,是北魏伏波將軍、燕州刺史,父親王巢是北魏龍驤將軍、榆中鎮將。王文達年少時已胸懷大志,善於騎射,臂力過人,以建功揚名為目標。隨北魏孝武帝西遷關中,受都昌縣子之位。宇文泰十分欣賞王文達的才幹,擢升他為揚烈將軍、羽林監、都督,又經常對諸將說:「王文達有萬人敵之勇,有時只怕他過於勇敢而已。」後來王文達隨軍收復潼關,又參與沙苑之役、河橋之戰及邙山之戰,每戰均以驍勇善戰聞名。於是朝廷對他的待遇愈見親重,邙山之戰後賜王文達名,更曾賜姓宇文氏,除岐州刺史,升任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進任公爵,食邑八百戶。後來又累功先後升為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王跟從謹圍攻江陵。其時敵陣欄柵內有一名勇士,善用長矛,連番刺死攀登欄柵的將士。謹便命令王以弓箭射向那勇士,結果王一箭便射倒了那名勇士,前軍才能攀過欄柵繼續進軍,成功攻拔江陵。謹事後強調說:「使我大事得成,全在你(指王)的這一箭啊!」北周孝閔帝踐祚,王進爵張掖郡公,增邑一千戶,出任河州刺史。朝廷以王功勳昭著、德高望重,因此命他出任故鄉所在河州的刺史。
保定二年至三年間(563年至564年),王進位為大將軍。翌年,王與隨國公楊忠自漠北攻伐北齊,曾配合楊忠以計謀收伏稽胡部落的首領,解決軍中缺糧的問題[1];天和三年(568年),王任宜州刺史,增邑至三千六百戶。天和六年(571年)跟從齊公宇文憲守禦齊將斛律光的進攻,多次擔任朝廷攻防戰事的重要將領。
天和六年(公元571年),王與譚國公宇文會、雁門公田弘、魏國公李暉同拜柱國之位。建德初年,王出任涇州總管,他雖然出身於軍旅,不熟悉官僚架構及運作,但他每次擔任地方官時,都以忠恕之心為原則,因此頗受百姓所敬慕。北周宣帝即位宣政元年九月,王與忠城公宇文盛、枹罕公辛威、鄖國公韋孝寬一同受拜為上柱國。大象元年(579年),王逝世,享年65歲。朝廷追贈七州(河州、鄯州、鄧州、延州、洮州、宕州、翼州)諸軍事、河州刺史,追封鄂國公,諡號為「威」。其子王孝,官至開府儀同大將軍。河北正定县龙兴寺的隋开皇六年(585年)《龙藏寺碑》记王孝为王孝仙,为太师上柱国大威公之世子,官左威卫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