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珍

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字聘卿,號冠喬冠儒直隷省正定府正定县牛家庄人。清末民初軍事將領、政治家。

王士珍
性别
出生(1861-08-19)1861年8月19日
大清直隷省正定府正定县
逝世1930年7月1日(1930歲—07—01)(68歲)
 中華民國北平
国籍 大清(1861-1912)
 中華民國(1912-1928)
 中華民國(1928-1930)
别名王聘卿、王龙
教育程度北洋武备学堂
日本陸軍大學
职业政治家
活跃时期19世纪20世纪
政党北洋军阀
经历
  • 新軍成員
    陸軍大臣
    陸軍總長
    國務總理
    北京电车公司董事长

生平

創設新軍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四日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即被过继给长房伯父如松。但伯父如松与父亲如柏皆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因家庭贫穷,他早年习练弓馬,1878年(光緒四年)入学正定鎮標学兵隊。此後,他隨葉志超調赴山海关。1885年(光緒十一年),他入学天津武備学堂,3年後以優秀成績毕业。此後他回山海關督辦随營砲隊学堂。

1894年(光緒二十年)王士珍隨直隷提督葉志超朝鮮甲午戰争中,王士珍處在平壤防衛戰最前綫。王士珍在奮勇殺敵的同時,向葉志超献策並請求救援,遭到葉的全面否決。葉志超喪失鬥志逃跑,平壤落在日軍手中。王士珍在战斗中受伤,被炸掉一个手指。战后隨敗軍撤退。回国后,王士珍仍统领榆台炮队,驻防山海关。马关条约签订后,王士珍随新任直隶提督聂士成移驻芦台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12月,袁世凱開始在天津開始小站練兵。王士珍任督操營務處会辦兼講武堂總教習,並兼任工程営管帯、工兵德文堂監督。王士珍指導訓練的能力強,受到袁的信任。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後,王士珍参謀全省軍務。他還曾赴日本考察軍事訓練。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王士珍參與鎮壓義和團之乱。同年,山東省内的黄河決口,他率工兵隊筑垻,減輕了災情。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春,北洋軍政司始設於保定,王士珍任總参議。北洋常備軍編成,王士珍任左翼翼長。此後,他歷任軍学司正使、軍政司正使、北洋軍第2鎮統制官、第6鎮統制官。其間,他為北洋常備軍的訓練和正規化整備貢獻了力量。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冬,王士珍被任命為新設的陸軍部右侍郎。翌年,他任江北提督兼鹽漕事務。

北洋要人

1911年(宣統三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東山再起任內閣總理,王士珍任陸軍大臣。王士珍對清朝的忠誠心強,在清朝滅亡後,王士珍隨即退職。

1914年(民国三年),王士珍被授与陸軍上将銜,參加北洋政府。5月他任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辦事員(坐辦)、模範團籌備處處長。1915年(民国四年)8月,他繼段祺瑞之後任陸軍總長。1916年(民国5年)4月23日,他任参謀部總長,6月6日袁世凱死後他留任。

府院之争中,王士珍支持黎元洪,反對對德國宣戰。1917年(民國六年)5月23日,黎罷免段祺瑞國務總理職務,同日,王士珍被任命為京津一帶臨時警備總司令[1]李經羲內閣成立後,他任陸軍總長兼参謀部總長。

7月,張勳假意調停府院之爭,率領辮軍進入燕京,卻乘機擁立前清宣統皇帝,是為辮軍復辟,王士珍参与,任內閣議政大臣、参謀部大臣。復辟失敗後,王士珍回到故乡隐居。後來以維持北京秩序有功爲理由,他重回北京,任段祺瑞的参謀部總長。

段祺瑞的皖系馮国璋直系就針對南方政府(護法軍政府)究竟實行「武力統一」(皖系主張)還是「和平統一」(直系主張)起了紛爭。因湘南戰事失利,11月22日段辭任國務總理,在多番周折下[2],30日,馮國璋任命王士珍署理總理[3]。此後,皖系結合奉系卷土重來,王士珍內閣被打倒。1918年(民国七年)2月20日,王稱病辞任。

晩年生活

1920年(民国九年)12月,王士珍任蘇皖贛三省巡閲使,翌年1月初辞任。1922年(民国十二年)1月,他被總統徐世昌授予將軍府“德威上将軍”。1925年(民国十四年)2月,他任善後会議議員、軍事整理委員会委員長。

晩年王士珍從軍政前臺退居幕後。他曾以京師治安維持会会長的身分調停北方各派军阀,維護北京治安,推進慈善事業。王士珍的活動為北京免遭戰禍貢獻很大。

1930年(民国十九年)7月1日,他在北平去世。享壽70岁(滿68岁)。進士尚秉和作的《德威上將軍正定王公行狀》載有其生平。

家族

祖父王履安是秀才,除精通医术外还尚武术,有“戎马书生”的称号。父亲王如柏。长房伯父王如松。

逸事

王士珍是袁世凯时期“北洋三杰”之一,号称“王龙”,另两人为“段虎”段祺瑞、“冯狗”冯国璋。段与冯后来都当上民初总统,且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並獲胜。

王士珍内阁

1917年12月1日成立,1918年3月23日结束。

參考文獻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王士珍
  1. (PDF). 政府公報. 1917-05-24, (491號)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1).
  2. . 民國日報 (上海). 1917-12-04.
  3. (PDF). 政府公報. 1917-12-01, (674號)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01).
  • 公孫訇;「王士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中華書局. 1993. ISBN 7-101-01052-0.
  • 徐友春主編. .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劉寿林等編. .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 胡健國. . 國史館. 2001.

参见

  大清
前任:
蔭昌
陸軍部大臣
1911年-1912年
繼任:
(廢止)
  中國北洋政府
前任:
段祺瑞
陸軍總長
1915年8月-1916年4月
繼任:
段祺瑞
前任:
段祺瑞
参謀總長
1916年6月-1917年12月
(至1917年6月為代理)
繼任:
蔭昌
前任:
段祺瑞
陸軍總長
1917年6月-7月
繼任:
段祺瑞
前任:
汪大燮
臨時国務總理
1917年11月-1918年3月
(至1918年2月為錢能訓代行)
繼任:
段祺瑞
前任:
段祺瑞
陸軍總長
1917年11月-12月
繼任:
段芝貴
前任:
李純
蘇皖贛三省巡閲使
1920年12月-1921年1月
繼任:
齊燮元
  大清張勳復辟
前任:
(創設)
內閣議政大臣
兼参謀部大臣
1917年7月
繼任:
(廢止)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