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鍾 (香港)

王鍾英語:1947年4月2日—2021年4月1日[4][5]),香港演員導演,原名姜佩君,別名姜佩軍[6]上海人

王鍾
男艺人
本名姜佩君
罗马拼音Wong Chung
昵称鍾哥
别名姜佩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籍贯上海
出生(1947-04-02)1947年4月2日[1][2][3]
 中華民國上海
逝世2021年4月1日(2021歲—04—01)(73歲)
 香港瑪嘉烈醫院
死因腸癌
职业演員、導演
教育程度初中肄業
母校香港大同中學
亲属弟:王青
表兄:秦沛
表弟:姜大衞
代表作品電影
警察
電視劇
大丈夫
大控訴
活跃年代1964年至1992年,2005年至2021年

生平

王鍾幼年在上海市生活,上有1姊[1][7],下有3名弟妹[1],後來到香港九龍寨城生活(與表弟姜大衛為樓上樓下鄰居[8])。自幼喪父的他偕同母親及胞弟王青投靠外祖父,且在外祖父成立的「王家班雜技團」演出[9]。由是王鍾與王青十多歲時便在雜技團演出[10]。當時他們跟隨母親王忠英帶領的馬戲班香港表演糊口[11]。然而由於場地問題而未能持續演出,加上開支太大,王氏昆仲無法與母親一同經營馬戲班,輾轉之下加入娛樂圈當上龍虎武師。王鍾與演員金興賢為不同班級的小學同學,經常一起遊玩[12]。而金興賢的叔父則為王鍾的老師[13]

王鍾在1962年入讀香港大同中學(當時用「姜佩君」一名)[14],與導演翁維銓為同屆同學[15]。直至1964年輟學,以17歲之齡投身影圈[16],並且於1968年加入邵氏電影公司[17],初期為龍虎武師[18][19],後轉職演員,是張徹的其中一名誼子[20]。他在1972年拍攝的電影《憤怒青年》中開始飾演主角(第一男主角[21]),1973年的《警察》是其代表與成名作。當時香港皇家警察首次支持片商開拍相關題材的作品[22],亦與邵氏電影公司合作[22],既安排王鍾到香港警察學院受訓[22],又派出眾多警務人員任電影的臨時演員[22]

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王鍾曾應邀主演麗的電視以警匪為題材的《大丈夫》、《大控訴》等劇集,1980年2月才正式簽約為麗的電視演員[23]。1981年,因被批評為“高薪無號召”,他与潘志文朱江等人,遭到麗的電視解約,此后王鍾主要以演出電影為主。此前於1979年,他與藍乃才鄭則仕王青李修賢呂良偉廖偉雄等人合組「群雄」製作公司[24][25][26],同年更自編自導自演其個人執導的第一齣影片《金手指[27]。及後於1982年至1983年,王鍾出任五洲世紀影業製作總監[28],基於認為當電視演員較困身[28],所以選擇集中於電影界發展[28]

進入2000年代,王鍾淡出電影[29],起初移居美國[1],往後由於覺得留美生活沉悶而回港[1],以別名姜佩軍任職的士司機[30],至2005年才應邀客串演出由杜琪峰執導的電影黑社會,在電影中飾演“和聯勝”坐館“吹雞”一角。2021年4月,王鍾因腸癌病逝於瑪嘉烈醫院[1]

個人生活

王鍾生前未婚[1],沒有子嗣[1],為前無綫電視藝員王青之兄。王鍾是秦沛的表弟,姜大衞的表兄[31][8]。其外甥張學文是電影攝影指導[1]

此外,王鍾年輕時嚐喝咖啡,曾因此令部刺激過多而入住台灣醫院兩次[32]。但他沒有改變每天工作前都會飲超過10杯咖啡的習慣[33],以致1980年再次因胃抽筋入院[33]。1983年,本來不想於幕前當主持的他為了王青執導的《血中血》而破例答允世紀影業(香港)有限公司要求,拍攝及主持該電影的電視廣告雜誌[34]

演出作品

*以下列表只記錄王鍾演出過的劇集及電影作品,若有遺漏,請協助補充相關資料。

電視劇(麗的電視

首播名稱角色備註
1977年 大丈夫師傅民
1980年 浪濺長堤二毛
1981年 大控訴鍾志堅[35]
大四喜

電視劇(亞洲電視

首播名稱角色備註
1997年 真相馮添
1998年 乒乓程父中國星集團製作

電影

執導作品

電視劇

電影

編劇作品

參考資料

  1. . 明報周刊 (2021-04-23).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2. . 工商晚報. 1972-08-25: 3 [2022-06-21].
  3. . 香港工商日報. 1980-11-23: 9 [2022-06-22].
  4. 狄龍送別王鍾:願佢平安開心 東方日報. 2021-04-22
  5. . 澎湃新闻. [2021-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5) (中文).
  6. 王鍾出殯周潤發送花圈 外甥張學文靈堂打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東網. 2021-04-21
  7. . 華僑日報. 1982-10-01: 22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0).
  8. . 東方日報. 2021-04-18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9. . 工商晚報. 1972-12-09: 3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0).
  10. . 香港工商日報. 1972-09-14: 6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0).
  11. . 華僑日報. 1973-01-07: 12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0).
  12. . 華僑日報. 1980-05-03: 24 [2020-02-22].
  13. . 香港工商日報. 1962-07-04: 7 [202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14. . 工商晚報. 1977-08-26: 3 [2022-06-21].
  15. . 華僑日報. 1978-07-13: 20 [2022-06-21].
  16. . 華僑日報. 1972-03-23: 14 [2022-06-21].
  17. . 香港工商日報. 1972-11-10: 6 [2022-06-21].
  18. . 香港工商日報. 1973-02-25: 10 [2022-06-21].
  19. . 香港工商日報. 1972-07-10: 6 [2022-06-21].
  20. . 香港工商日報. 1973-05-11: 11 [2022-06-21].
  21. . 華僑日報. 1980-02-07: 27 [2022-06-22].
  22. . 香港工商日報. 1980-05-02: 9 [2022-06-22].
  23. . 香港工商日報. 1982-11-20: 9 [2022-06-22].
  24. . 香港工商日報. 1983-07-24: 9 [2022-06-22].
  25. . 工商晚報. 1979-12-29: 3 [2022-06-21].
  26. . 工商晚報. 1983-12-12: 4 [2022-06-22].
  27. . 香港蘋果日報. 2001-01-08 [2022-06-21].
  28. 張嘉敏. . 香港01. 2021-04-18 [2021-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中文(香港)).
  29. . 工商晚報. 1979-05-22: 3 [2022-06-21].
  30. . 香港工商日報. 1980-03-19: 9 [2022-06-22].
  31. . 香港工商日報. 1983-01-03: 9 [2022-06-22].
  32. . 工商晚報. 1981-01-18: 3 [2022-06-2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