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沙岗公园

碧沙岗公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路建设路交汇处的东南方。占地面积约400亩。碧沙岗原本是一个黄土岗,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冯玉祥拨款20万元建立了陵园,并亲笔提名“碧沙岗”。1956年,碧沙岗被郑州市人民政府改建为碧沙岗公园。

碧沙岗公园
碧沙岗公园西门
基本資料
類型城市公园
位置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建设东路31號
34°45′12.03″N 113°37′29.07″E
開放1956年 (1956)
營運者郑州市园林局
狀態全年开放
連接交通 郑州地铁1号线碧沙岗站
郑州公交
地圖
碧沙岗公园在郑州的位置
碧沙岗公园
在郑州市的位置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河南省郑州市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28年
编号2-8
登录1986年11月

历史

1928年春,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先后拨款20万元,责成交通司令许骧云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许骧云在当时郑州城西4公里一处黄土岗一次购地400亩,用于建造陵园。该黄土岗系梅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尾端,此处常年风沙弥漫,形成高低起伏的沙丘,当地人称作白沙岗。1928年3月陵园动工,当年8月竣工。冯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并亲笔题名,以石雕刻后嵌在北门之上[1]。陵园内还修有纪念亭,亭中央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碧血丹心”4个大字,亦是冯玉祥亲笔所书,背面刻的则是冯玉祥撰写的《阵亡烈士纪念碑碑文》。

陵园最初建成的时候,北面门楼是城堡式建筑,3个门洞一字排开。中间正门较为阔大,门头正面有石刻的“碧沙岗”三个金字,左下角是“总司令冯玉祥题”的字样。大门北邻郑洛大路(现建设路),在路北还有3面照壁,上写“国土至上,民族至上”、“力量集中,意志集中”等标语。这些标语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改变而改变。陵园在建成之时由4部分组成。陵园中部设祠堂,名“昭忠祠”。祠为古式建筑,占地约4070平方米。前后两进大院,正面有前后两座殿堂,两侧各有一廊房。祠内悬挂着各种纪念的匾额,存放着刻有烈士姓名的铜牌和记载烈士功绩的金册、碑记等。祠堂之前是中山公园,由民族、民权、民生3座亭子以及水池和石桥组成。祠堂后面是烈士公墓,每墓间隔两米,纵横成列。烈士公墓的东南是民生公墓,安葬着官兵的眷属。烈士公墓与民生公墓之间设界石相隔。陵园建成以后,冯玉祥在郑期间,每逢星期日必到烈士祠“行致祭礼,并到墓园躬自添坟”。冯玉祥还要求所属部队,只要到郑州必须到碧沙岗祭奠烈士,以“激发革命情绪”。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结束后,冯玉祥的旧将刘汝明被委任为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率部驻开封一带。为了纪念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抗日战争时期阵亡的高级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以及积劳病故的原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刘汝明在原有的民族、民权、民生3座亭子后旁边又建了两座亭子。5座亭子的前方另建了一座纪念塔,正面镌刻着“抗日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但东边的亭子建成后不久就毁于战火,而“抗日烈士纪念碑”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只留下一个塔形的底座。

1956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将陵园改建为碧沙岗公园,1957年5月1日,碧沙岗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2]

文化大革命时,碧沙岗公园曾更名为“劳动公园”,由郭沫若题写牌匾。1980年,公园恢复原名。1986年,碧沙岗陵园被河南省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在“抗日烈士纪念碑”原址上建起了“北伐战争纪念碑”。纪念碑碑身高近18米,正面是聂荣臻题写的“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10个金色大字。纵跨碑体的浮雕,由北伐军将士群像组成。纪念碑位于公园南北中轴线上,从北大门进碧沙岗公园,这座纪念碑是最醒目的建筑[3]

碧沙岗公园东部曾设有动物园。1985年,所有动物均转移至新建成的郑州市动物园[4]

图集

交通

郑州地铁

1号线碧沙岗站,位于公园西侧

郑州公交

公园周边一带为郑州市西部城区的一个交通枢纽,有数十条公交线路途经此处。

接驳公交列表
郑州公交
郑州交运

参考资料

  1. . 2014-04-14 [201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3).
  2. 郑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3. 郑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4. . [201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