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十一中学
历史沿革
1911年美北长老会差会在青岛教会山的长老会住宅群(今九中南校区)创办明德学堂[1]。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因学校师生在校长王守清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日本守备军司令部查封学校,该校师生被迫转移至美国长老会潍县乐道院,并于文华馆中学(今潍坊二中)合并[2]。
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1929年私立崇德中学在原明德学堂和胶东中学的基础上创办,仍由美国长老会管理,校址在原明德学堂校舍。1938年至1945年由于学校反日活动,校长职位曾数次变更。
1945年至1949年该校师生曾参与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运动。[3][4]1952年该校改为公办,并改名青岛第十一中学[5]。
1998年青岛十一中、青岛女专(原文德女中、青岛八中)和青岛十中美容美发专业合并组建成新的青岛十一中。2008年青岛十一中普通高中部并入青岛九中,女专部并入青岛艺术学校。[6][7]
校园建筑
青岛十一中(即今青岛九中南校区)地址位于市北区阳信路2号。
美国长老会住宅群
约1909-1909年美国(美北)长老会在教会山南侧购买地块并建设传教士住宅楼[8]。1911年明德学堂创办时便设在这里。后来,“思聂楼”和“团结楼”两栋建筑为崇德中学所用。“思聂楼”为长老会传教士聂克林夫人为纪念其子聂侯所建[5],被认为是崇德中学的第一座建筑;“团结楼”之名为1949年之后的楼名。前者一楼为图书馆,二楼为校长住宅,阁楼为学生宿舍;后者半地下室为食堂,一楼二楼为教室。上世纪90年代该建筑群多数建筑被拆除,仅剩“思聂楼”。
陶里克楼
陶里克楼为崇德中学的主教学楼,位于“思聂楼”与“团结楼”之间,为1934年德国某市市长(一说为传教士)陶里克、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青岛商会会长隋石卿、长老会牧师王宣忱及刘寿山捐资兴建[2]。崇德小学(后为观象二路小学)教学楼与该楼出自同一图纸。1949年陶里克楼改名为“爱国楼”。上世纪90年代两座楼均被拆除。
十一中教师公寓
建于60年代。位于“思聂楼”西侧,济阳路路旁,原址为“思聂楼”花园及大门。现大部分为民居,位于学校内的部分为体育办公室及体育器材室。
崇德楼
建于90年代,位于“爱国楼”与“团结楼”原址,曾为十一中教学楼。2008年十一中与九中合并后命名为“崇德楼”。2016年九中高中部搬迁前为高三级部教学楼。
明德楼
建于90年代末。位于原十一中与青岛女专间的分隔墙原址。2008年十一中与九中合并后命名为“明德楼”。2016年九中高中部搬迁前为九中国际部教学楼。
原青岛女专校舍
原为青岛职业女子中专(原文德女中、青岛八中)的校舍,位于原十一中北侧,校门位于济阳路8号。1998年青岛女专并入青岛十一中,2008年青岛十一中并入青岛九中。2016年九中高中部迁址前,该处为九中国际部及九中学生宿舍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