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派

竟陵派,為中國明朝晚期小品文代表流派之一,繼公安派而起,文學領袖首推鍾惺譚元春,其次則有劉侗。因其籍貫均為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故稱為「竟陵派」。

主張

竟陵派反對仿摹,主張「獨抒性靈」,又認為抒寫「性靈」或「靈心」的詩才是「真詩」。即表現「幽情單緒」、「孤行靜寄」的作品,才是「真有性靈之言」。

他們反對公安派平易近人的文風。但其文學理論基本與公安派相同,不同之處在於,以幽深孤峭來矯正公安派的膚淺,詩文風格一變公安派之清新輕俊,轉為幽深孤峭,造怪句、押險韻尤為其特色。竟陵派實際上將不同的句子形式拼湊在一起,讀起來亦感詰屈聱牙、意義難明且使人費煞思量。

文風

竟陵派部份作品新奇雋永,不少作品則詰屈聱牙,用怪字險韻,流於矯揉造作,內容脫離現實。

影響

公安、竟陵兩派為萬曆中葉後文學思想主流,影響至初始絕,流行期間達到五、六十年之久,兩派的小品文對明代小說的發展,有其鼓舞作用。[1][2]鍾惺譚元春曾合編《詩歸》一書,包含《唐詩歸》和《古詩歸》,共51卷。而《詩歸》流播廣遠,使竟陵派的影響力超越公安派。錢鍾書對竟陵的詩論評價頗高,認為竟陵派的詩論較公安派高明。[3]

流弊

明史》第二百二十八卷傳曰:“自宏道矯王、李詩之弊,倡以清真。惺復矯其弊,變而為幽深孤峭。與同里譚元春評選唐人之詩為唐詩歸,又評選隋以前詩為古詩歸。鍾、譚之名滿天下,謂之竟陵體。然兩人學不甚富,其識解多僻,大為通人所譏。”竟陵派為避免如公安派一樣流於平易淺顯的境界,便反過來一味追求幽深,並學習古人,用字上多古字僻典,幽深孤峭,乃至不通之譏。錢謙益〈鍾提學惺評〉評論竟陵派的文章,曰:“如木客之清吟,如幽獨君之冥語,如夢而入鼠穴,如幻而之鬼國。”可見他視竟陵派的作品為“鬼趣、兵象、詩妖”。

代表人物

譚元春鍾惺等合稱竟陵體或鍾譚體。钟惺、谭元春特别欣赏徐波,因此徐波被归入竟陵派。钱谦益雖攻击竟陵派不遗余力,但对徐波却推许有加,稱“元叹之诗,为一世所宗。”

参考文獻

  1.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
  2. 譚達先《中國文學史大綱》
  3. 錢鍾書評:“後世論明詩,每以公安、竟陵與前後七子為鼎立驂勒;余瀏覽明清之交詩家,則竟陵派與七子體兩大爭雄,公安無足比數。”(《談藝錄》,頁4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