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幂求和

等幂求和,即法烏爾哈貝爾公式英語:),是指求幂数相同的变数之和

常见公式

  • 三角形數
  • 正方形數
  • 調和級數

一般数列的等幂和

自然数等幂和

[1]

[1]

[1]

[1]

[1]

[1]

,其中,當m−k為大於1的奇數時,

[2],其中伯努利数

[3]

奇數等冪和與偶數等幂和

多项式求和

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組合數求和

伯努利数也通用於等差数列的等幂和。[4]

也可以利用帕斯卡矩阵,把多项式的和写成矩阵相乘。

[5] [6] [7]

其中

也可以将数列表达成组合数然后利用朱世杰恒等式求和。

[8]

多项式根的等幂和

牛顿公式

[9]

组合公式

参见

参考资料

  1. 李政豐. (PDF). 《數學傳播》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 2002-06, 26 (2): 頁73–74,76 [2021-12-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2-16) (中文(臺灣)).
  2. 谈祥柏. . 科学. 1999, (4) [2014-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3. 罗见今.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1982, (1) [2015-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4. 金晶 杨婷娜 朱伟义.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2015-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5. 陶家元. .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1)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6. 黄婷 车茂林 彭杰 张莉.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8) [2014-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7. 黄嘉威. .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 (7) [2016-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8. 田达武. . 数学教学通讯. 2009, (36) [201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9. 沈南山. . 数学通报. 2005, (3)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