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RB9
紅牛RB9由一級方程式衛冕冠軍車隊英菲尼迪紅牛車隊所設計。[6][7]這台賽車於2013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整個賽季,由三屆衛冕冠軍車手賽巴斯蒂安·維泰爾及他的隊友馬克·韋伯所駕駛。[4][5]賽巴斯蒂安·維泰爾依照慣例為他的賽車RB9命名"Hungry Heidi",取名於德國模特兒海迪·克林。[8]於2013年印度大奖赛後,維泰爾取得第十勝,並且連續四年衛冕了車手冠軍。
類別 | 一級方程式 | ||||||||
---|---|---|---|---|---|---|---|---|---|
製造商 | 紅牛 | ||||||||
設計師 | 亚德里安·纽维 (首席技術指導) 羅伯·馬歇爾 (首席設計師) 彼得·普羅德羅姆 (空氣動力學主管)[1] | ||||||||
前任 | 紅牛RB8 | ||||||||
後繼 | 紅牛RB10 | ||||||||
技術參數[2] | |||||||||
底盤 | 結合引擎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承載式車身 | ||||||||
前懸吊 | 鋁合金直柱,附有彈簧與防傾桿的雙橫臂式碳纖維複合材料,Multimatic避震器 | ||||||||
後懸吊 | 鋁合金直柱,附有彈簧與防傾桿的雙橫臂式碳纖維複合材料,Multimatic避震器 | ||||||||
雷諾 RS27-2013 2.4 L(146 cu in) V8 (90°)自然进气,轉速上限18,000 RPM配有KERS,中置 | |||||||||
變速器 | 雷諾七速變速箱,縱向配置的液壓系統為了動力換檔與離合器的運作。 | ||||||||
燃料 | 道达尔 | ||||||||
輪胎 | 倍耐力 P Zero (乾)、Cinturato (濕)[3] | ||||||||
參賽歷史 | |||||||||
著名的 參賽車隊 | 英菲尼迪紅牛車隊 | ||||||||
著名的 參賽車手 | 1. 賽巴斯蒂安·維泰爾[4] 2. 馬克·韋伯[5] | ||||||||
首次參賽 | 2013年澳大利亞大獎賽 | ||||||||
|
比賽歷史
2013年1月,紅牛的首席技術指導亚德里安·纽维承認RB9賽車的研發在2012年的下半季暫時擱置了,如此團隊才能專注於發展他的前任RB8,為了確保2012年錦標賽的車手和車隊冠軍。[6]
RB9在澳大利亞強勢登場,維泰爾在週五的兩次自由練習皆排在首位[9][10],在排位賽也在隊友韋伯之前獲得桿位。[11]在正賽中,韋伯的起跑因為KERS故障而不太順利,[12]維泰爾則遭受輪胎衰退嚴重的問題以第三名結束比賽。韋伯獲得第六名。[13]
一級方程式賽績
(图例)粗體為桿位出賽,斜體為最快圈速
賽季 | 隊伍 | 引擎 | 輪胎 | 車手 | 大獎賽 | 積分 | 排名 | ||||||||||||||||||
---|---|---|---|---|---|---|---|---|---|---|---|---|---|---|---|---|---|---|---|---|---|---|---|---|---|
澳 | 馬 | 中 | 巴林 | 西 | 摩 | 加 | 英 | 德 | 匈 | 比 | 新 | 韓 | 日 | 印 | 阿 | 美 | 巴西 | ||||||||
2013年 | 英菲尼迪紅牛車隊 | 雷諾RS27-2013 | P | ||||||||||||||||||||||
賽巴斯蒂安·維泰爾 | 3 | 1 | 4 | 1 | 4 | 2 | 1 | Ret | 1 | 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596 | 冠軍 | ||||
馬克·韋伯 | 6 | 2 | Ret | 7 | 5 | 3 | 4 | 2 | 7 | 4 | 5 | 3 | 15† | Ret | 2 | Ret | 2 | 3 | 2 |
† 車手未完賽,但已完成賽事總里程的90%。
參考資料
- (英文). Infinity-RedBullRacing.com. Red Bull Racing Ltd. [6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2月3日).
- . Infinity-RedBullRacing.com. Red Bull Racing Ltd. [6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2月3日).
- (英文)Noble, Jonathan; Beer, Matt. .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11 December 2013 [7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 (英文)Beer, Matt. .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14 March 2011 [7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 (英文)Beer, Matt. .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10 July 2012 [7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英文)Benson, Andrew. . BBC F1 (BBC). 3 January 2013 [4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6).
[Designer Adrian Newey] said that the challenge of running dual programmes and the necessity to keep developing the 2012 car to the end of the season had delayed work on the 2013 car, the RB9.
- Collantine, Keith. . F1 Fanatic (Keith Collantine). 18 November 2012 [7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 Jeleva, Dessislava. . SportPulse (Dessislava Jeleva). 14 March 2013 [8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3).
- (英文).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15 March 2013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8).
- (英文).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15 March 2013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8).
- (英文).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17 March 2013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0).
- (英文)Straw, Edd; Beer, Matt. .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17 March 2013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英文).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17 March 2013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