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工农党

缅甸工农党,1958年后称缅甸工人党,是缅甸一个于1950年12月8日,由缅甸社会党左派建立的共产党。1962年12月,该党和人民同志党合并为缅甸统一工人党。1964年3月,该党和其他许多政党一样,被联邦革命委员会取缔[1]

缅甸工人党
领袖德钦吉貌德钦伦
成立1950年
解散1962年
分裂自缅甸社会党
併入缅甸统一工人党
党员
(1957年)
3000
意識形態共产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缅甸政治
政党 · 选举

历史

缅甸工农党的创始人是社会党的42名领导干部,他们谴责巴瑞觉尼的领导。这些人包括德钦吉貌德钦伦、德钦拉奎和吴巴宁[1]。此前社会党内部就工会代表大会是否隶属于世界工会联合会等问题展开了争论。在德钦伦的领导下,缅甸工会代表大会已转向公开的共产主义路线。在1950年的国际劳动节集会上,缅甸工会代表大会示威者举着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弗拉基米尔·列宁约瑟夫·斯大林毛泽东的大幅肖像。德钦伦曾公开宣称缅甸工会代表大会遵循“共产党路线”,但谴责白旗共产党红旗共产党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为“修正主义者”。除德钦伦外,缅甸工农党创始人中的主要领导人是德钦吉貌,他是全缅农民组织的领导人[2][3]。缅甸工农党成立了新的工会组织,缅甸工会代表大会(BTUC)[4][5][6]

缅甸工农党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它认为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政府是帝国主义的仆人。然而,与白旗共产党和红旗共产党不同,缅甸工农党作为合法政党运作[2][3]。该党有时被俗称为红色社会主义者[7]

该党成立时拥有10名议员。1951年大选时增至12人。在1956年立法选举之前,缅甸工农党于1955年发起了民族统一阵线。在选举中民族统一阵线赢得了48个席位[8]

1957年6月,总理吴努与该党达成协议,成功击败不信任动议[3]

缅甸工农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7年12月27日至1958年1月2日在仰光举行,会议期间采用“缅甸工人党”名称。代表22个区、近3000名党员的259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五个主要口号:“(1)一党我们的力量,一党我们的目标!;(2)让我们与资本家及其同类分开;让我们与那些忠于我们和我们事业的人结成联盟! ;(3)让我们明确我们的政治目标并牢记民主!;(4)通过民主实现国内和平!;(5)亚非联盟促进世界和平!”[3]

大会选举产生了各领导委员会:

  • 政治局:德钦吉貌、德钦伦、吴巴宁、博米亚斯韦、德钦巴汉、昂班
  • 党团结委员会:德钦拉凯威、盛妙、比(普罗梅)、丹敏、天屯
  • 宣传委员会:德钦卢埃、图、德钦埃杰、比莱、昂丹
  • 财政委员会:德钦巴汉、德钦礼貌、德钦比[3]

奈温政权宣布“缅甸式社会主义”之后,缅甸工人党被边缘化。 1962年底,缅甸工人党和人民同志党合并为缅甸统一工人党[9]

参考文献

  1. Bečka, Jan (1995) "Burma Workers' and Peasants' Party (BWPP)"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yanmar Scarecrow Press, Metuchen, New Jersey, p. 55, ISBN 0-8108-2840-5
  2. Fleischmann, Klaus. Die Kommunistische Partei Birmas - Von den Anfängen bis zur Gegenwart. Hamburg: Institut für Asienkunde, 1989. p. 165.
  3. Josey, Alex.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Burma Workers Par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Pacific Affairs, Vol. 31, No. 4. (Dec. 1958), pp. 372-379.
  4. Rose, Saul. Socialism in Southern Asia.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 117
  5. Vincent Boudreau.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0 April 2009: 46. ISBN 978-0-521-10961-1.
  6. Tin Maung Maung Than. .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7: 104. ISBN 978-981-230-371-4.
  7. . [7 Octo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October 2007).
  8. Fleischmann, Klaus. Die Kommunistische Partei Birmas - Von den Anfängen bis zur Gegenwart. Hamburg: Institut für Asienkunde, 1989. p. 166.
  9. Schism and Secession: The Split Parties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