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
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義大利語:)是位於義大利威尼斯的天主教宗座圣殿,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與總督宮相連。最初它是威尼斯公爵的專用教堂,1807起它成為天主教威尼斯宗主教區的主教座堂,同時是威尼斯宗主教駐地。其為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有「金色聖堂」()的美譽。
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 | |
---|---|
暮色中的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 | |
基本 | |
区 | 天主教威尼斯宗主教区 |
位置 | 義大利威尼斯 |
坐标 | 45.4345°N 12.3396°E |
宗教 | 天主教 |
开光 | 1071年10月8日 |
教会地位 | 主教座堂、宗座圣殿 |
领导 | Angelo Scola |
官方网站 | Basilica di San Marco a Venezia website |
建筑详情 | |
建筑师 | Domenico I Contarini |
建筑风格 | 拜占庭式、哥特式建筑 |
竣工 | 1617年 |
詳細規格 | |
長度 | 76.50(251.0英尺) |
寬度 | 62.50(205.1英尺) |
穹頂 | 5 |
外穹頂高度 | 43(141英尺) |
內穹頂高度 | 28.15(92.4英尺) |
地圖 | |
歷史
聖馬可聖殿宗主教座堂的前身最初建於828年[1],當初只是總督府當中一座臨時性的建築,用以存放威尼斯的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卓偷運出來聖馬可的遺骸。這座聖堂後來於832年被一所新聖堂所取代。新聖堂在976年的一場叛亂中被焚毀[1],並於978年重建完成(聖馬可鐘樓的歷史也可追溯至9世紀)。現今聖馬可聖殿宗主教座堂的基礎於1063年成型[1],於1094年完工[1],聖馬可的遺骸同一年在聖堂柱子旁邊被32任總督Vitale Faliero重新發現。聖堂還附有一座低矮的塔樓,最初被認為是總督府的一部分。在13世紀的上半葉,聖堂的前廳和新的立面修建完成,大多數馬賽克的鑲嵌工作也同時完成。聖堂圓頂為木製,並融合哥特式的建築架構。
聖馬可聖殿宗主教座堂的基本結構與當初已經產生大幅度的改變,它的裝飾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第十四世紀,一艘來自東方的威尼斯船隻返回當地,從一些古代建築上取下材料,添加到聖堂的外部。漸漸地,聖馬可聖殿宗主教座堂外牆的裝飾物包含各種大理石和雕刻,其中一些裝飾品的年代遠超過建築物本身。從外表來看,聖馬可聖殿宗主教座堂是哥特式建築的典型範例。
由於威尼斯一到冬天就常因漲潮而淹水,導致聖馬可大教堂積水嚴重。2022年,為了保護聖馬可教堂的馬賽克地磚和大理石柱,義大利工程師在教堂外架起玻璃柵欄[2]。
外部
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從外面可以分為3個部分:下層、上層和圓頂。下層擁有五個圓形拱門,兩旁為華麗的大理石柱,旅客可以通過青銅大門進入前廳。中央大門則是裝飾著三層羅馬式美術浮雕。最外層是19世紀的鍍金鑲嵌畫(最後的審判),在許多世紀中,宗主教座堂內外的鑲嵌畫都曾更換過,但是這裡從未改變。讲述圣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遗迹故事的镶嵌画位于侧门的弦月窗上。 上層從拱門頂端開始,裝飾著樞德和超德、四個戰士及聖徒聖馬爾谷雕像。
內部
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內部被希臘式十字結構分割成三個大殿,這是根據查士丁尼大帝在君士坦丁堡所建造的教堂來設計的。12世紀時,幾何圖案和動物圖案被鑲嵌在大理石地板上,但後來經歷許多次修復。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內部裝飾使用的技術是碎塊形工藝(Opus sectile)與棋盤形鑲嵌工藝(opus tessellatum)。低層牆壁和支柱也完全覆蓋著大理石磚。中央的圓頂則是一幅耶穌升天的龐大鑲嵌畫。
東側有一個凸起的內殿,下方則是地下墓室。內殿由一個聖壇屏與其他部分分開,聖壇屏由8個紅色大理石圓柱組成,表面覆蓋哥特式雕塑的傑作(14世紀末)。聖堂中間最後方是黃金祭壇(Pala d'Oro),上面共有2,000多顆的寶石,包括珍珠、祖母綠和紫水晶。
內殿的後方是祭衣间和一座建於15世紀的小聖堂,奉獻給聖西奧多(威尼斯的主保聖人),義大利著名畫家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坡罗則有一幅畫作放置在此。
聖壇屏的右側是平台,新當選的公爵會從這裡現身眾人面前。左側通道是聖克勉堂和聖主機壇。聖馬爾谷的遺物在1094年於此地被重新發現,鑲嵌畫被描繪於右側通道的支柱上。
聖壇屏的左側是宗主教座堂人員閱讀聖經時站立的平台,右側通道是聖伯多祿堂,象徵對拜占庭皇室的崇敬。北面則是聖伊西堂和Mascoli堂。
鑲嵌畫
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內部上層完全覆蓋著明亮的馬賽克,包含金、銅和各種華麗的石頭。鑲嵌畫裝飾面積約8,000平方公尺。最古老的馬賽克作品受到拜占庭和哥特式藝術風格的影響。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中也有一幅基督普世君王(Christ Pantocrator)鑲嵌畫。袖廊上方的圓頂被稱為聖若望(聖若望故事的傳播者)和聖倫納德。圓頂之間拱頂則是顯示耶穌生活的鑲嵌畫。這些鑲嵌畫經常需要修復和更換,許多偉大的畫家,例如保羅·烏切洛、卡斯塔尼奧(Andrea del Castagno)、保罗·委罗内塞、丁托列托和他的兒子多梅尼科·丁托列托(Domenico Tintoretto)都參加過鑲嵌畫的繪製工作。提香為聖器收藏室而繪製的畫作則於15世紀後期完成。其他著名的鑲嵌畫裝飾包括聖伊西小堂和禪宗小堂。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书籍
- Guida d’Italia del Touring Club Italiano – Venezia. 3° ed ISBN 978-88-365-4347-2
- M. Da Villa Urbani. La Basilica di San Marco. 2001, Storti Edizioni, Venezia ISBN 88-7666-014-3
- S. Vianello (a cura di) Le chiese di Venezia. Electa, 1993 ISBN 88-435-4048-3
- 网页
- VIDEO: Inside St. Marco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2-25
相關文獻
- R. Polacco, San Marco. La basilica d'oro, Milano 1991.
- E. Rentetzi, Le influenze mediobizantine nei mosaici dell’arcone della Passione della Basilica marciana, in “Arte|Documento”, vol. XIV, (2000), pp. 50-53.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St Mark's Basilica |
- Cathedral of San Marco, Veni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San Marco Museum (意大利文)
- San Marco Basilica official tickets
- Satellite image from Google Map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San Marco narrated slide tou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Video Introduction to Basilica San Marc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