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第ES-10/21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第ES-10/21號決議》是在联合国大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即关于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和其他巴勒斯坦地区的紧急特别会议)期间联合国大会于2023年10月27日作出的决议。该决议主要针对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爆发的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因以色列政府以色列国防军对于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全面封锁所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由约旦领衔的40个联合国会员国及1个联合国观察员国共同提出此决议以期实现保护平民及履行法律和人道主义的义务。决议以压倒性的优势在紧急特别会议期间被通过,呼吁立即在当前冲突中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2]。分析指這次決議反映出這波以巴衝突的最新國際風向[3]

联合国大会
第ES-10/21号决议
日期2023年10月27日
会议联合国大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复会)
编号A/RES/ES-10/21(文件
主题以色列非法占领的东耶路撒冷和其他巴勒斯坦地区
投票
121票赞成
14票反对
44票弃权
结果通过
  • 呼吁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从而促成停止敌对行动[1](详细内容见下文

背景

自2023年10月7日爆發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便對停火草案進行談判,但期間一直受到各利益方的來回拉扯,進展甚微。最終在2023年10月17日,俄羅斯聯合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提交正式決議,呼籲人道援助准入、安全疏散平民和釋放人質。 它沒有在聯合國安理會獲得所需的九票,僅獲得四票贊成,四票反對,六票棄權,美國投下反對[4][5][6]

10月18日,巴西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修正後的停火決議草案,這份草案得到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12個成員國支持,呼籲向加薩平民提供援助,並在草案中明確譴責哈馬斯針對以色列的行動。雖然成功獲得所需的九票贊成,但最終被美國動用否決權否決,這決定受到中國在內的多個安理會成員國批評[7][8][9]人权观察組織的路易斯夏博諾表示,美國再次「憤世嫉俗地使用否決權,阻止聯合國安理會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遭受前所未有的大屠殺時採取行動」。歐盟常駐觀察員奧洛夫·斯科格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使用否決權表示遺憾[10]。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辯解說,美國否決草案是「希望有更多時間讓美國發揮務實外交」,同時又批評該案文沒有提及以色列的自衛權[11][12]。10月24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表示,安理会必须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要求立即停火;各国应当坚持人类道德良知,而不是固守地缘政治算计,更不应搞双重标准,被認為是在批評美國動用否決權連續三度阻止草案通過。[13]

在聯合國安理會四次嘗試通過人道主義停火決議失敗後,約旦連同21個阿拉伯國家及中國,提出了聯合國大會第 ES-10/21 號決議,並參與了該決議草案的起草工作,把停火決議提交到聯合國大會進行表決[14][15][16][17]

决议内容

本决议由联合国会员国:巴林、孟加拉国、伯利兹、多民族玻利维亚国、博茨瓦纳、文莱达鲁萨兰国、 科摩罗、古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吉布提、埃及、萨尔瓦多、印度尼西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纳米比亚、尼加拉瓜、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俄罗斯联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索马里、南非、苏丹、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也门、津巴布韦会同联合国观察员国巴勒斯坦国提出,草案編號為L.25,旨在实现保护平民及履行法律和人道主义义务。

决议共包括14点声明,全文如下[1]

  1. 呼吁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从而促成停止敌对行动
  2. 要求所有各方立即全面履行其根据国际法、包括国际人道法国际人权法承担的义务,特别是保护平民和民用物体并保护人道主义工作人员、丧失战斗能力的人员以及人道主义设施和资产的义务,允许和便利人道主义准入,以便将基本用品和服务送达加沙地带所有需要援助的平民
  3. 要求立即、持续、充分和不受阻碍地向整个加沙地带的平民提供基本物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水、粮食、医疗用品、燃料和电,强调指出根据国际人道法,必须确保平民不被剥夺其生存所必需的物品
  4. 呼吁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联合国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及其执行伙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及所有其他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并向加沙地带平民提供紧急援助的人道主义组织给予立即、充分、持续、安全和不受阻碍的人道主义准入,鼓励建立人道主义走廊和采取其他举措,以便利向平民运送人道主义援助,并欢迎这方面的努力
  5. 呼吁撤销占领国以色列要求巴勒斯坦平民和联合国工作人员以及人道主义和医务工作者撤离加沙地带加沙河以北所有地区并迁往加沙南部的命令,回顾并重申平民受国际人道法保护,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应得到人道主义援助,重申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保障平民、特别是儿童的安全和福祉,确保他们得到保护,并允许他们安全地行动
  6. 坚决反对任何强行迁移巴勒斯坦平民的企图
  7. 呼吁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被非法关押的平民,要求遵照国际法保障他们的安全、福祉和人道待遇
  8. 呼吁在该区域的武装冲突中,依照国际人道法尊重和保护所有民用和人道主义设施,包括医院和其他医疗设施及其运输工具和设备、学校、礼拜场所以及联合国设施,并尊重和保护所有人道主义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以及记者、媒体专业人员和有关人员
  9. 强调指出武装冲突特别严重地影响到妇女和儿童,包括身为难民和流离失所者的妇女和儿童,以及可能有特殊脆弱性的其他平民,包括残疾人和老年人
  10. 强调指出,需要紧急建立一个确保依照国际法和联合国有关决议保护巴勒斯坦平民的机制
  11. 强调指出,必须建立一个人道主义通知机制,以确保联合国设施和所有人道主义设施得到保护,并确保援助车队不受阻碍地通行
  12. 强调必须防止该区域进一步不稳定和暴力升级,为此呼吁所有当事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并呼吁所有对它们有影响力的各方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13. 重申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只有通过和平手段,根据联合国相关决议、依照国际法并以两国解决方案为基础,才能实现公正持久的解决
  14. 决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暂时休会,并授权大会最近一届会议的主席应会员国的要求复会

表决结果

聯合國193個成員國於10月27日對決議案進行討論,其間加拿大另提修正案,建議在前述決議文本中加上譴責哈瑪斯恐攻和挾持人質等文字,但僅獲88票贊成,另有55票反對、23票棄權而未通過。其後聯合國大會對決議案進行投票,最終以120票贊成、45票棄權、14票反對,跨越三分之二多數門檻壓倒性通過決議。表决结果公布後,現場隨即爆發一片掌声。共同提案國伊拉克起初投了弃权票,但事後說明是因為「技术問題」失誤,改投贊成票,因此最终计票结果为121票贊成、44票棄權、14票反對[18][19]

赞成国(121) 反对国(14) 弃权国(44)
缺席国(14)
观察员国(2)
本决议提案国(39+6)
联合国大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L.25号决议草案提案国
原提案国(39)附加共同提案国(6)

反應

巴勒斯坦國、土耳其、卡達、敘利亞、加納、法國、俄羅斯、伊朗和埃及代表在表決後,發言表示支持該決議,而牙買加代表布萊恩·克里斯托弗·曼利·華萊士(Brian Christopher Manley Wallace)呼籲各方結束衝突。委內瑞拉代表華金·阿爾貝托·佩雷斯·阿耶斯塔蘭代表捍衛聯合國憲章之友小組(Group of Friends in Defen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Charter)發言,呼籲以色列遵守國際法[10][15]。瑞士代表團其後發出一份聲明,指瑞士譴責哈馬斯的襲擊和加拿大的修正案,但支持該決議,因為它滿足了向加薩人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需要[20]。突尼斯駐聯合國大使塔里克·拉德布表示,突尼斯對該決議投了棄權票的原因,是因為該決議未能譴責以色列軍隊對巴勒斯坦人犯下的戰爭罪行和種族滅絕罪行[21]

哈馬斯在聲明中表示支持該決議,並表示需要立即執行該決議[22]。馬來西亞宗教事務部長纳因·莫达認為,隨著該決議的通過可以實現停火,並且可以「向巴勒斯坦人民,特別是加薩人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馬來西亞外交部在另一份聲明中表示政府支持該決議[23][24]。巴基斯坦看守外交部長賈利勒·阿巴斯·吉拉尼呼籲國際社會向以色列施壓,要求以色列尊重「要求加薩立即停火的聯合國決議」[25]。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和印度共產黨發表聯合聲明,譴責印度對該決議投下棄權票的決定。 兩個政黨表示,它否定了該國對巴勒斯坦自決的支持,並辯稱,這表明該國的外交政策「是由美帝國主義的從屬盟友決定的」[26]。斐濟前總理、斐濟第一黨現任領導人沃雷凱·姆拜尼馬拉馬批評斐濟對該決議投了反對票,稱該決議違背了該國「作為維和人員的長期傳統」[27]阿拉伯議會聯盟支持該決議,並表示應採取「嚴厲措施」迫使以色列遵守該決議[28]

美國及以色列對聯合國大會決議強烈不滿,美國代表團稱該決議「存在嚴重缺陷」,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說:「這項決議未能點名10月7日恐怖攻擊的兇手,令人震驚」,她還說:「這項決議中缺少的另一個關鍵字是人質」。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埃爾丹斥责這項決議,痛批聯合國不再具有任何正當性,並指控投贊成票的國家支持保護納粹恐怖分子。他說:「以色列將持續自衛,我們將藉由消除哈瑪斯的邪惡世界來捍衛我們的未來和存在,使其永遠不會再威脅到其他任何人」。[18]以色列外長柯恩在社群媒體X(前推特)寫道,以方反對聯大的「可恥」停火決議,將繼續致力消滅哈瑪斯[3]

捷克共和國對該決議投了反對票,認為該決議沒有譴責哈馬斯的行為,沒有承認以色列的自衛權,也沒有包括“要求釋放人質。” 捷克國防部長亞娜·切爾諾霍娃在社群媒體上表示捷克應該退出聯合國,但這一觀點遭到該國總理彼得·費亞拉、外交部長揚·利帕夫斯基和其他內閣官員的反對[29]

参考文献

  1. (PDF). 联合国. 2023 [28/10/20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1-13).
  2. . Aljazeera. 2023-10-27 [2023-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3. . 聯合報.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1) (中文(繁體)).
  4. . Palestine Chronicle. 202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1).
  5. Abboud, Leila; Foy, Henry; England, Andrew. . Financial Times. 2023-10-15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0).
  6. . Reuters. 2023-10-14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7) (英语).
  7. . AP News. 2023-10-16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9) (英语).
  8. . UN. 2023-10-18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8) (英语).
  9. Singers, Bryan. . Jurist.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10. . United Nations. 2023-10-27 [2023-10-29]. GA/125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11. PTI. . The Hindu. 2023-10-18 [2023-10-30]. ISSN 0971-75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6) (印度英语).
  12. Roth, Caitlin Hu,Richard. . CNN. 2023-10-18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2) (英语).
  13. . 新华社. 2023-10-24 [202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14. Nichols, Michelle. 有限度免费查阅,超限则需付费订阅. Reuters. 2023-10-28 [30 October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15. John, Tara; Regan, Helen; Edwards, Christian; Kourdi, Eyad; Frater, James. . CNN Philippines. CNN. 2023-10-28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16. . Palestine Chronicle. 2023-10-28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17. Regan, Helen; John, Tara; Picheta, Rob; Murphy, Paul P.; El Damanhoury, Kareem. . CNN. 2023-10-27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18.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3-10-28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中文(简体)).
  19. Naar, Ismaeel. . The National. 2023-10-28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1) (英语).
  20. . swissinfo.ch.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1. . Tunis Afrique Presse. 2023-10-28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2. Rahmati, Fidel. . Khaama Press News Agency. 2023-10-28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3. . Free Malaysia Today. 2023-10-28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24. . 马来邮报. 2023-10-28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5. . GNN. 2023-10-29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6. . The New Indian Express. 2023-10-28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7. Kumar, Kreetika. . Fij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23-10-29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8. . MENAFN (Kuwait News Agency). 2023-10-29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9. Lazarová, Daniela. . 布拉格国际广播电台. 2023-10-29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