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墓園
胡適墓園,位於臺灣臺北市南港區胡適公園,胡適1962年去世時建成,也是胡適妻子江冬秀與長子胡祖望的埋葬處,設計者為高而潘。
胡適墓園 | |
---|---|
类型 | 建築景觀 |
位置 | 臺北市南港區胡適公園 25.039492°N 121.618072°E |
啓用 | 1962年 |
景觀
胡適墓位於胡適公園後山,與中央研究院隔街相對[1]。進入墓前的噴泉池為胡適中國公學同學們所募款[2],從池旁右方石階而上便能見到胡適墓身[1],約走十六個梯階[2]。
拜胡適葬於此之賜,周圍保留昔日南港的自然環境,園藝植物和原生植物混雜,林蔭蓊鬱[1]。墓旁的兩株龍柏,是胡適康奈爾大學同學Harold Riegelman在1963年9月4日悼念時手植[3]。
墓前為毛子水不拘泥於傳統寫法的墓誌銘[1]。此些文字本埋藏在墓穴,經胡適紀念館管理委員會第四十九次會議後王壯為新刻,改立墓前[4]。文[2]: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
墓穴上壁刻有橫匾「智德兼隆」,以長廊圍繞墓穴、卵石舖成地面,為基泰工程司高而潘設計[2]。刻著「故胡適院士暨江冬秀失人之墓」的花崗石墓,為1975年8月27日安金[5]。該墓碑是胡適週年忌日後,江冬秀請于右任所寫[6]。舊墓碑據說是為一位日本官員備用,從中崙的碑石工廠購得[2]。
一旁是胡適長子胡祖望的墓碑、與次子胡思杜紀念碑[7]。胡適在1958年4月12日從香港得知胡思杜死訊後,吩咐媒體封鎖消息,因此江冬秀到去世時都不知道胡思杜遭害[6]。
歷史
建造
1962年2月25日下午,教育部,由王雲五主持胡適先生治喪委員會上,決定胡適墓地建於中央研究院內[8]。次日,胡適遺孀江冬秀決定不遵循遺囑,改以土葬取代火葬[9]。1,000坪的山坡墓地,是政府與地主李福人以新台幣1萬元、60坪平地作交換[2]。該山坡舊名「土礱埔」,原作李家的祖墓[1]。7月6日,墓園工程第一期工程開標,由洪文華營造廠以12萬5千元得標[2]。
1962年10月15日,在蔣經國、陳誠、張群、于右任、王雲五、王世杰、葉公超、朱家驊、沈怡、蔣夢麟、羅家倫、黃季陸、錢思亮、李濟、劉真、陳雪屏、楊亮功等人見證下,10點棺木入土[10]。雖然當時輿論認為胡適應用國葬,但地點就未符合《國葬法》規定須在首都所在地、且為國葬墓園的資格[11]。
參考資料
- 曾至賢. . 中國時報. 2003-04-06 (中文(臺灣)).
- 羊汝德. . 聯合報. 1962-10-15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63-09-05 (中文(臺灣)).
- . 1972-02-25. 1972-02-25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75-08-28 (中文(臺灣)).
- 陳長華. . 聯合報. 1975-08-23 (中文(臺灣)).
- 張錦弘. . 聯合報. 2005-04-29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62-02-26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62-02-27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62-10-16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62-02-28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68-11-11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71-10-27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71-12-21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73-11-11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75-09-03 (中文(臺灣)).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胡適墓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