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英語:1856年3月20日—1915年3月21日),美国管理学家及機械工程師,以帶動美國二十世紀初的進步時代而聞名於世。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900年的泰勒
出生1856年3月20日 (1856-03-20)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逝世1915年3月21日(1915歲—03—21)(59歲)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死因肺炎[1]
墓地費城西勞雷希爾公墓(West Laurel Hill Cemetery)
国籍 美國
职业管理学家、機械工程
知名于泰勒制
信仰貴格會
配偶Louise M. Spooner
儿女Kempton、Robert和Elizabet(全部為收養的孤兒)
父母Franklin Taylor
Emily Annette Winslow
奖项艾略特克瑞森獎(1902)

生平

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杰曼顿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從他的母親那裏接受过较好的早期教育。亦曾在法國和德國學習過兩年,後來又周遊歐洲18個月。[2] 1874年毕业于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1874一1890年在费城米德威钢铁公司做工,先后任工头、副工长、机械车间工长、制图主任,总工程师。其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获工程师职称。此外他還愛好打網球,並和克勞倫斯·克拉克一起獲得了美國網球公開賽的前身——1881年全美網球錦標賽的雙打冠軍[3]。此後又在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學習,並于1883年畢業[4]

其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度》(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同年协助创立“工业管理科学促进会”。为改进工厂管理,对一系列机械工程进行试验,制定出一种保证最大效率的“时间和动作”标准体系——科学管理(又称泰勒制)。泰勒一生获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有100多项。1906年10月19日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榮譽自然科學博士學位。[5] 後來他還成爲了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学院教授。[6]

貢獻

1911年泰勒在其所著的“科學管理之原則”(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書中提出四項基本原則:

  • 第一:以一種科學方法代替工人判斷之經驗法則。
  • 第二:以科學方法選擇並訓練工人,分析考驗他所適宜的工作,以代替任由工人自行尋求他自認為適宜的工作,以及由工人自己訓練自己的辦法。
  • 第三:應於工作人員與管理人員間,發展一種熱忱合作之精神,以保證工作可按科學化程序完成之。
  • 第四:管理人員與工人間應平等分工,使之就其所能,分掌最適宜之工作,因矯正昔日將大部分工作及責任歸諸工人之弊端。

泰勒之第一原則,今已廣泛發展及應用於“方法工程”(Methods Engineering)及“工作衡量”(Work Measurement)兩學科之中。

目前因得實驗心理及生理百員之協助,發展成為“人因工程”(Human Factor Engineering),已廣泛用於工業管理。

第二、三項原則發展成為“工業關係”(Industrial Relations)中之主要功能。至於第四原則發展成為計划與控制之基本管理功能,由專門管理人員負責,使基層領班與工人不必再注意及此。泰勒對於生產組織、工廠佈置、工資支付理論及“時間研究”(Time Study)等方面,亦有甚大之貢獻。

参见

参考文献

  1. . Frederick Taylor University. [30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2月27日).
  2. . Miami University. 2003 [May 4,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3. . New York Times. March 22, 1915 [March 14,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5).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originator of the modern scientific management movement...
  4. Kanigel 1997:182-183,199
  5. Charles Custis Harrison. .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rchives. October 8, 1906 [May 5,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0).
  6. . Tuck School of Business. [November 22,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4日).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维基语录上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语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