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蔥石

臭蔥石(英語:Scorodite),由含的礦物氧化而成的次生礦物,化學成分Fe3+AsO4‧2H2O。[3][4]

臭蔥石
基本資料
類別砷酸鹽礦物
化学式Fe3+AsO4‧2H2O
IMA記號Scd[1]
施特龙茨分类8.CD.10
戴納礦物分類40.4.1.3
晶体分类 (mmm)
H-M記號: (2/m 2/m 2/m)
晶体空间群Pcab
晶胞a = 8.937 Å, b = 10.278 Å
c = 9.996 Å; Z = 8
性質
分子量230.79 g·mol−1
顏色白色、綠色、藍色、紫色
晶体惯态土狀、塊狀、葡萄狀,一般晶體罕見且細小
晶系斜方晶系
解理{201}不良
断口亞貝殼狀斷口
莫氏硬度3.5-4
光澤玻璃光澤-松脂光澤
條痕綠白色
透明性透明至半透明
比重3.1-3.3
光學性質雙軸(+)
双折射δ = 0.027 - 0.036
多色性
參考文獻[2]

命名

1818年由德國礦物學家Johann Friedrich August Breithaupt命名為 Scorodite,[2] 取自於希臘文「skorodion」,意指像大蒜的,表示礦石加熱後產生的砷臭味。[5]

物理性質

一般晶癖多呈雙錐體或板狀,稜鏡狀或塊狀,呈黃綠色至褐色,在薄片中有的是無色。強酸可以溶解。[6]

化學性質

在化學分類上,屬砷酸鹽礦物。成分中可取代的位置,三氧化二鋁含量超過7.1%者,又稱為「鋁臭蔥石」(英語:Aluminoscorodite)。[7]

產狀與產地

產於含砷量較高的硫化礦床氧化帶中,多為次生礦物,經常與毒鐵礦(Pharmacosiderite)、砷鉛鐵礬(Beudantite)、砷鉛鐵礦(Carminite)、砷鋇星石(Dussertite)、鈣砷鐵礦(arseniosiderite)、水砷鋅石(adamite)、砷鋅鈣石(austinite)、蓝铁矿氧化鐵等礦物相伴共生。[8]

在臺灣金瓜石礦區與中央山脈地區發現過臭蔥石,金瓜石礦區的本山、長仁、粗石山等地產有硫砷銅礦呂宋銅礦,在地表風化帶發現過臭蔥石。[3] 中央山脈合歡山含金石英脈中,臭蔥石與砷黃鐵礦伴生,為含砷礦物的轉化礦物。[6]

參考資料

  1. Warr, L.N. . Mineralogical Magazine. 2021, 85 (3): 291–320. Bibcode:2021MinM...85..291W. S2CID 235729616. doi:10.1180/mgm.2021.43可免费查阅.
  2. . www.mindat.org. [2021-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英语).
  3. 余, 炳盛; 方, 建能; 蘇, 建華. . 臺北市: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9: 第65頁. ISBN 9789865437732 (中文(臺灣)).
  4. 黃克俊. 張瑞麟;黃怡禎;張郇生. (PDF). 地質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2004, 第23卷 (第1期): 第33-42頁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05) (中文(臺灣)).
  5. . webmineral.com. [2021-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3) (英语).
  6. 陳, 培源; 劉, 德慶; 黃, 怡楨 (编). . 臺北縣: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04: 第120–121頁 [2021-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中文(臺灣)).
  7.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21-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中文(臺灣)).
  8. John W. Anthony, Richard A. Bideaux, Kenneth W. Bladh, and Monte C. Nichols, Eds., Handbook of Mineralogy,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Chantilly, VA 20151-1110, USA. http://www.handbookofmineralogy.org/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