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的公眾集會管制

臺灣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的公眾集會管制是指中華民國在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期間的公眾集會管制計畫。為了避免大規模群聚感染,如2020年2月3日起在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2月19日因韓國新興教會禮拜」、2月21日因義大利「馬拉松」[1][2]等,許多室內集會和大型戶外活動暫停、取消、延期、簡化流程、或改成線上方式代替。3月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建議,室內超過100人以上、室外超過500人以上的公眾集會活動停辦,以減低社區感染的風險,給了一個較明確的指標。4月10日起,著名觀光景點、國家公園、遊樂區及夜市、寺廟等人潮密集公共場域,實施人流管制等相關防疫措施[3]。受影響的重大活動包括下列:

宗教活動

體育活動

展覽

政府活動

演唱會

跨年晚會

  • 基隆市、桃園市、台中市、南投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與宜蘭縣於2020年12月30日宣布跨年晚會取消入場,改採線上轉播;新北八里跨年煙火、屏東縣跨年晚會則宣布延期舉辦。其中,本年恰逢打狗改制更名為高雄的一百週年,高雄市府於30日晚間宣布「跨百光年」跨年晚會改採線上轉播,蓬萊商港區、大港橋、高流三個戶外舞台區均不開放民眾入場。而每年跨年焦點的台北市則於31日上午10時宣布台北最High新年城照常舉行,採實聯制並實施人數管制上限4萬人。
同台北市照常舉行跨年晚會的縣市有:新竹縣、雲林縣、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連江縣、金門縣。[55]

大眾運輸

2020年4月1日至6月6日搭乘大眾運輸須全程戴口罩,搭乘前須量體溫,體溫過高者不可搭乘[56]

疫情期間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出境大廳。攝於2020年2月26日
疫情期間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出境區,可以見到絕大多數店家皆為關閉狀態。攝於2020年8月16日
  • 搭乘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台灣虎航華信航空立榮航空的旅客需全程配戴口罩,登機前需量測額溫,超過37.5度者拒載[57]。台灣虎航停止供應機上雜誌、販售免稅品、機內餐飲等服務。華信航空、立榮航空的國內航線(台灣境內航線)取消飲料服務,3月23日至3月31日暫停網路報到[58]
  • 高鐵列車折返後全車消毒,車站每2小時清潔消毒。全線12站裝設紅外線體溫量測儀。清明假期(4月1日至4月6日)、勞動節假期(4月30日至5月3日)、母親節假期(5月8日至5月10日)疏運期間,所有車次全車對號座,並暫停定期票、回數票、悠遊聯名卡一卡通聯名卡之使用[59]。4月5日起勿在車廂內飲食,並暫停列車上之高鐵便當、推車飲料食品及車上自動販賣機等各項販售服務,商務車廂停止供應熱飲改為單獨包裝的點心及瓶裝水,書報雜誌亦停止提供[60]。4月21日起訂票派位調整為類梅花座,橫向優先靠窗座位,縱向依序間隔二至三排座位。
  • 台鐵於非營運時間回廠後加強消毒1次。2月29日至4月30日台北車站大廳禁止民眾席地而坐及群聚,同期間台北車站大廳停止租借舉辦活動[61]。3月3日至4月30日擴大實施減少民眾群聚加強管理措施, 基隆南港松山板橋桃園中壢豐原台中嘉義台南新左營高雄鳳山屏東宜蘭花蓮台東等17個車站站區亦停止租借舉辦活動[62]。對號列車暫停供應飲用水跟紙杯。區間車復興號莒光號等車種車廂廁所增設洗手乳,逐步換裝為感應式水龍頭。郵輪式列車停駛至五月底[63]。4月1日起,全部車站[註 1] 量測進站旅客的體溫,額溫超過37.5度或耳溫超過38度者,得以拒載[64]。清明疏運期間(4月1日至4月6日)對號列車停售站票[65]。4月5日起各列車停售便當,飲料與食品,勿在車廂內飲食[60],6月1日起,搭車旅客維持社交距離時,可在列車上飲食,但飲食完畢仍須配戴口罩,現階段仍不於列車上販售食品飲料[66]
高雄輕軌駁二大義站 乘車配戴口罩告示
台北車站捷運入口處紅外線熱顯像儀體溫監測站
  • 台北捷運站內飲水台暫停服務,民眾常接觸設備每4小時消毒一次,車廂出車前及每8小時加強消毒一次。台北車站、西門站、市府站設置紅外線熱顯像儀,如發現旅客體溫超過37.5度,將再透過耳溫槍複檢,確認發燒將關懷協助就醫[69][70]
  • 桃園機場捷運全線21車站設置紅外線熱像測溫儀,體溫異常旅客以耳溫槍複測,超過38度者將要求該旅客搭乘防疫計程車或請親友接送儘速就醫。A12機場第一航廈站A13機場第二航廈站若耳溫複測超過標準,將詢問旅遊史及接觸史,若該旅客自三級旅遊警示地區返台,將立即通報機場疾管署人員做後續防疫處理[71]
  • 市區公車、遊覽車、計程車每8小時消毒1次。

6月7日起,鬆綁多項管制措施,台鐵連續假期可賣站票但有數量限制;高鐵可賣自由座;車廂、班機內恢復販售飲食與商品;車站、捷運進站仍須量體溫,但保持社交距離下可脫口罩[74]

2021年5月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獨自駕車車且未與他人接觸不戴口罩,若兩人以上在車内未戴口罩,將先柔性勸導,若勸導無效再開罰。[75]

社交距離注意事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制定兩階段《社交距離注意事項》[76],在兼顧民眾合理權益,並顧及境內防疫安全等雙重前提下,分階段鼓勵社會大眾保持社交禮貌或強制保持社交距離[77]。4月1日開始施行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 柔性勸說:建議民眾避免出席展覽會、體育競賽、演唱會等近距離接觸之社交活動,也應避免進入與維生無關之娛樂等性質之場所。並建議人與人之間,在室內應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之距離,若雙方正確佩戴口罩,則可豁免社交距離,但處於擁擠、密閉之場所仍應佩戴口罩。有較高機率近距離接觸,無法有效維持1.5公尺社交距離的場所,則業主應停止營業。
第二階段 強制處分:除醫療、執行公務、維生等必要性活動,其餘非必要性活動,特別是娛樂活動,均在禁止之列。必要性活動亦須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之社交距離。與他人間若雙方均正確佩戴口罩,仍應保持至少1公尺之距離。

註釋

  1. 基隆汐止南港松山臺北板橋樹林桃園中壢新竹臺中彰化斗六嘉義臺南新左營高雄屏東臺東花蓮羅東宜蘭站使用紅外線測溫儀量測;七堵萬華竹南苗栗豐原員林新營岡山潮州玉里蘇澳新瑞芳等其他站使用額溫槍量測。

參考資料

  1. . 上報. 2020-02-25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8).
  2. . 風傳媒. 2020-02-25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3. (新闻稿).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0-04-10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中文(臺灣)).
  4. 武漢肺炎》松山慈祐宮不赴北港 媽祖准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時報,2020-2-26
  5.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52976 憂成防疫破口 宗教活動紛喊卡或改線上修持],中央廣播電台,2020-2-25
  6. 台北清真寺:穆汗默德告誡信眾別入疫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北清真寺 Taipei Grand Mosque 臉書公告,2020-2-25
  7. 天主教台灣台北總教區現階段防疫措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20-3-02
  8. 武漢肺炎》桃園龍德宮:媽祖指示遶境8天縮為6天 提前返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時報,2020-2-27
  9. . 聯合新聞網.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10. 大甲鎮瀾宮繞境延期說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20-2-27
  11. 白沙屯拱天宮繞境延期公告,2020-2-27
  12. . 中央社. 2020-03-05 [202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中文(臺灣)).
  13. . 華視. 2020-03-01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14. 武漢肺炎》湧蓮寺等知名廟宇 紛取消進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時報,2020-2-26
  15. . news.ltn.com.tw. [202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6).
  16. . [2020-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17. . [202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18. 配合武漢肺炎防疫 北港朝天宮土庫順天宮取消遶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20-3-9
  19. 配合防疫 雲林六房媽過爐取消遶境,自由時報,2020-3-16
  20. . 中央社 CNA. [2021-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中文(臺灣)).
  21. . 蘋果日報.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中文(臺灣)).
  22. 疫情威脅 花蓮多項大型賽事延期停辦上萬人受影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聯合報,2020-2-27
  23. 武漢肺炎》又一賽事受影響!台南亞洲盃鐵人三項賽確定停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時報,2020-2-26
  24. . 2020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2020-02-26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中文(臺灣)).
  25. . 自由時報. 2020-02-26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中文(臺灣)).
  26. . 公視. 2020-03-12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2) (中文(臺灣)).
  27. . CPBL.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28. . 中央通訊社. 2020-03-02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中文(臺灣)).
  29. 江佩君. . 聯合報. 2020-03-07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中文(臺灣)).
  30. . 桃園電子報. 2020-04-03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中文(臺灣)).
  31. 梁偉銘. . 自由時報 (台北). 2021-01-19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中文(臺灣)).
  32. 陳宛茜. . 聯合新聞網. 2020-01-30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中文(臺灣)).
  33. . TIBE台北國際書展.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34. . 中央廣播電臺. [2021-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35. Show, 台北國際電玩展 Taipei Game. . 台北國際電玩展 Taipei Game Show.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36. . 東森新聞. 2020-02-15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中文(臺灣)).
  37. . 自由電子報. 2020-03-07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7) (中文(臺灣)).
  38. . 2020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 2020-02-12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中文(臺灣)).
  39. . 典藏 ARTouch.com. 2020-02-14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中文(臺灣)).
  40. . 2020-02-11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中文(臺灣)). 因應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考慮到所有參與者的健康,原定於 2020 年 3 月 21 日與 22 日舉辦的泛知識節將暫停舉辦。
  41. . 智慧城市與物聯網 Smart City & IoT. 2020-02-13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中文(臺灣)).
  42. . 2020/6/11-14 台北國際春季旅展 台北世貿一館.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中文(臺灣)).
  43. . 中央社. 2020-03-06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7).
  44. . 2020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2020-03-16].
  45. . 2020-03-06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英语).
  46. . 自由時報. 2020-02-28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中文(臺灣)).
  47. . 2020台中國際旅展. 2020-02-14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中文(臺灣)).
  48. . [2020-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49. . [2020-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7).
  50. . 聯合新聞網.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中文(臺灣)).
  51. 蔡總統:防疫優先 暫停籌辦520就職活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通訊社,2020-2-26
  52. 陳俊華. . 台北. 中央社. 2021-01-19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中文(臺灣)). 行政院下午召開記者會,由秘書長李孟諺主持、交通部長林佳龍、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新竹市長林智堅出席,會中宣布停辦台灣燈會,這也是32年來首度停辦。
  53. . 中央社. [202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1) (中文(臺灣)).
  54. . 自由娛樂.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中文(臺灣)).
  55. .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中文(臺灣)).
  56. . 交通部. [202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57. . 中央社. 2020-03-21 [202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1).
  58. . 三立新聞網. 2020-03-22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59. . 台灣高鐵.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60. . 中央社. 2020-04-04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61.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0-02-29 [202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中文(臺灣)).
  62. . 三立新聞網. 2020-03-02 [2020-03-03] (中文(臺灣)).
  63.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64. . 新頭殼. 2020-03-27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65.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0-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0).
  66. 雷光涵. . 聯合報. 聯合新聞網.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67. . 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23 [202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中文(臺灣)).
  68. . 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69. .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20-02-29 (中文(臺灣)).
  70. .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71. . 桃園捷運.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72. . 中央廣播電臺. 2020-02-27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8).
  73. . 中央社. 2020-04-01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74. 楊文琪. .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2020-06-03 [2020-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中文(臺灣)).
  75. . 聯合新聞網. 2021-05-21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76. .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77.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0-04-01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