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登山運動
早期
原住民居住山地,但對山頂常視為神聖領域而少進入。日治時期,日人以玉山、雪山高度高過富士山、命名新高山、次高山。日籍學者受源自歐洲的登記熱潮影響,以文明登頂名銜,探勘、整理台灣島上的動植物。民間也成立社團,登山活動也拓展到民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登山活動暫時沉寂。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對登山活動並不支持。但民間延續日治時期基礎,仍然持續高山攀登。1946年5月4日,由日治台灣山岳會幹事平澤龜一郎暫代主席,開會決議將相關會務委任台籍會員,平澤並轉交一支冰斧及兩條登山繩索,做為傳承象徵,移交後,會名仍稱「台灣山岳會」。1947年5月,台北市參議會議長周延壽及蔡禮樂、謝永河、林樹封等,發起組織「台灣省山岳會」,並接管日治時期成立,卻因戰爭而停頓的台灣山岳會,此即「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前身。
中期
- 1953年,救國團舉辦大專生「玉山登峰探險隊」,這可能是戰後第一次有組織的學生高山登山活動。
- 1969年2月15日,曾任「中國青年登山協會」總幹事的韓漪,創辦《野外》雜誌(1987年12月停刊)。
- 1971年7月,由清華大學柏盛亨領隊的登山隊,一行在奇萊山區遭遇颱風大雨,不幸有5人罹難。
- 1972年8月,邱高事件。
- 1976年7月,政治大學登山隊發起人之一陳遠建,創辦《戶外生活》雜誌(1986年停刊)。
- 1976年,台大登山社呂志廣等發現松蘿湖後,延續自百岳開拓精神的中級山探勘,逐漸成社內主流。
- 1978年,戶外生活圖書公司出版《台灣百岳全集》,由謝文誠主筆,帶動「百岳登峰」登山熱潮。
- 1988年,防範山難與加強登山救護,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首度舉辦「山難防救研討會」,其後擴大舉辦改為「全國登山研討會」每年辦理至今。
- 1993年5月2日,江永達、蔡尚志、梁金梅、劉紀滿,首登西藏卓奧友峰(世界第六高峰),領隊謝長顯、隊長梁明本、隊員賴滿足未登頂,全隊共7人,創下首次臺灣自組隊攀登8,000公尺高峰的紀錄。[1]
- 1993年5月5日,中國登山協會副主席曾曙生(大陸領隊),李淳容(臺灣領隊),隊長張銘隆,隊員伍玉龍、邵定國、黃德雄、吳泂俊、周德九共8人,組成中國與台灣攀登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一高峰)聯隊,隊員吳錦雄為臺灣人首登。[2]
- 1995年5月12日,台灣自組隊由趙永清領隊與隊員梁明本、塗武成、賴滿足、麥覺明、郭春霞、林逸民、許祥麟、許志成、游寶環、黃德雄共13人攀登珠穆朗瑪峰。江秀真為台灣女性首登。[3]
- 1996年5月10日,台灣自組隊由謝長顯領隊與隊員高銘和、鄭榮窗、林道明、吳明忠、高天賜、謝祖盛、蘇怡寧、劉貞秀、陳玉男共10人攀登珠穆朗瑪峰,當時發生近年最慘烈的山難1996年珠穆朗瑪峰事故,高銘和成功登頂但身上多處凍傷,陳玉男則是不幸罹難。
現代
- 2022年7月22日,曾格爾攀登喬戈里峰(K2,世界第二高峰),為台灣人首登。
參與者
社會團體
學生團體[13]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登山社:前身為1932年由千千岩助太郎創辦「台北工業學校山岳部」,後中斷直至1965年成立台北工專登山社。[14]
- 國立臺灣大學登山社:於1959年成立,長期探索台灣山區,著有《南湖記事-宜蘭大濁水溪流域探查足跡》、《白石傳說-泰雅族發源聖地採勘手記》、《南南山語:大小鬼湖區域探勘手記》、《丹大札記》等探勘紀錄,其校友成立「山谷登山會」。[15]
-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登山社:於1963年成立,培養出多位登山家如吳夏雄、詹喬愉等。[16]
- 淡江大學登山社:於1964年成立
- 逢甲大學萬里登山社:於1964年成立
- 國立臺北大學登山社:前身為1964年成立興大法商登山社,2000年因學校改制而更名為台北大學登山社。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登山社:於1964年成立
- 高雄醫學大學登山社:於1966年10月16日成立,1980年完成中央山脈南北縱走。[17]
- 清華大學登山社:於1968年成立
- 成功大學登山協會:簡稱成大山協,於1968年改組,前身為1964年成立的中國青年登山協會成大分會。
- 東吳大學登山社:於1968年成立[18]
- 輔仁大學登山社:於1969年成立[19]
- 中原大學登山社:於1970年成立
- 國立政治大學登山隊:於1971年成立,其校友於1977年成立「523登山會」。[20]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山嵐登山社:於1972年成立
- 高雄科技大學建功校區海嘯登山社:於1972年成立[21]
- 東海大學登山社:於1975年成立,著名成員有吳雲天、林微梅等。
- 屏東科技大學綠谷登山社:於1975年5月29日成立
- 國立中央大學登山社:於1975年成立[22],著名成員有邱俊穎(蚯蚓,地圖產生器創作者)、林文龍、崔祖錫、鄭勝文、劉以德。
- 中國醫藥大學奇峰登山社:於1978年成立,後於1985倒社,1987年復社,著名成員有王士豪(山區PAC計畫)。[23]
- 國立中山大學山野社:於1980年成立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登山社:於1998年成立
- 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星野登山社:於2003年成立,創立初期為悠遊社,後經社團指導老師建議而更名為登山社。[24]
參考
- . 台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 內政部營建署.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6) (中文(臺灣)).
- 王一訢. . 一路報導 (一路報導). 2021-06-08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0) (中文(臺灣)).
- . 衛福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2020-06-01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3) (中文(臺灣)).
- . 博客來.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 . 2009-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 .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 辜士陞. . TVBS新聞網 (TVBS). 2013-05-20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6) (中文(臺灣)).
- 林惠婷. .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電子報. 2009-03-27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中文(臺灣)).
- 吳永華. (PDF). 國立臺灣圖書館. 2020-11-10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8).
- . 臺史博典藏網.
- .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 .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0).
- 鄭, 安睎. (PDF).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論文集.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8).
- .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 .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 . 華岡登山社.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PDF). 高雄醫學大學.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8).
- .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劉子涵. . 輔大新聞網 (輔仁大學). 2014-03-11 (中文(臺灣)).
- 胡瑞玲. . 聯合報. 2021-04-25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陳亭勻. . 中央大學新聞網 (中央大學). 2009-04-30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吳亮儀. . 自由時報. 2020-10-07 [202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0) (中文(臺灣)).
- . 高科星野登山社.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