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安
林文安(1910年3月4日—1975年5月20日),台北市人,臺灣登山家,臺灣岳界四大天王之一,台灣百岳之父。
林文安 | |
---|---|
出生 | [lower-alpha 1] 日治臺灣臺北廳 | 1910年3月4日
逝世 | 1975年5月20日 中華民國臺灣省苗栗縣泰安鄉中雪山 | (65歲)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10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75年) |
亲属 | 林華榮(子) |
网站 | 百岳精神的踐行者─林文安 |
生平
登山專家
林文安對登山的興趣,始於二十歲時登觀音山,後在臺灣省政府建設廳第五科工作時,因主管業務與林區有關,更多機會能登山[1]。他以「為登山而登山」為信條,不論大山小山、已登未登,都想一登再登[2]。他除走主脊外,還會改以攀登支稜重登[1]。
與林文安多次登山的邢天正讚譽登山人在登山時發牢騷、抱怨他人甚至吵架是常有的事,但從未見林文安這樣過,且還會自己煮餐服務他人,為許多年輕登山客所不及[2]。到台灣登山的美、日、韓等外籍登山隊,會到中興新村拜訪林文安,請教山況或請他帶路[1]。
1960年間,林文安攀登秀姑巒山時,找到在郡大溪上游瀑布失足跌落七十公尺深的山谷的韓國人金起煥。因為繩索太短,林文安無法救出,便日夜奔走兩天,趕到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找到原住民[lower-alpha 2]警方協助,最後在直昇機支援下救出金起煥。[1]
創台灣百岳
1971年,台灣省山岳協會為慶祝中華民國開國一甲子,林文安策劃中央山脈大縱走,號召攀登中央山脈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六十座,採南北兩隊雙向入山,於七彩湖會師[5]。受深田久彌所著、登山人士奉為寶典的《日本百名山》影響,林文安於1971年左右草擬出台灣百岳,引發1970年代臺灣的攀登熱潮[6]。1972年6月,林文安、蔡景璋、簡進清相偕探查帕托魯山、立霧主山後,建立百岳俱樂部,由林文安榮膺主任委員[1]。1972年12月5日,台灣山嶽會成立四十六年之日,林文安等發起的百岳俱樂部在羊頭山頂成立[7]。
林文安著述頗多,並有山岳攝影,會於山岳會刊等雜誌發表,還有許多手稿及資料[8]。百岳俱樂部的簡進清說林文安登山資料記載詳盡易讀,給山友極大的幫忙,臺灣登山運動蓬勃發展有林文安之功[9]。黃德雄評論年輕登山客能較少時間就登頂,是當年前輩辛苦探勘路線,才有後來的便利[10]。
紀念
自1976年的林文安周年忌以來,百岳俱樂部每年5月間都會組隊上中雪山憑弔這位岳界導師[8]。
1980年5月,林文安的兒子林華榮參加紀念活動,在其父遇難處、中雪山到志摩山中間一座標高約3050公尺的岩石山頭手植兩株杜鵑。多年未登高山、從美國回來的蔡景璋也參加,當他遠遠看到紀念碑就開始哭泣,聞者無不默然。[11]
中興大學法商登山社曾受林文安指導、搜救也是興大學生首先發現,故有所淵源。1985年5月十周年紀念,該社曾東堯等人揹負水泥、砂石,改為登山界四大天王之一林文安立不鏽鋼紀念碑。[9]
參考
- 沈征郎. . 聯合報. 1975-05-23 (中文(臺灣)).
- 呂漢魂. . 聯合報. 1975-05-31 (中文(臺灣)).
- 陳佩周. . 聯合報. 1996-04-19 (中文(臺灣)).
- 陳天嵐. . 民生報. 1978-09-15 (中文(臺灣)).
- 劉美明. . 聯合晚報. 2006-12-23 (中文(臺灣)).
- 柯焜耀. . 中國時報. 1994-10-17 (中文(臺灣)).
- 張銘隆. . 民生報. 1989-12-05 (中文(臺灣)).
- 黃德雄. . 民生報. 1988-04-22 (中文(臺灣)).
- 黃安勝. . 民生報. 1985-05-06 (中文(臺灣)).
- 黃德雄. . 民生報. 1989-07-21 (中文(臺灣)).
- 楊克明. . 民生報. 1980-05-22 (中文(臺灣)).
- 邱榮源、王東生. . 聯合報. 1975-05-23 (中文(臺灣)).
- 沈征郎、邱榮源、王東生. . 聯合報. 1975-05-2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