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督府氣象臺

臺灣總督府氣象臺,為臺灣日治時期統合各測候所及氣象事務的機關,隸屬於臺灣總督府,1938年由台北測候所升格而成,位於台北市文武町,現為中央氣象局,戰前在其下管理多處測候所、出張所及其他小型觀測站。

1938年落成的臺灣總督府氣象臺

沿革

台灣日治時期的氣象台設置,始自於1896年3月公布的「台灣總督府測候所官制」,1896年7月公布台北、台中、台南、恆春、澎湖五處測候所名稱與位置[1][2],並由台北測候所統籌全台氣象事業。測候所最初皆借用臨時房舍,之後才建造專門的氣象觀測建築。1901年設立台東測候所。除了觀測所,還有其他規模較小的觀測站,設在各燈塔、官廳、派出所、郵局等單位。1921年設置花蓮港測候所;1931年設立高雄海洋觀測所;1933年設立阿里山氣象觀測所[2]。1934年,台北測候所改稱為台北觀測所;1938年8月4日,台北觀測所改建新的廳舍並升格為台灣總督府氣象台。1940年至1943年間,為了軍事上的天氣調查,在許多機場、離島、高山、海邊設置多處測候所[1]

組織

行政隸屬[3]

人員編制[3]

  • 總督府氣象台
    • 各測候所
    • 天文台
    • 航空氣象課
    • 警報課
    • 總務課兼秘書、人事、會計
    • 調查科兼研究
    • 觀測科兼地震
    • 預報科

歷任首長

臺北測候所長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近藤久次郎
(1858–1926)
1896年8月5日1924年12月23日
2 寺本貞吉
(?–?)
1924年12月23日1932年3月30日
3 西村傳三
(1893–1969)
1932年3月30日1938年8月4日

台灣總督府氣象台長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西村傳三
(1893–1969)
1938年8月4日1945年10月25日

建築特色

台北測候所
台南測候所
紅頭嶼測候所
淡水飛行場出張所

大部分的測候所為辦公廳舍與風力塔合而為一的形式,其他則是獨立設置風力塔,或是僅裝設測風儀器。在初期所興建的台北、台南、澎湖測候所為圓形的風力塔建築,中央上部為風力塔,下方為辦公廳舍,其形式特別,今僅存台南測候所[3]

列表

測候所及其出張所列表[3]
名稱 建成年代 位置 現況
台灣總督府氣象台 1897年 台北州台北市文武町 已拆除重建,現為中央氣象局
宜蘭測候所 1935年 台北州宜蘭郡宜蘭市 已拆除重建
彭佳嶼測候所 1935年 台北州基隆市彭佳嶼 主體仍保留
新竹測候所 1937年 新竹州新竹市 歷史建築,1991年遷往竹北
臺中測候所 1901年 台中州台中市大正町 1954年拆除,遷往精武路
臺南測候所 1898年 台南州台南市花園町 國定古蹟
新高山測候所 1943年 新高郡蕃地新高山 已拆除重建
阿里山測候所 1932年 台南州嘉義郡蕃地阿里山 縣定古蹟
高雄測候所 1931年 高雄州高雄市哨船町 使用原高雄英國領事館建物,前身為高雄海洋氣象觀測所
恆春測候所 1901年 高雄州恆春郡恆春街 已拆除重建
澎湖測候所 1898年 澎湖廳馬公街 已拆除重建
臺東測候所 1901年 台東廳台東郡臺東街 已拆除重建
花蓮港測候所 1910年 花蓮港廳花蓮港市 原為1910年所建花蓮燈臺測候所,1921年改為花蓮港測候所,已拆除重建
紅頭嶼測候所 1940年 台東廳台東郡蕃地紅頭嶼 歷史建築
日月潭測候所 1941年 台中州新高郡魚池庄 風力塔仍保留
新南測候所 1941年 高雄州高雄市新南群島
鞍部測候所 1943年 台北州七星郡北投街 已拆除重建
東沙島測候所 不詳[4] 東沙島
西沙島測候所 1944年[4] 西沙島
臺北飛行場出張所 1935年 台北州台北市
淡水飛行場出張所 1942年 台北州淡水郡淡水街 市定古蹟
台南飛行場出張所 1940年 台南州新豐郡永康庄 已拆除,原位於永寧庄的台南飛行場,此機場改為軍用後,遷至永康庄的台南飛行場
台中飛行場出張所 台中州大甲郡沙鹿街
宜蘭飛行場出張所 1940年 台北州宜蘭郡宜蘭市 歷史建築
臺東飛行場出張所 台東廳台東郡臺東街
花蓮港飛行場出張所 花蓮港廳花蓮郡研海庄
新港出張所 1940年 台東廳新港郡新港庄 部分改建
大屯出張所 1935年 台北州七星郡北投街 風力塔仍保留
大武出張所 1940年 台東廳台東郡大武庄 部分改建
竹子湖事務所 1935年 台北州七星郡北投街 已拆除重建

參考資料

  1. . 竹塹文獻.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2. 秦新龍、黃文亭. (PDF). 中央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
  3. (PDF).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2001-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5-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