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駐泰國大使館
英國駐泰國大使館(英語:;泰語:)是英國派駐泰國的最高外交代表機構,於1856年設立,原為英、泰兩國簽署《宝宁条约》之後所設的英國駐曼谷領事館,後於1895年升格為公使館,至1947年升格為大使館。英國領事館第一代館址位於昭拍耶河河畔,與石龍軍路只是一河之隔;第二代館址則位於奔集路和無線電路的交會處,在1926年完工,當地原為郊區,後於20世紀末改建為商業區,成為市中心的核心區域,但和旁邊的高樓大廈相比,館址一直能維持綠意盎然的狀態,直至2019年拆卸為止。英國外交部在2007年和2017年先後把大使館館址出售給中央集團,創下了泰國的土地成交紀錄,大使館則在2020年遷入位於沙吞縣的第三代館址。
英國駐泰國大使館 | |
---|---|
概要 | |
類型 | 大使館 |
地點 | 泰國曼谷沙吞縣 |
地址 | 沙吞南路11/1號友邦沙吞大樓12A樓 |
13°44′42″N 100°32′51″E | |
启用 | 1856年 |
保护情况 | Thai historic site, registration declined[*] |
使馆 | |
馆务辖区 | 泰國 |
所属部門 |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
大使 | 郭駿(2021-) |
网站 | |
https://www.gov.uk/government/world/thailand/british-embassy-bangkok | |
地圖 | |
歷史
開館
1856年,英國和泰國簽訂的《寶靈條約》正式生效,同時英國在曼谷開設領事館,由奚禮爾擔任英國首任駐暹羅領事。本來領事館在曼柯廉縣租下了一塊土地,不過過了不久,泰王拉瑪四世就把位於昭拍耶河河畔,與葡萄牙領事館相鄰的一片土地送給英國領事館,這既是國王的慷慨捐贈,也是國王為了暹羅官員按照當地法律判罰英國公民,侵犯治外法權的事件向英國作出的賠償[1]。領事館館舍在1876年竣工,當時沿着昭披耶河河畔興建的石龍軍路剛剛開通,和館舍只是一河之隔[2]。
領事館在1895年升格為公使馆,自1900年代後,館舍又增建了數棟樓房,包括公使官邸、兩座監獄和一座法庭。公使館館本來設有一支旗桿,卻被風暴摧毀,於是館方耗資500英鎊從香港購入鋼材,豎起另一支旗桿,取而代之。這支旗桿在當時是曼谷最高的旗桿,不過外交部和工務局都要求副領事賠償,因為政府認為,這支旗桿沒有必要弄得那麼鋪張。放置在館舍裏的維多利亞女王雕像在1903年揭幕[2]。
遷往奔集路
1902年,巴健特公使履新,此時公使館所在的地區已經非常繁忙。附近的稻米磨坊、河道以及路面交通都會造成污染;附近一家寺廟每天早上都有鳴鐘的習慣,公使館對面還設有一家由意大利籍女子斯塔羅夫人(Madame Staro)開辦的酒吧。附近地區所產生的污染和噪音令公使館大受影響,於是巴健特便提議把公使館遷往別處,不過起初英國政府對此並不感到興趣。直至1922年,公使館才買下一片位於奔集區,佔地12英畝(4.9公頃)的新地段,並把原來的館址賣給暹羅政府,改建為曼谷郵政總局。公使館從暹羅政府手中獲得一筆總值11萬英鎊的資金,這樣他們既可以向新館址原來的業主,富商乃樂支付購地的費用,也可以興建新的館舍。新館址位處郊區,土質鬆軟,所以公使館遷址的決定在當時曾經受到很多人的反對。新館址在1926年啟用:新館舍是公使館的主辦公樓,也是公使(現為大使)的官邸。戰爭紀念碑在1923年揭幕,維多利亞女皇雕像和旗桿也在新址完成重置[2]。
英國公使館在1947年升格為大使館,由傑佛瑞·湯普森(Geoffrey Harrington Thompson)擔任英國首任駐泰國大使[2],之後館舍又增建了數座樓房。20世紀末,附近地區改建為商業區,設有豪華酒店、辦公樓、公寓和商場,不過與之相比,英國大使館館址一直是一個綠意盎然的地方[3]。
售地重建
英國外交部計劃把某些使領館降格,運用節省下來的成本進行其他工作,於是在2006年把面向奔集路,佔館址總面積四分之一,佔地9萊(1.4公頃;3.6畝)的土地賣給與中央集團同系的吉拉提瓦地產公司(Tiang Chirathivat Real Estate Company)。為了賣走這幅土地,使館便把維多利亞女皇雕像和戰爭紀念碑搬到別的地方;中央集團後來在這裏興建了一座名為尚泰領使商場的高檔購物中心[3][4][4]。
英國外交部又在2017年賣出館址剩下的部分(佔地23萊,即3.7公頃或9.1畝)。這次中央集團以每平方佤(4平方米)200至220萬泰銖的價錢,再一次投得英國大使館的地皮,成交價為180億泰銖(4.2億英鎊);這也是當時泰國歷來最大的一筆房地產交易[5]。2018年1月,英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證實他們已經向中央集團和香港置地合組的財團賣出英國大使館的地皮,並表示英國駐泰國大使館即將遷往友邦沙吞大樓(AIA Sathorn Tower)辦公[6]。搬遷工作在2020年10月完成[7]。
原有設施
- 大使館館舍/大使官邸
- 大使館館舍在1923年至1926年期間興建,樓高兩層,是一座英國殖民地式建築,由英國工務局設計(英國駐清邁總領事W·A·R·伍德曾經從旁協助),由該局建築師阿奇巴爾德·史考特(Archibald Scott)承建。館舍呈長方形,設有多扇通風窗,以木雕花板裝飾,牆面用灰泥粉刷。這座建築物本來是公使(後為大使)官邸,後來大使館也開始在這座建築物的下層辦公。這座建築是泰國藝術局認定的未登錄古蹟,還在1984年獲得暹羅建築師協會建築保育獎[8]。此建築已於2019年8月拆卸[9],令暹羅建築師協會決定收回建築保育獎,並致信英國政府,要求對方歸還獎座。
- 維多利亞女皇像
- 位於英國駐泰國大使館的維多利亞女皇像和位於温彻斯特,由阿尔弗雷德·吉尔伯特爵士設計,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50週年而鑄造的女皇像都是用同一個模具鑄造而成的[10],由旅居暹羅的英國人在1903年豎立。女皇像在1922年從第一代館址搬到奔集路的旁邊,又在2007年搬到館舍前方[2][1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日本侵佔泰國,還在攻佔使館館舍的過程中,把這座雕像圍封,卻在圍板上鑿開一個小洞,這樣女皇就可以「看見」外面的狀況。當地人很喜歡這座雕像,還會向女皇獻祭,祈求學業順利[2],或者能夠生兒育女[12]。按照原定計劃,維多利亞女皇像將與使館所屬的地段一同移交給中標的財團[13]。
參見
參考資料
- ธโนทัย สุขทิศ. . Silpa Wattanatham. 2020-10-06 [2006-07]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泰语).
- . British Embassy, Bangkok website. [2017-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4).
- Berger, Sebastien. . The Telegraph. 2005-02-09 [2017-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英语).
- . The Nation. 2017-03-29 [2017-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英语).
- . Post Today. 2017-02-15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泰语).
-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新闻稿). 2018-01-31 [201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英语).
- UK in Thailand [@ukinthailand]. (推文). 2020-10-14 [2021-10-07] –Twitter.
- Takkanon, Pattaranan (编). . The Association of Siamese Architects under Royal Patronage. 2012: 132. ISBN 9786167384061.
- Brewis, Harriet. . Evening Standard. 2019-08-13 [2019-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英语).
- . Hampshir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0-12-15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7).
- . British Embassy, Bangkok website. British Embassy, Bangkok. 2007-03-01 [2017-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01).
- Jan McGirk. . The Independent (Independent Digital News & Media). 2005-05-20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 Rudgard, Olivia. . The Telegraph. 2018-01-31 [201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