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坦
范坦(?—?),字伯履[1],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北宋戶部侍郎、淮南東路及江南西路安撫使,過身時六十二歲[2]。其曾祖父乃振武軍節度使范雍,祖父為范宗傑曆兵部員外郎、史館直學士及陝西轉運使,其父范子奇曆任鄭州知州、慶州知州及環慶路安撫使[3]。
生平
范坦以父蔭為開封府推官、金部司員外郎及大理少卿,之後改為左司員外郎。曾因陪伴西夏使者應酬答對合旨而賜為進士及暫行代理起居舍人。另外出使西遼後回報備有語錄獻上,宋徽宗趙佶閱讀後稱讚其語錄,被付任鴻臚寺,及命令之後所有出使者將語錄視之為規格。再升遷殿中監及開封府知府。之後再次被委派出使西遼,但范坦認為當時流行對邊防提出意見及謀策,不是时候遣使窺伺敵人,而辭退此行。趙佶不滿范坦辭退而貶為舒州團練副使,稍後恢復為集賢殿修撰,江寧府府知、洪揚二州知州[4]。趙佶大觀二年(即公元1108年),范坦作洪州知州其間曾負責重建滕王閣。
大觀三年,范坦被召為戶部侍郎,討論當十錢及夾錫錢(趙佶在位年間,時為宰相之蔡京奏請鑄造的一種銅錫合金貨幣,但因銅的成色低,百姓常常拒用)之弊。因方便照顧雙親而請外當河陽縣知縣。之後趙佶認為夾錫錢比當十錢更多壞處,所以當范坦請奏之時,趙佶立即准奏。[5]
政和初年,恢復為戶部侍郎,遂將當十錢改為當三錢、停止淮鹽進入東北、將諸州官地恢復耕作,用以充實糧倉,控制物價。范坦又上疏認為戶部收入有限,但用則無窮。如今有八十名節度使,而留後至刺史有數千人,都並非從軍所立的功勞得到,適宜將其俸祿減半,及裁减一切沒有作為的。而當時議論都認為此事恰當。[6][7]
其後張商英接替蔡京為宰相,而范坦之意見多與張商英相同。但張商英被貶之後,就有搖言議論范坦協助張商英匱竭之說(《國語‧周語中》:“官不易方,而財不匱竭。”),另外又議論范坦對官地恢復耕作、改常平法、廢元符令及罷夾錫錢之罪,最後被貶往黃州作團練副使及安置韶州。赦罪之後,復任徽猷閣待制。[8]
另外范坦亦有寫畫,善於繪畫創作山水。其筆法學關同及李成,描繪花鳥幾近相似。當時宣和御府所內藏有其畫作六幅,分別為《太上渡關圖》一幅、《寫李成江山梵刹圖》四幅及《寫徐崇嗣杏花對果圖》一幅。[9]
另外范坦有一作品《雪山樓觀圖》,到現今仍然存世。
參考文獻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宋史/卷288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宋史/卷179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宣和畫譜/卷十二 |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范雍傳》:「坦字伯履。」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范雍傳》:「卒,年六十二。」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范雍傳》:「子宗傑,為兵部員外郎、直史館,曆陝西轉運使,先雍卒。宗傑子子奇。」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范雍傳》:「坦字伯履,以父蔭為開封府推官、金部員外郎、大理少卿,改左司員外郎。押伴夏國使,應對合旨,賜進士第,權起居舍人。使於遼,覆命,具語錄以獻。徽宗覽而善之,付鴻臚,令後奉使者視為式。遷殿中監,知開封府,再命使遼。時興邊議,非時遣使以觀釁,坦以不宜始禍,辭其行。徽宗怒,責舒州團練副使,稍復集賢殿修撰,知江寧府、洪揚二州。」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范雍傳》:「召為戶部侍郎,論當十及夾錫錢之弊。以便親請外,知河陽。入辭,徽宗曰:“夾錫錢之害,甚於當十,宜速正之,為一道率。”坦至,即奏罷之。」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范雍傳》:「政和初,復為戶部,遂改當十錢為當三;罷淮鹽入東北;鬻諸州公田,以實常平。又上疏言:“戶部歲入有限,用則無窮。今節度使八十員,留後至刺史數千員,自非軍功得之,宜減其半俸;及他工技末作,一切裁損。”時以為當。」
- 《宋史‧卷一百七十九‧食貨下一(會計)》:「大觀三年,罷諸路州軍見貢六上局供奉物名件四百四十餘,存者才十一二,減數十二,停貢六。戶部侍郎范坦言:“戶部歲入有限,支用無窮,一歲之入,僅了三季,餘仰朝廷應付。今歲支遣,較之去年又費百萬。”有詔鐫減財賦,命御史中丞張克公與吳居厚、許幾等置局議論。克公抗言:“官冗者汰,奉厚者減,今官較之元祐已多十倍,國用安得不乏。乞將節度使下至遙郡刺史,除軍功轉授者,各減奉半,然後閑慢局務、工伎末作,亦宜減省。自貴及賤,自近及遠,行之公當,人自無詞。”時論韙之。」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范雍傳》:「時張商英為相,坦多與之合。及商英去,言者論坦助為匱竭之說,以搖眾聽;又言坦建議鬻田、改常平法、廢元符令及罷夾錫錢之罪,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韶州。以赦,復徽猷閣待制。」
- 《宣和畫譜‧卷十二‧山水三‧范坦》:「文臣范坦字伯履,洛陽人。以蔭補入官。長於吏事,所至皆以明辨稱。善丹青,作山水。其筆法學關同、李成,至於摹寫花鳥,則幾近之也。雖寓意於此甚久,然人罕知之,蓋其不出以求知耳。在洛中閒居之日爲多,得游蓺繪事,下筆益老徤。世之論畫者,謂學人規矩多失之拘,或柔弱無骨鯁。坦既老健則拘與弱皆非所病焉。今以承議郎徽猷閣待制致仕。今御府所藏六:太上渡關圖一,寫李成江山梵刹圖四,寫徐崇嗣杏花對果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