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塔甘·巴伊舍夫
萨克塔甘·巴伊舍维奇·巴伊舍夫(俄語:,1909年10月1日—1982年6月18日),哈萨克族,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等职务。经济学博士。[1]
萨克塔甘·巴伊舍维奇·巴伊舍夫 Сактаган Баишевич Баишев | ||||||||||
---|---|---|---|---|---|---|---|---|---|---|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 | ||||||||||
任期 1959年3月27日—1963年3月20日 | ||||||||||
前任 | 沙基尔·卡尔西巴耶夫 | |||||||||
继任 | 阿斯卡尔·扎卡林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09年10月1日[儒略曆9月18日] 俄罗斯帝国奥伦堡省阿克扎尔村 | |||||||||
逝世 | 1982年6月18日 蘇聯阿拉木图 | (72歲)|||||||||
国籍 | 蘇聯 | |||||||||
政党 | 苏联共产党 | |||||||||
获奖 |
|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蘇聯 | |||||||||
服役 | 苏联红军 | |||||||||
服役时间 | 1931-1933,1941-194,6 | |||||||||
军衔 | 营高级政委(陆军中校) | |||||||||
参战 | 柏林战役 |
生平
- 1909年9月18日(格里历:10月1日)出生于沙俄奥伦堡省阿克扎尔村。1927年毕业于特米尔俄哈双语七年制劳动学校。
- 1927年-1930年,卡萨克派铜冶炼厂工人兼少先队卡萨克派市地区局主席。
- 1930年,共青团突厥斯坦市委执行书记兼《青年列宁主义者报》编辑部主任。
- 1931年-1933年,苏联红军服役。1931年加入联共(布)。
- 1933年-1937年,《青年列宁主义者报》副主编。1937年毕业于哈共(布)马列主义学院。
- 1937年-1938年,马恩列思想研究所哈共(布)分部主任。
- 1938年-1941年,《哈萨克社会主义报》执行主编。
- 1941年-1946年,苏联红军服役。任第100步兵旅政治部主任,营高级政委军衔。作为突击第3集团军一员参与柏林战役。
- 1946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艺术部长。
- 1946年-1956年,哈共(布)马恩列斯研究所所长。
- 1956年-1968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副院长,1956年当选科学院院士。
期间,1959年3月-1963年3月,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
1963年-1968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1967年-1968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
- 1968年-1982年6月,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系主任。
- 1982年6月18日于阿拉木图逝世,享年72岁。
巴伊舍夫是第1-6届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
著作
巴伊舍夫将马克思的《资本论》翻译成哈萨克语;选编了两卷马恩列宁著作,包括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文章。他最著名的著作有《哈萨克斯坦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49)、《哈萨克的社会主义大变革》(1950)等。在多年的科学和社会研究中,他总共发表了300多部著作。
荣誉
参考文献
- .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