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夫根尼·莫羅佐夫
葉夫根尼·莫羅佐夫(俄語:;白俄羅斯語:,英語:,1984年—)是一名來自白俄羅斯的作家、研究者,以對科技的政治和社會影響著稱。他被政客雜誌列為2018年最知名的28位歐洲人之一[1]。
葉夫根尼·莫羅佐夫 | |
---|---|
2015年在演講的葉夫根尼·莫羅佐夫 | |
原文名 | |
出生 | 1984年(39—40歲) 蘇聯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明斯克州索利戈爾斯克 |
国籍 | 俄羅斯 |
公民权 | 白俄羅斯 |
母校 | 保加利亞美國大學 哈佛大學 |
职业 | 作家 |
网站 | 個人網站 |
生涯
莫羅佐夫在1984年出生於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明斯克州索利戈爾斯克[2]。他高中畢業後入讀保加利亞美國大學[3],並且在移居美國前曾居住在柏林。
莫羅佐夫曾是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4]、新美國基金會研究員以及《外交政策雜誌》供稿人。他也曾擔任喬治城大學埃德蒙·A·沃尔什外事学院雅虎研究員、開放社會基金會研究員、NGO網絡轉移新媒體的總監以及俄羅斯報章《Akzia》的供稿人。2009年,被选为TED Fellow,在此他讲述了网络是如何影响威权主义国家、讽刺社会或「转型」国家的公民參與与政权稳定的。[5]
莫羅佐夫的文章曾經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章和雜誌,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經濟學人》、《衛報》、《紐約客》、《新科學人》、《新共和》、《晚郵報》、《時報文學增刊》、《新聞周刊》、《國際紐約時報》、《波士頓評論》、《藍灰》、《旧金山纪事报》[6]、《聖保羅頁報》[7]以及《法蘭克福匯報》[8]。
著作
參考資料
- . POLITICO. 2017-12-07 [2018-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美国英语).
- Pilkington, Ed. . The Guardian. 13 January 2013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 ,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FSI Stanford (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7).
- . TED.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1).
- . Soros.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1).
- [Morozov, the 'cyberskeptic', debuts column at Folha.com]. Folha. UOL.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葡萄牙语).
- . FAZ. [2014-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德语).
- Cohen, Noam. .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15, 2013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