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欽龍

瑞欽龍學名Rinchenia)是偷蛋龍科恐龍的一,生存於上白堊紀蒙古模式種蒙古瑞欽龍是(R. mongoliensis),原先被認為是偷蛋龍屬的一個物種。在1986年,瑞欽·巴思缽(Rinchen Barsbold)將牠命名為蒙古偷蛋龍Oviraptor mongoliensis[1]。但在1997年,巴思缽重新審核時發現牠們之間有很多明顯差別,並建立為新屬,瑞欽龍屬[2]。但是他並沒有作出詳細的描述,故當時此名稱是無效的無資格名稱(Nomen nudum)。直至2004年,Halszka Osmólska做出詳細的研究,才成為正式的有效名稱[3]

瑞钦龙属
化石时期:晚白堊紀
瑞欽龍的頭部側面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偷蛋龍科 Oviraptoridae
亚科: 偷蛋龙亚科 Oviraptorinae
属: 瑞钦龙属 Rinchenia
Barsbold, 1997 vide Osmólska et al., 2004

蒙古瑞欽龍 R. mongoliensis
(Barsbold, 1986) (模式種)

瑞欽龍目前僅發現一個標本(編號GI 100/32A),包含一個完整頭骨、下頜、部分脊柱、部分前肢、肩帶、部分後肢、骨盆、叉骨。瑞欽龍與偷蛋龍的大小相近(約1.5米長),但骨骼上的幾個特徵,尤其在頭顱骨上,都有明顯的分別。牠的骨骼較偷蛋龍為輕巧、纖細。偷蛋龍有一個頭冠,但這個部分的骨頭破碎,不能重建出完整頭冠。而瑞欽龍的頭顱骨有圓拱狀的高頭冠[2]

參考

  1. Barsbold, R. . O.I. Vorob’eva (ed.) (编). . Institut èvolûcionnoj morfologii i èkologii životnyh im. A.N. Severcova, Akademiâ nauk SSSR, Moscow. 1986: 210–223.
  2. Barsbold, R. . P.J. Currie and K. Padian (eds.) (编). .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1997: 505–509.
  3. Osmólska, H., Currie, P. J., and Barsbold, R. . Weishampel, D.B., Dodson, P., and Osmólska, H. (eds.) (编). .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2004: 165–18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