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童教育所
蕃童教育所是台灣日治時期蕃地的原住民義務教育學校,存在於1908年至1945年間,並在1936年改稱教育所,屬於警務系統理蕃政策的一部分,其學校老師全由當地警察兼任,實質上為行政控制及治安管制,教育目的則是其次。蕃童教育所最多於1934年設有188處,其學生逐年增加,在1943年時有11,596人。中華民國在1945年二戰後接收統治台灣,將教育所改制為「國民學校」,是台灣大部分山地原住民族部落國小的前身。
| 日語寫法 | |
|---|---|
| 日語原文 | |
| 假名 | |
| 平文式罗马字 | |


另外,蕃人公學校則是另一類型的原住民學校,其屬於學務系統,且大多位在平地的一般行政區,並在1922年改制為「公學校」,以及在1941年與小學校一同改制為「國民學校」。
沿革
派出所兼負教學
1895年,日本國透過馬關條約取得福建台灣省主權,乙未戰爭結束後,日本正式完全取得在台殖民地,在同年11月8日向日本東京大本營報告「全島悉予平定」,並隨後在1902年後展開一連串的理蕃政策,開始系統性地將殖民地向外擴張。1903年開始採武力征伐,並將理蕃事務移轉到警察機關,所有蕃地相關事務,皆由警察本署管轄,蕃政與警政合一,於是開始在這些位在原住民地區的新殖民地普設「警察官吏派出所」,簡稱派出所。設於原住民部落間的這些派出所除了一般治安維護,戶政等等事務外,與台灣其他地方派出所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這些派出所警察需要在公務之餘教授於學校內原住民兒童日語及禮儀,並負責簡易的兒童醫療保健工作。此時,上課場所並沒有一定規模,也沒一定的學制。
這政策實施不久後,當時的台灣總督府警務局提出建議:「蕃人教育應以埔里為中心,將台灣分成南北兩地,北部「蕃童」皆由總督府殖產部設校,由警察人員管理教育。南部則依民情,『智識』較高地區者設蕃人公學校」建議中,由殖產部設校提供經費、警察人員於業餘時間擔任老師(警手)的學校,亦稱為「蕃童教育所」。
1904年5月,蕃薯藔廳「蚋仔只警察官吏派出所」,及6月嘉義廳「達邦警察官吏派出所」招收當地原住民學童,分別在9月27日、11月4日開始授課,被視為是蕃童教育所的初始。
設立蕃童教育所
佐久間左馬太在1906年4月上任臺灣總督後,積極推行理番政策,並將警察本署的蕃務係改為蕃務課。1908年3月13日,台灣總督府頒定《蕃童教育標準》(教育所に於ける教育標準)、《蕃童教育綱要》、《蕃童教育費標準》,確立了山地原住民的初等教育制度,並開始在蕃務官吏駐在所設立「蕃童教育所」,首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治安,招收年滿七且不諳國語、臺灣語的學童。蕃童教育所又分為甲、乙種,甲種教育所有常設的學校設施,乙種教育所則是借用駐在所空間使用,其設備較甲種簡陋。蕃童教育所的授課老師並非是一般公學校、小學校、或蕃人公學校的教諭、囑託或訓導,而是由位於教育所不遠的派出所警察業餘兼差擔任,教育所直屬管理單位則是負責開採當地阿里山檜木的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
隨著蕃地治理逐漸穩定,台灣總督府於是在1928年1月修正《蕃童教育標準》,將蕃童教育所改以生活情感及精神教化為原則,目的則為「施以德育,涵養國民必要之性格,使學習國語(日語),成善良之風習。」蕃童教育所由州廳設立,並廢止了教育所的甲、乙種類別,將所有的教育所設施都標準化,規定教育所應設置宿舍、農業實習地,設置年限訂定為四年,教授科目為修身,國語,圖畫,唱歌,體操,實科則包含農業、手工、裁縫。1936年,台灣總督府立法將「蕃」字以「高砂」(台灣的異稱)替代,蕃童教育所因此更名為「教育所」。
1941年4月1日,《臺灣教育令》修正,將小學校、蕃人公學校與公學校一律改稱為國民學校。當局為了增強在戰時間的原住民教育,教育所的相關法規也在同年修正,允許修業年限延長至六年,教科則改為國民科(修身、國語、國史、地理)、理數科(算數、理科)、體鍊科(體操、武道)、藝能科(音樂、習字、圖書、家事、裁縫)、實業科(農業)。在1943年6月,在台灣的154處教育所中,40處教育所延長為六年制。
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教育所自1946年改制為「國民學校」,並由各縣政府接管[1]。
畢業後升學
學生從教育所畢業後,可就讀第一號表及第二號表的國語學校、農業講習所、農業傳習所、或其他中等教育學校。依1943年的統計,從蕃童教育所/教育所畢業升學再畢業者有1,337人,其中已於中等學校以上的畢業生有醫學校2人、師範學校4人、中學校2人、農林學校9人、女學校2人、商工學校1人;從醫學校畢業的兩人分別是樂信‧瓦旦、哈勇‧吳松,後來在新竹州的泰雅族部落擔任公醫。
特色與影響
蕃童教育所是台灣日治時期很特殊的教育機構。其特色有:
- 實施對象是法令上所說的「智識」未開的原住民,實際上就是尚未歸順日本政權的原住民部落地區。
- 蕃童教育所的上級單位,是負責經濟事務的民政局殖產部,其用意突顯出原住民教育與日本開發台灣山地資源的相關性。
- 蕃童教育所的老師是由完全沒有受師範教育的警察擔任,其用意則在治安考量上。
在1943年4月,全台蕃童教育所共有154所,學童共11,596人。蕃童教育所的普設,讓日治時期原住民的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86.4%,比台灣人就讀的公學校普及率71%還高出很多。因此,日語成為原住民當時的第二語言,且相對能有效達到管理原住民的目的。
教育所列表
依1943年4月底統計,全臺灣設有154處教育所,皆位在蕃地,其中台北州15處、新竹州18處、台中州25處、台南州5處、高雄州51處、台東廳23處、花蓮港廳17處;而各州廳最早設立的教育所分別是烏來教育所、角板山教育所、南勢教育所、達邦教育所、蚊仔只教育所、カラタラン教育所、グークツ教育所。此處之原住民種族為日治時期的分類,分為泰雅族、布農族、鄒族、排灣族、阿美族、雅美族、賽夏族等七族。
臺北州
| 學校 | 位置 | 設立日期 | 種族 | 學生數 | 備註 |
|---|---|---|---|---|---|
| ロンビア教育所 | 羅東郡 | 1922.06.15 | 泰雅族 | 之後裁撤 | |
| 崙埤子教育所 | 羅東郡 | 1921.06.16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シヨウラ教育所 | 羅東郡 | 1922.03.01 | 泰雅族 | 62 | 大同國小松羅分校 |
| ボンボン教育所 | 羅東郡 | 1911.06.22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濁水教育所 | 羅東郡 | 1923.07.21 | 泰雅族 | 64 | 大同國小樂水分校 |
| ルモアン教育所 | 羅東郡 | 1921.06.16 | 泰雅族 | 16 | 四季國小茂安分班 |
| シキクン教育所 | 羅東郡 | 1917.09.13 | 泰雅族 | 36 | 四季國小 |
| ピヤナン教育所 | 羅東郡 | 1920.11.01 | 泰雅族 | 28 | 南山國小 |
| カンケイ教育所 | 蘇澳郡 | 1914.01.05 | 泰雅族 | 91 | 寒溪國小 |
| リヨヘン教育所 | 蘇澳郡 | 1913.03.31 | 泰雅族 | 25 | 金岳國小 |
| キンヤン教育所 | 蘇澳郡 | 1912.07.19 | 泰雅族 | 32 | 金洋國小 |
| ビヤハウ教育所 | 蘇澳郡 | 1913.03.31 | 泰雅族 | 之後廢校 | |
| ブター教育所 | 蘇澳郡 | 1913.03.31 | 泰雅族 | 18 | 武塔國小 |
| キンノス教育所 | 蘇澳郡 | 1924.05.01 | 泰雅族 | 14 | 碧候國小 |
| センダン教育所 | 蘇澳郡 | 1924.05.01 | 泰雅族 | 之後廢校 | |
| ロツボエ教育所 | 蘇澳郡 | 1922.11.03 | 泰雅族 | 之後廢校 | |
| 大濁水教育所 | 蘇澳郡 | 1913.03.31 | 泰雅族 | 54 | 澳花國小 |
| 南澳教育所 | 蘇澳郡 | 1933.01.21 | 泰雅族 | 191 | 南澳國小 |
| タンオウ教育所 | 蘇澳郡 | 1916.06.01 | 泰雅族 | 33 | 東澳國小 |
| ウライ教育所 | 文山郡 | 1908.04.01 | 泰雅族 | 53 | 烏來國小 |
| ラハウ教育所 | 文山郡 | 1925.04.30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リモガン教育所 | 文山郡 | 1918.03.25 | 泰雅族 | 21 | 福山國小 |
| ハブン教育所 | 文山郡 | 1929.04.01 | 泰雅族 | 之後裁撤 |
新竹州
| 學校 | 位置 | 設立日期 | 種族 | 學生數 | 備註 |
|---|---|---|---|---|---|
| 馬武督教育所 | 新竹郡 | 1912.05.23 | 泰雅族 | 28 | |
| 竹頭角教育所 | 大溪郡 | 1920.04.01 | 泰雅族 | 117 | 長興國小 |
| 角板山教育所 | 大溪郡 | 1909.10.01 | 泰雅族 | 348 | 介壽國小 |
| ウライ教育所 | 大溪郡 | 1919.10.22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カウボー教育所 | 大溪郡 | 1923.10.02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シブオオ教育所 | 大溪郡 | 1928.12.22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カウイラン教育所 | 大溪郡 | 1926.10.26 | 泰雅族 | 115 | 高義國小 |
| ガオガン教育所 | 大溪郡 | 1917.05.13 | 泰雅族 | 208 | 三光國小 |
| バロン山教育所 | 大溪郡 | 1921.03.02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ハカワン教育所 | 大溪郡 | 1919.09.19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マリコワン教育所 | 大溪郡 | 1920.02.14 | 泰雅族 | 103 | 玉峰國小 |
| シバジー教育所 | 竹東郡 | 1911.04.18 | 泰雅族、賽夏族 | 211 | 五峰國小 |
| メホマン教育所 | 竹東郡 | 1935.04.01 | 泰雅族、賽夏族 | 1943年裁撤 | |
| シーガオ教育所 | 竹東郡 | 1916.10.17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井上教育所 | 竹東郡 | 1917.04.01 | 泰雅族 | 49 | 桃山國小 |
| 內橫屏山教育所 | 竹東郡 | 1917.11.09 | 泰雅族 | 250 | |
| カラバイ教育所 | 竹東郡 | 1918.09.04 | 泰雅族 | 82 | 尖石國小 |
| マトエ教育所 | 竹東郡 | 1932.04.01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ナロ教育所 | 竹東郡 | 1932.04.01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控溪教育所 | 竹東郡 | 1915.12.01 | 泰雅族 | 68 | 秀巒國小 |
| 鹿場教育所 | 竹南郡 | 1937.04.01 | 泰雅族 | 88 | 鹿場國小,已廢校 |
| 大東河教育所 | 竹南郡 | 1911.06.15 | 泰雅族、賽夏族 | 73 | 東河國小 |
| 紅毛館教育所→
大南教育所 |
竹南郡 | 1925.09.18 | 賽夏族 | 44 | 蓬萊國小 |
| 高熊峠教育所 | 大湖郡 | 1911.12.10 | 泰雅族 | 101 | 泰安國民中小學國小部 |
| 汶水教育所 | 大湖郡 | 1917.01.30 | 泰雅族 | 81 | 汶水國小 |
| 司令教育所 | 大湖郡 | 1918.06.02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バカリ(八卦力)教育所 | 大湖郡 | 1923.01.20 | 泰雅族、賽夏族 | 1943年裁撤 | |
| セトバン(細道邦)教育所 | 大湖郡 | 1924.03.18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天狗教育所 | 大湖郡 | 1931.04.11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象鼻教育所 | 大湖郡 | 1935.04.01 | 泰雅族 | 156 | 象鼻國小 |
| 紙湖教育所 | 大湖郡 | 1937.01.01 | 賽夏族 | 11 | 永興國小 |
臺中州
| 學校 | 位置 | 設立日期 | 種族 | 學生數 | 備註 |
|---|---|---|---|---|---|
| 雪山坑教育所 | 東勢郡 | 1930.04.01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ローブゴー教育所 | 東勢郡 | 1923.04.01 | 泰雅族 | 1943年裁撤 | |
| 埋伏坪教育所 | 東勢郡 | 1922.01.16 | 泰雅族 | 120 | 自由國小 |
| 南勢教育所 | 東勢郡 | 1907.02.01 | 泰雅族 | 48 | |
| 久良栖教育所 | 東勢郡 | 1916.08.26 | 泰雅族 | 26 | 博愛國小 |
| サラマオ教育所 | 東勢郡 | 1928.01.12 | 泰雅族 | 26 | |
| シカヤウ(平岩山)教育所 | 東勢郡 | 1914.01.12 | 泰雅族 | 44 | |
| 東埔教育所 | 新高郡 | 1922.12.05 | 布農族 | 54 | 東埔國小 |
| 望鄉教育所 | 新高郡 | 1939.04.01 | 布農族 | 45 | |
| 楠子腳萬教育所 | 新高郡 | 1910.04.18 | 布農族、鄒族 | 291 | 羅那國小 |
| 內茅埔教育所 | 新高郡 | 1923.08.09 | 布農族 | 38 | 信義國小 |
| 人倫教育所 | 新高郡 | 1923.01.12 | 布農族 | 46 | |
| タマロワン教育所 | 新高郡 | 1923.01.01 | 布農族 | 267 | 地利國小 |
| バクラス教育所 | 新高郡 | 1923.01.16 | 布農族 | 之後裁撤 | |
| カネトワン教育所 | 新高郡 | 1922.10.15 | 布農族 | 之後裁撤 | |
| カトグラン教育所 | 新高郡 | 1913.08.16 | 布農族 | 之後裁撤 | |
| 豐丘教育所 | 新高郡 | 1940.04.01 | 布農族、鄒族 | 32 | 豐丘國小 |
| 蕨教育所 | 新高郡 | 1940.04.01 | 布農族 | 1943年裁撤 | |
| 川中島教育所 | 能高郡 | 1932.05.21 | 泰雅族 | 18 | 1938年裁撤 |
| 中原教育所 | 能高郡 | 1938.10.24 | 泰雅族 | 153 | 互助國小 |
| バイバラ教育所 | 能高郡 | 1916.03.02 | 泰雅族 | 28 | 1940年裁撤 |
| マシトバオン教育所 | 能高郡 | 1922.09.21 | 泰雅族 | 48 | 發祥國小 |
| ムカブーブル教育所 | 能高郡 | 1922.10.05 | 泰雅族 | 30 | 力行國小翠巒分校 |
| マレッパ教育所 | 能高郡 | 1913.03.04 | 泰雅族 | 140 | 力行國小 |
| トオガン教育所 | 能高郡 | 1940.04.01 | 泰雅族 | 26 | 南豐國小 |
| トロツク教育所 | 能高郡 | 1915.05.17 | 泰雅族 | 57 | 德鹿谷國小 |
| タウツア教育所 | 能高郡 | 1915.05.07 | 泰雅族 | 40 | 都達國小 |
| 富士教育所 | 能高郡 | 1933.04.01 | 泰雅族 | 39 | 廬山國小 |
| 櫻教育所 | 能高郡 | 1933.04.01 | 泰雅族 | 101 | 春陽國小 |
| カト教育所 | 能高郡 | 1920.03.03 | 布農族 | 35 | 中正國小 |
| 良久教育所 | 能高郡 | 1921.02.29 | 布農族 | 31 | 1943年裁撤 |
| 武界教育所 | 能高郡 | 1927.10.10 | 布農族 | 30 | 法治國小 |
| カンタバン教育所 | 能高郡 | 1920.05.02 | 布農族 | 29 | 萬豐國小 |
| イナゴ教育所 | 能高郡 | 1933.04.01 | 泰雅族 | 33 | 1943年裁撤 |
| 萬大教育所 | 能高郡 | 1909.12.14 | 泰雅族 | 96 | 親愛國小 |
臺南州
| 學校 | 位置 | 設立日期 | 種族 | 學生數 | 備註 |
|---|---|---|---|---|---|
| タッパン教育所 | 嘉義郡 | 1904.11.04 | 鄒族 | 174 | 達邦國小 |
| ララチ教育所 | 嘉義郡 | 1911.06.25 | 鄒族 | 24 | 來吉國小 |
| ニヤウチナ教育所 | 嘉義郡 | 1926.01.20 | 鄒族 | 31 | 里佳國小 |
| サビキ教育所 | 嘉義郡 | 1919.08.20 | 鄒族 | 25 | 山美國小 |
| ララウヤ教育所 | 嘉義郡 | 1934.04.01 | 鄒族 | 57 | 阿里山國中小 |
高雄州
| 學校 | 位置 | 設立日期 | 種族 | 學生數 | 備註 |
|---|---|---|---|---|---|
| マガツン教育所 | 旗山郡 | 1904.09.27 | 鄒族、布農族 | 73 | 民權國小 |
| タカヌワ教育所 | 旗山郡 | 1933.08.01 | 鄒族、布農族 | 54 | 民生國小 |
| チウシンロン教育所 | 旗山郡 | 1909.04.01 | 排灣族 | 42 | 寶山國小 |
| バリサン教育所 | 旗山郡 | 1913.01.30 | 布農族 | 40 | 1941年裁撤 |
| ハイセン教育所 | 旗山郡 | 1909.12.15 | 鄒族、布農族 | 27 | 興中國小 |
| ガニ教育所 | 旗山郡 | 1909.11.25 | 鄒族、布農族 | 50 | 桃源國小 |
| 瑞穗教育所 | 旗山郡 | 1941.03.31 | 鄒族、布農族 | 39 | 桃源國小勤和分班 |
| 玉穗教育所 | 旗山郡 | 1941.03.31 | 鄒族、布農族 | 52 | 建山國小 |
| ビビユウ教育所 | 旗山郡 | 1922.07.15 | 布農族 | 24 | 樟山國小復興分班 |
| マスホワル教育所 | 旗山郡 | 1930.01.10 | 布農族 | 45 | 樟山國小梅山分班 |
| マガ教育所 | 旗山郡 | 1925.10.31 | 鄒族、排灣族 | 33 | 茂林國小 |
| マンタウタン教育所 | 旗山郡 | 1934.04.16 | 排灣族 | 15 | 茂林國小萬山分校 |
| トナ教育所 | 旗山郡 | 1926.11.01 | 排灣族 | 59 | 多納國小 |
| サモハイ教育所 | 屏東郡 | 1927.10.05 | 排灣族 | 31 | 青山國小 |
| マヌル教育所 | 屏東郡 | 1910.06.19 | 排灣族 | 54 | 口社國小馬兒分校 |
| カウ社教育所 | 屏東郡 | 1910.04.01 | 排灣族 | 28 | 口社國小 |
| サンテイモン教育所 | 屏東郡 | 1909.04.01 | 排灣族 | 109 | 地磨兒國小 |
| トア社教育所 | 屏東郡 | 1910.04.01 | 排灣族 | 46 | 大社國小 |
| ダラダライ教育所 | 屏東郡 | 1943.03.31 | 排灣族 | 36 | 三地國小達來分校 |
| カナモデサン教育所 | 屏東郡 | 1941.09.03 | 排灣族 | 31 | 霧臺國小佳暮分校 |
| ブダイ教育所 | 屏東郡 | 1927.03.01 | 排灣族 | 169 | 霧臺國小 |
| アデル教育所 | 屏東郡 | 1930.01.10 | 排灣族 | 36 | 阿禮國小 |
| タラマカウ教育所 | 屏東郡 | 1924.02.13 | 排灣族 | 49 | 1942年裁撤 |
| ライブアン教育所 | 屏東郡 | 1934.04.16 | 排灣族 | 34 | 霧臺國小大武分校 |
| コチヤボガン教育所 | 屏東郡 | 1929.04.01 | 排灣族 | 69 | 好茶國小 |
| パクヒョウ教育所 | 潮州郡 | 1909.03.01 | 排灣族 | 80 | 北葉國小 |
| マカザヤザヤ教育所 | 潮州郡 | 1914.01.01 | 排灣族 | 104 | 北葉國小瑪家分校 |
| 下バイワン教育所 | 潮州郡 | 1909.05.01 | 排灣族 | 90 | 筏灣國小 |
| ワカバ教育所 | 潮州郡 | 1935.07.01 | 排灣族 | 33 | 涼山國小 |
| カサギザン教育所 | 潮州郡 | 1910.03.01 | 排灣族 | 42 | 佳義國小 |
| アマワン教育所 | 潮州郡 | 1911.02.06 | 排灣族 | 85 | 萬安國小 |
| ビユウマ教育所 | 潮州郡 | 1935.07.01 | 排灣族 | 49 | 武潭國小平和分校 |
| クワルス教育所 | 潮州郡 | 1910.04.01 | 排灣族 | 102 | 泰武國小 |
| アブダン教育所 | 潮州郡 | 1936.04.01 | 排灣族 | 25 | 武潭國小 |
| カピヤン教育所 | 潮州郡 | 1910.04.01 | 排灣族 | 56 | 武潭國小佳平分校 |
| タナシウ教育所 | 潮州郡 | 1909.02.11 | 排灣族 | 157 | 來義國小丹林分班 |
| ライ社教育所 | 潮州郡 | 1910.04.01 | 排灣族 | 145 | 來義國小 |
| ボンガリ教育所 | 潮州郡 | 1910.04.01 | 排灣族 | 165 | 望嘉國小 |
| リキリキ教育所 | 潮州郡 | 1918.07.01 | 排灣族 | 124 | 力里國小 |
| キナルマン教育所 | 潮州郡 | 1934.04.02 | 排灣族 | 44 | 力里國小歸崇分校 |
| コワバル教育所 | 潮州郡 | 1928.04.01 | 排灣族 | 54 | 古華國小 |
| 南勢湖教育所 | 潮州郡 | 1935.07.03 | 排灣族 | 36 | 楓林國小南世分班 |
| ナイブン教育所 | 潮州郡 | 1926.04.01 | 排灣族 | 88 | 草埔國小內文分校 |
| 獅子頭教育所 | 潮州郡 | 1935.07.03 | 排灣族 | 43 | 內獅國小和平分班 |
| 外マリッバ教育所 | 潮州郡 | 1918.04.01 | 排灣族 | 40 | 1942年裁撤 |
| ボタンロ教育所 | 潮州郡 | 1918.04.01 | 排灣族 | 102 | 丹路國小 |
| ソウバウ教育所 | 潮州郡 | 1928.04.01 | 排灣族 | 105 | 草埔國小 |
| コワイ教育所 | 潮州郡 | 1925.01.01 | 排灣族 | 11 | 楓林國小竹坑分班 |
| ボタン教育所 | 恆春郡 | 1917.06.01 | 排灣族 | 99 | 牡丹國小 |
| シナケ教育所 | 恆春郡 | 1917.07.01 | 排灣族 | 59 | 高士國小牡林分校 |
| 石門教育所 | 恆春郡 | 1916.04.01 | 排灣族 | 48 | 石門國小 |
臺東廳
| 學校 | 位置 | 設立日期 | 種族 | 學生數 | 備註 |
|---|---|---|---|---|---|
| 大埔教育所 | 關山郡 | 1938.04.13 | 布農族 | 53 | 廣原國小 |
| 新武路教育所 | 關山郡 | 1922.12.01 | 布農族 | 初來國小新武分校 | |
| エバコ教育所 | 關山郡 | 1930.05.25 | 布農族 | 利稻國小下馬分校 | |
| ブルブル教育所 | 關山郡 | 1929.06.05 | 布農族 | 31 | 霧鹿國小 |
| リト教育所 | 關山郡 | 1941.01.06 | 布農族 | 28 | 霧鹿國小利稻分校 |
| ハイトトワン教育所 | 關山郡 | 1922.12.14 | 布農族 | 63 | 海端國小 |
| マテングル教育所 | 關山郡 | 1932.04.26 | 布農族 | 1940年裁撤 | |
| カナテン教育所 | 關山郡 | 1941.01.08 | 布農族 | 36 | 加拿國小 |
| ボクラブ教育所 | 關山郡 | 1922.04.05 | 布農族 | 82 | 武陵國小 |
| バシカウ溪教育所 | 關山郡 | 1941.09.02 | 布農族 | 桃源國小 | |
| 紅葉谷教育所 | 關山郡 | 1928.10.13 | 布農族 | 104 | 紅葉國小 |
| 楓教育所 | 關山郡 | 1927.08.31 | 布農族 | 1940年裁撤 | |
| 壽教育所 | 關山郡 | 1926.02.15 | 布農族 | 1940年裁撤 | |
| 朝日教育所 | 關山郡 | 1928.03.26 | 布農族 | 1940年裁撤 | |
| 中野教育所 | 關山郡 | 1940.02.09 | 布農族 | 133 | 鸞山國小 |
| 大南教育所 | 臺東郡 | 1916.11.17 | 排灣族 | 66 | 大南國小 |
| 近黃教育所 | 臺東郡 | 1912.04.01 | 排灣族 | 29 | 新興國小 |
| カラタラン教育所 | 臺東郡 | 1912.07.30 | 排灣族 | 19 | 介達國小 |
| ビララウ教育所 | 臺東郡 | 1912.02.01 | 排灣族 | 93 | 比魯國小 |
| カアロワン教育所 | 臺東郡 | 1933.05.10 | 排灣族 | 51 | 嘉蘭國小 |
| バジヨロ教育所 | 臺東郡 | 1933.05.10 | 排灣族 | 1943年裁撤 | |
| ジヨモル教育所 | 臺東郡 | 1912.12.01 | 排灣族 | 35 | 賓茂國小 |
| タリリク教育所 | 臺東郡 | 1912.12.01 | 排灣族 | 49 | 安朔國小森永分校 |
| タイハンロク教育所 | 臺東郡 | 1920.02.16 | 排灣族 | 67 | 台坂國小 |
| トアバル教育所 | 臺東郡 | 1912.08.01 | 排灣族 | 46 | 土坂國小 |
| チョカクライ教育所 | 臺東郡 | 1918.04.18 | 排灣族 | 81 | 安朔國小新化分校 |
| タバカス教育所 | 臺東郡 | 1912.08.01 | 排灣族 | 1942年裁撤 | |
| 出水坡教育所 | 臺東郡 | 1932.04.03 | 排灣族 | 36 | 1943年裁撤 |
| チヤチヤガトアン教育所 | 臺東郡 | 1930.05.12 | 排灣族 | 20 | 1943年裁撤 |
| アロエ教育所 | 臺東郡 | 1932.04.01 | 排灣族 | 102 | 安朔國小 |
| 紅頭嶼教育所 | 臺東郡 | 1923.04.01 | 達悟族 | 70 | 蘭嶼國小 |
| イラヌミリク教育所 | 臺東郡 | 1939.04.01 | 達悟族 | 60 | 東清國小 |
花蓮港廳
| 學校 | 位置 | 設立日期 | 種族 | 學生數 | 備註 |
|---|---|---|---|---|---|
| ウイリ教育所 | 花蓮郡 | 1922.12.26 | 太魯閣族 | 之後裁撤(威里/大山/佳山) | |
| ブラナオ教育所 | 花蓮郡 | 1923.03.28 | 太魯閣族 | 43 | 文蘭國小 |
| 銅門教育所 | 花蓮郡 | 1922.06.01 | 太魯閣族 | 194 | 銅門國小 |
| 佐倉教育所 | 花蓮郡 | 1922.12.26 | 太魯閣族 | 47 | |
| エカドサン教育所 | 花蓮郡 | 1934.04.11 | 太魯閣族 | 138 | 佳民國小 |
| ブスリン教育所 | 花蓮郡 | 1934.04.01 | 太魯閣族 | 143 | 秀林國小 |
| ブセガン教育所 | 花蓮郡 | 1922.04.02 | 太魯閣族 | 227 | 富世國小 |
| タツキリ教育所 | 花蓮郡 | 1921.05.17 | 太魯閣族 | 1943年裁撤(得其黎/崇德) | |
| グークツ教育所 | 花蓮郡 | 1917.04.01 | 太魯閣族 | 70 | 和中國小 |
| サカダン教育所 | 花蓮郡 | 1921.05.17 | 太魯閣族 | 1943年裁撤(砂卡礑/大同) | |
| シラガン教育所 | 花蓮郡 | 1921.05.17 | 太魯閣族 | 1943年裁撤(西拉罕/西拉岡/實仔眼) | |
| タビト教育所 | 花蓮郡 | 1916.06.02 | 太魯閣族 | 之後裁撤(塔比多/天祥) | |
| 平林教育所 | 鳳林郡 | 1922.06.01 | 太魯閣族 | 西林國小(支亞干) | |
| タガハン教育所 | 鳳林郡 | 1923.04.01 | 太魯閣族 | 115 | 明利村大加汗部落 |
| チヤカン教育所 | 鳳林郡 | 1922.06.01 | 太魯閣族 | 82 | 西林國小 |
| マホワン教育所 | 鳳林郡 | 1934.04.10 | 布農族 | 135 | 馬遠國小 |
| エツナン教育所 | 鳳林郡 | 1934.04.10 | 太魯閣族 | 154 | 紅葉國小(悅付南) |
| 見晴教育所 | 鳳林郡 | 1941.03.15 | 太魯閣族 | 114 | 見晴國小 |
| ロブサン教育所 | 玉里郡 | 1917.06.10 | 布農族
崙山國小 |
231 | |
| 山里教育所 | 玉里郡 | 1940.04.15 | 太魯閣族 | 1943年裁撤 | |
| 太平教育所 | 玉里郡 | 1928.04.10 | 布農族 | 96 | |
| バネタ教育所 | 玉里郡 | 1932.04.01 | 布農族 | 61 | |
| 清水教育所 | 玉里郡 | 1921.02.05 | 布農族 | 71 | |
| 崙天教育所 | 玉里郡 | 1924.11.01 | 太魯閣族、布農族 | 61 | 古風國小 |
| コノホン教育所 | 玉里郡 | 1934.09.01 | 布農族 | 之後裁撤(古楓) |
參考資料
- 島嶼柿子文化館,《台灣小學世紀風華》,2004年,台北,柿子文化
- 中央社,《日本外相在國會直言台灣是一個國家》,2003年3月9日
-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高砂族の教育》,1944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