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顯達

蘇顯達1957年5月7日),臺灣小提琴家。1985年在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取得文憑後,回臺灣從事演出及教學,現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並擔任前者音樂學院院長。在2002年第13屆金曲獎獲得最佳演奏人獎

-{H|zh-hans:谢林;zh-tw:謝霖 }-
蘇顯達
出生 (1957-05-07) 1957年5月7日
臺灣臺南縣善化鎮
母校東吳大學
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职业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
活跃时期1986至今
组织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早年及教育

蘇顯達1957年出生於臺南縣善化鎮(今臺南市善化區),父親蘇哲夫任職於臺灣企銀[1]在母親堅持下,家中2女2男皆有學習樂器,但僅有他日後以音樂為業。[2][3]五歲時向叔叔蘇德潛學琴而啟蒙。國小四年級時加入鄭昭明創立的3B兒童管弦樂團,並在1969年馬尼拉菲律賓文化中心開幕時,隨團參加外交親善訪問演出。[3][4]跟隨鄭昭明一段時間後認為技巧進步有限,蘇顯達改向李淑德學習,並在其嚴厲的訓練下奠定基礎。[2]國中三年級因升學暫停習琴,高中時重新開始,並在每隔周的星期六往返臺北,受陳秋盛的指導。[3]歷經父母的反對,他考取東吳大學音樂系。大三時,受郭美貞指揮之臺北愛樂交響樂團邀請參與演出。[3]1980年,以第一名成績完成大學學業。

1982年義務役退伍後,蘇顯達以獎學金留學法國,受亨利克·谢林吉拉·普雷的指導,於1985年獲得巴黎師範音樂學院小提琴與室內樂最高級獨奏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ncertiste de violon et Musique de chambre)。留學期間因語言不通、觀念、演奏要求的歧異遭遇挫敗,甚至沒有通過第一年的考試。[5]

「東方比較講究韻味和美感,什麼事都差不多就好,而西方特別強調精準度,對於節奏、音準要求嚴謹。」[5]

蘇顯達回國結婚後,再次赴法進修,從頭苦練後終獲青睞,多次獲得Alfred Cortot獎學金,並擔任學院樂團首席,另外也錄取巴黎拉穆勒管弦樂團,成為第一位非法國籍東方背景團員。[3][6][4]

職業生涯

演奏

蘇顯達1986年在法國中南部舉行巡迴獨奏會。1989年,他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臺灣首演中擔任獨奏[7]。1990年,他和林昭亮同台演出,音樂會因使用兩把斯特拉迪瓦里琴而引起關注。

1986年起,擔任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首席迄今,且於2020年起擔任藝術總監。

蘇顯達自法國返回臺灣後,固定每五年舉行巡迴臺灣獨奏會。2006年12月巡演名為《顯樂‧達人》[8]。2011年12月舉行之巡迴獨奏會名為《走過1/4世紀的執著》[9]。2016年12月巡演,以奇美博物館收藏之斯特拉迪瓦里琴1709年「瑪麗‧霍爾-維奧第」演出[10]。第八次巡演2021年11月展開[11]

教學

1986年,蘇顯達在時任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系主任馬水龍的邀請下回臺灣任教。2007至2013年間,擔任系主任;目前為音樂學院院長。[12]蘇顯達亦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13]

廣播節目

蘇顯達1996年起在愛樂電台主持及製作《迷人的小提琴世界》。

獲獎及榮譽

蘇顯達1991年獲加州州長頒發文化獎章[14]。1995年獲選第33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15]。2016年獲頒第39屆吳三連獎,成為第一位得獎的演奏家。[16]

獎項 年份 類別 作品 結果 參考
金曲獎 1999 最佳古典音樂唱片獎 《台灣情·泰然心》 獲獎 [17]
2002 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 《古典台灣風情》 提名
最佳演奏人獎 獲獎
傳藝金曲獎 2019 最佳演奏獎 《花之夢—花香·琴韻·蘇顯達》 提名 [18]

作品

專輯
  • 《黃金二重奏─蘇顯達與葉登民》(1997);響韻唱片
  • 《台灣情‧泰然心 蕭泰然小提琴作品專輯/Tyzen Hsiao Violin Works》(1999);葉綠娜(鋼琴);望春風
  • 《古典台灣風情:黃偟小提琴小品專輯》(2001);洪婉容、劉本莊(鋼琴);台山唱片
  • 《小提琴小品集/Violin Favorites III》(2007);游翠鈴(鋼琴);奇美
  • 《走過1/4世紀的執著─蘇顯達自法返國25週年精選輯》(2015);亞藝藝術
  • 《蘇顯達的魔法琴緣:真情台灣/Magnifique musique magique de Daniel Su · Chanson Taïwanais》(2016);翁重華(鋼琴);亞神唱片
  • 《花之夢/Rêve de Fleurs》(2018);翁重華(鋼琴);時大音樂
自傳
  • 蘇顯達. 胡芳芳; 柯幸吟 , 编. [Magnifique musique magique de Daniel Su Shien-Ta]. 影響力人物. 大好文化. 2016. ISBN 9789869383509.

參考資料

  1. 楊美紅. . 自由時報. 2008-07-21 [2021-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2. 陳鳳英. . 今周刊. 1998-05-17 [2021-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0).
  3. 沈芳如. . 大紀元時報. 2003-12-25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4. 郭士榛. . 人間福報. 2019-01-12 [2021-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0).
  5. . 東吳校友 6.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6. . 人民報. 2006-01-09 [2021-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0).
  7. . 信鴿法國書店.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7).
  8. 鄭淑芬. . 人間福報. 2006-12-06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7).
  9. . MUZIK AIR. 2011-12-27 [2021-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0).
  10. . 大紀元時報. 2016-12-02 [2023-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7).
  11. 凌美雪. . 自由時報. 2021-11-02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
  12.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0).
  13.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14. . Lung String Orchestra. [2023-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1).
  15. . 財團法人十大傑出青年基金會. [2023-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16. . 中時. 中央社. 2016-11-15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
  17. . 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1999-01-02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4).
  18.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 2019-06-22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