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 (生物化学)
蛋白质
蛋白质的变性理论最早由吴宪在1931年提出,他认为蛋白质的活性丧失是其构象在特定因素下发生改变的结果。变性与水解不同的是,变性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如肽键断裂),只是维系蛋白质高级结构的次级键被严重破坏。
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的方式有:高温,极端低温,酸,碱,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甲醛,尿素,高强度辐射等。
高温可以使食物中的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变性,杀死微生物,因此高温,如将鸡蛋和肉类加热,是常用的消毒手段。医用酒精可以消毒也是同样的原因,酒精可以破壞親水性胺基酸之間的氫鍵,以及疏水性胺基酸之間的相吸引。[1]
参考文献
- . sa.ylib.com. 2021-03-30 [202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