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尾萬善祠

街尾萬善祠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山區,是有應公廟,但隨著信仰演變,已從陰神轉變成地方守護神的性質[1][2]。主神被信徒稱為「阿萬伯仔」或「阿萬伯公」,其身分據說是過去計畫襲擊(或稱「劫富濟貧」)番社(東山區東中、東山、東正里一帶)的土匪[1][2]

街尾萬善祠
基本
位置 臺灣臺南市東山區東中里新東路一段東山市場內[1]
主神阿萬伯仔(阿萬伯公)
建立时间[1]

沿革

傳說在清朝末年,身為土匪首領的「阿萬伯仔」計畫趁著東勢廣安宮依慣例在農曆九月十三日前往南鯤鯓代天府進香請火,「番社街」武陣[註 1]盡出的空檔襲擊[1]。但結果「 阿萬伯仔」跟他的部下們早到了一天,「番社街」人們都在街上,做前往南鯤鯓的準備,結果眾土匪反被近乎殲滅,「阿萬伯仔」也在混戰中喪命[1]

之後居民收屍掩埋,為求亡魂安寧不要擾亂,而在街尾[註 2]池塘邊立萬善祠祭祀,並以其首領為主神,並以事發的九月十二日為例祭日[1]。日後因為神蹟顯赫,除番社之外,店仔口(白河區)也有不少信徒[1]。從例祭日前的一個月起,便有信徒的賀戲與謝戲接連上演,據說最多曾有26臺布袋戲同時上演[1]

二次大戰後,於民國66年(1977年)東山市場改建時,以陳明智為首的地方人士組成管理委員會發起重建[1][2]。而在民國68年(1979年)起,廟方至少兩年舉行一次歌唱大賽以讓香火更集中[1]。除此之外,陳明智在民國71年(1982年)獨資於東側水果行的2、3樓設立「阿萬伯圖書館」[4],兩年後(1984年)當地又成立以「阿萬伯」為名的「阿萬伯老人會館」[1][2]。由此顯見「阿萬伯仔」的信仰已從有應公陰神信仰往地方守護神轉變[1]

註釋

  1. 番社街除碧軒寺外,另有北勢武興宮(東山)、埔仔尾民寧宮(東山)、東勢廣安宮(東正里)三間庄廟,各有自己的武陣,彼此互有交陪,遇事聯防[1]。其中北勢組宋江陣、埔仔尾是「獅祖」、東勢是「獅爺」(金獅陣)[1]
  2. 南100線與中興路交接處一帶,中興路是東山區最熱鬧的街道,故稱「街仔」[3]。其北端為「街頭」,中段為「中街仔」,南端即「街尾」[3]

參考來源

  1. 黄文博. . 臺南縣政府. 2009-03: 頁102─106. ISBN 978-986-01-7700-8.
  2. 張耘書. . 文化資源地理系統.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3.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12: 頁224. ISBN 957-01-2593-4.
  4. 李文生. . 今日新聞. 2011-04-06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0).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街尾萬善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