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壓制民族鬥爭統一戰線

被壓制民族鬥爭統一戰線越南语法語:,簡稱FULRO),是越南歷史上曾經存在的一個少數民族組織。這個組織最初成立的目標是實現高地民族的自治,只是一個政治民族主義運動。1969年以後演變成眾多互不隸屬的反政府遊擊隊,反對一切形式的越南人統治。

被壓制民族鬥爭統一戰線
Front Unifié de Lutte des Races Opprimées
領導人FLC領袖:雷·格森波·達瑪[1]
FLHP領袖:伊·班·埃紐爾
FLKK領袖:昭·達拉
活躍期1964年 (1964)–1992年 (1992)
活跃地区越南中部高原(西原
柬埔寨蒙多基里省
意識形態占族高地民族高棉族民族主義
反帝國主義
盟友 中國[2]
柬埔寨王國 (1953–1970) (諾羅敦·施亞努)
 高棉共和國 (龍諾)
柬埔寨王國 (1975–1976) (諾羅敦·施亞努)  法國 (1970–1975)[1]
 美國 (1970–1975)[1]
對手 美國[1] (1964–1970)
 越南共和国 (1964–1975)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64–1976)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1964–1976)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6–1992)

越戰期間,FULRO同時與越南共和國陸軍(南越陸軍)、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共)作戰。由於柬埔寨與越南的長期宿怨,諾羅敦·施亞努治下的柬埔寨王國朗諾治下的高棉共和國都給予FULRO大力支持,FULRO在柬埔寨東部境內建立反越基地。1975年越南共和國滅亡後,FULRO的繼續同期後繼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對抗。紅色高棉建政初期,曾收留FULRO的一些流亡者,但後來有計劃地將他們屠殺。FULRO殘餘勢力躲藏在柬越邊境的一些叢林,繼續對抗越南政府的統治。柬越戰爭中越戰爭爆發以後,為達到牽制越南的目的,中國政府亦曾支援FULRO。

1989年越南自柬埔寨撤軍以後,FULRO不再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支持,陷入困窘境地。隨著柬埔寨和平進程的不斷推進,而柬埔寨境內的FULRO也被認定為外國武裝勢力,被要求繳械投降並離開柬埔寨。FULRO人員紛紛向聯合國維和部隊繳械,並申請了國外的政治避難。1992年最後的407名FULRO戰鬥人員及其家屬繳械投降,標誌著該組織的終結。

歷史

歷史背景

越南中部高原地區(今西原地區),原本是占婆占城)、寮國(哀牢)、柬埔寨(真臘)的領土。越南歷代封建王朝都對占婆進行軍事擴張行動。1471年,越南攻破占婆首都毘闍耶,佔領占婆大部分領土。占婆殘餘勢力分裂為賓童龍占婆(今潘郎-塔占市潘切市一帶)、華英(今富安省慶和省一帶)、南蟠(今邦美蜀市崑嵩省一帶)三個小國。後來在歷代阮主南進政策下,占婆的領土被逐步蠶食。1832年,末代占婆君主被阮朝廢黜後,雖然中部高原也被併入越南版圖,但與沿海一帶不同的是,中部高原地區一直以來越南人被視為蠻荒之地,幾乎沒有越族人進入這片地域,越南朝廷也沒有派遣官員進行實效性的管理。直至法屬印度支那時期,法國殖民政府將其改為一個有利可圖的莊稼種植園。而這裡擁有貿易的森林、豐富的礦產、肥沃的土壤,越南人逐漸對此地感興趣。19世紀時期,當地部落政權逐漸瓦解。

二戰結束後,法國殖民政府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將高地民族與越南人進行區分統治。中部高原地區成立南印度支那上游地區這一地方自治政權,限制越南人進入這片區域。1950年,保大帝在此地成立皇朝疆土,亦繼承了法國殖民政府的策略。

不過,這一自治特權在1955年吳廷琰總統上臺後被廢除了。此後,京族開始不斷遷入中部高原地區,擠壓高地民的生存空間,引起高地民的不滿。

成立

1958年,拉地族(今稱埃地族)知識份子伊·班·埃紐爾(?-1975年)發起一個名叫「巴加拉伽」(BAJARAKA)的運動,宣揚中部高原地區少數民族自治。巴拿族嘉萊族埃地族格賀族加入了這個聯盟。7月25日,巴加拉伽運動向法國美國聯合國派出使者,指責越南共和國(即南越)的種族歧視政策,要求中部高原地區獨立。8月至9月,巴加拉伽在崑嵩波来古邦美蜀組織了數場示威遊行。南越軍隊迅速鎮壓了這場運動,將重要領袖逮捕投入監獄。其中一名領袖伊·比·阿雷奧,後來加入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高原解放陣線的成立

20世紀六十年代,中部高原地區的軍事行動越來越頻繁。從1961年起,在美軍顧問的幫助下,成立了一個名叫平民游击防卫群(CIDG)的民兵組織。

1963年,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廷琰政變被殺,所有被捕的巴加拉伽領袖獲得了釋放。巴加拉伽的主席伊·班·埃紐爾被任命為多樂省省長,副主席保努則擔任了崑嵩省省長。1964年3月美軍歸來後,巴加拉伽的領袖們聯合了其他一些占族人,成立了高原解放陣線(Front de Liberation des Hauts Plateaux,縮寫:FLHP)。

隨後,高原解放陣線因主張不同而分為兩派。一派以伊·班·埃紐爾為首,主張和平鬥爭;另一派以伊·登·阿德隆(Y Dhơn Adrong)為首,主張暴力抗爭。從1964年3月至5月,伊·登·阿德隆一派滲透到了柬埔寨境內,在蒙多基里省建立了大本營。

FULRO的成立

與此同時,柬埔寨與南越政府配合,對越、柬邊境的FLHP組織進行軍事掃蕩。伊·登·阿德隆的一派又分為了兩個派系,分別是由雷·格森率領的占婆解放陣線(Front de Liberation du Champa,FLC)以及由還俗僧人昭·達拉(Chau Dara)率領的下高棉解放陣線(Front de Liberation du Kampuchea Krom,FLKK)。隨後,兩派達成協議,並聯合了FLHP的各派,成立了「被壓制民族鬥爭統一戰線」(FULRO)。該組織的旗幟為藍、紅、綠三條旗,其中藍色代表海洋,紅色代表鬥爭,綠色代表山脈。

1964年邦美蜀暴動

1964年9月20日,平民游击防卫群(CIDG)在廣德省得勒省發起暴動,數名南越士兵被殺,美國士兵被解除武裝。FULRO的領袖自廣德省的Buon Sar Pa大本營來到了邦美蜀,通過廣播宣告獨立。21日清晨,伊·班·埃紐爾在邦美蜀被暴動者劫持,暴動者以他的名義對外發佈公告。FULRO主張越南成立聯邦制,少數民族享有高度自治權,承認土地所有權,擴大參政機會,並要求自越南獨立。當天晚上,南越的一個師從波萊古開到了邦美蜀,迅速鎮壓了這次暴動。隨後南越軍隊攻打CIDG位於Buon Sar Pa的大本營。大部份CIDG的士兵將武器裝備拐走,拋棄了大本營,逃往柬埔寨境內;少數士兵畏於南越軍隊,向阮慶投降。

隨後,FULRO以柬埔寨的蒙多基里省為大本營,推舉伊·登·阿德隆為主席,雷·格森和昭·達拉分別擔任高級顧問。數周後,伊·班·埃紐爾一家被秘密轉移到大本營。

和解

1967年6月2日,伊·班·埃紐爾通過邦美蜀向南越政府遞交了請願。通過與總統阮文紹、總理阮高祺的交涉,南越政府於1968年12月11日與FULRO簽訂停戰協議,同意伊·班·埃紐爾可以永久留在越南。但以雷·格森為首的一些激進派領袖卻拒絕承認協議,繼續抗爭,使得伊·班·埃紐爾被柬埔寨拘禁在金邊家中。

1969年2月1日,南越政府最終與伊·登·阿德隆達成協議。1970年,其幕後支持者人民社會同盟政變中失勢。

越南統一後

1975年4月17日,紅色高棉柬埔寨內戰中勝利,佔領金邊。伊·班·埃紐爾、伊·本·蘇爾(Y-Bun Sur)等150名FULRO的領導人被拘禁在家中。

解散

1992年10月10日,該組織因缺乏武器和資金宣告解散,向联合国柬埔寨过渡时期权力机构繳械投降。約400名該組織成員以難民身份前往美國避難。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Written by BBT Champaka.info. . Champaka.info. Champaka.info. 8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2. Edward C. O'Dowd. . Routledge. 16 April 2007: 70– [2018-07-07]. ISBN 978-1-134-1226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