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歌

褒歌臺灣話),亦作相褒歌臺灣話)、七字仔歌臺灣話[1],部分地區稱唸口白唸歌臺灣話),台灣傳統民俗歌謠形式,其歌詞或者旋律多為即興表演,所吟唱內容包括男女情歌、環境氣候、產業農事、婚喪節慶,甚至哀嘆生活困苦、藉褒歌以宣洩苦悶,但凡生活點滴,皆可入詞,可謂題材多元,但1970年代之後因生活型態改變,褒歌僅剩老年人能夠吟唱,青年人無力傳承,褒歌文化日益衰微。[2][3]

二崁褒歌館,位於臺灣澎湖縣西嶼鄉二崁古厝聚落區的褒歌紀念館。

簡介

早於周朝之際,官方便有將民間詩歌採集成《詩經》,做為一種視察民間的作法,臺灣學者鄭坤五便認為「褒歌」內容是一種反映民間生活的藝術形式,可以視為「臺灣國風」。[4]

康熙廿三年(1684年),台灣、澎湖被納入大清帝國版圖,陸續有大量福建移民遷入台灣[5]:70-72,各地流傳起各式各樣的民間娛樂,為當時風土民情留下不少文字紀錄[3][4],其中以中上階層作「竹枝詞[6]、平民階層則多興「褒歌」為代表[4],至於以廣東籍移民為主體的新竹苗栗地區,則有「山歌」傳誦等等[7][8]

自清領時期開始,褒歌在台灣民間曾經十分普及,村村皆可聽聞褒歌吟唱的聲音,但由於1970年代後生活型態改變,民間娛樂多元,褒歌漸不再做為紀錄生活、抒發心情的主要管道[3][9];又加上1946年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在戒嚴時期厲行國語政策,1980年代之後出生的人口母語能力日益低落[10][11],對褒歌傳承更顯不利,褒歌文化亦漸趨凋零。[3]

形式

褒歌是一種民間即興表演的唸唱歌謠,沒有嚴謹的形式規定[9],但最普遍的褒歌大多是「七言四句」,即七個字湊成一句歌詞、四句歌詞組成一首褒歌,此外,每一句歌詞的最後一個字多會押韻。[12][13]

以澎湖縣所採錄的褒歌為例[13]
歌詞 教育部台羅拼音 主題 備註
天頂出有講百萬 Thinn-tíng tshut ū kóng pah-bān 寫景
地下出有媠牡丹 Tuē-hā tshut ū suí bóo-tan 寫景
阿娘生媠好人範 A-niû sinn suí hó lâng-pān 寫情 此處「阿娘」指年輕姑娘。
親像仙女來下凡 Tshin-tshiūnn sian-lú lâi hā-huān 寫情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2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中文(臺灣)).
  2. . 澎湖褒歌. [202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中文(臺灣)).
  3. 楊麗祝.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202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30 (中文(臺灣)).
  4. 蔡蕙如. .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10-28 [202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中文(臺灣)).
  5. 戴寶村. . 台北市: 玉山社. 2011. ISBN 9789866789946 (中文(臺灣)).
  6. 翁聖峯. .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10-28 [202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中文(臺灣)).
  7. 顏秀美. .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09 [202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中文(臺灣)).
  8. 湯錦台. . 台北市: 如果. 2010. ISBN 9789866702624 (中文(臺灣)).
  9. 黃裕元. . 聯合新聞網. 2021-01-30 [202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2 《觀.臺灣》.第47期「島與島」.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中文(臺灣)).
  10. 李佳穎. . 風傳媒. 202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臺灣)).
  11. 見域工作室.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中文(臺灣)).
  12. . 澎湖褒歌. [202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0) (中文(臺灣)).
  13. . 澎湖褒歌. [202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0)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