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尾市

西尾市日语: Nishio shi */?)是位於愛知縣中部沿海的行政區劃,轄區位於矢作川下游區域,南鄰三河灣,轄區包括位於三河灣中的佐久島。特產為以西尾茶製作的抹茶,並有「三河的小京都」之稱。[2][3]

西尾市
日文轉寫
  日文
  平假名
  罗马字Nishio-shi
佐久島的西港
西尾市旗幟
市旗
西尾市在愛知縣的位置
西尾市在愛知縣的位置
西尾市在日本的位置
西尾市
西尾市
西尾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34°51′43″N 137°03′43″E
国家 日本
地方中部地方
都道府縣愛知縣
接鄰行政區碧南市安城市岡崎市幸田町蒲郡市
政府
  市長中村健
(現任任期至:2025年7月4日)
面积
  总计161.22平方公里
人口(2024年3月1日)
  總計170,071[1]
  密度1,056人/平方公里
象徵
  市樹樟樹
  市花薔薇
时区日本標準時間UTC+9
市編號23213-1
445-8501
市役所地址西尾市寄住町下田22番地
電話號碼+81-563-56-2111
市議員數30
法人番號4000020232131
網站www.city.nishio.aichi.jp

供奉7名二戰甲級戰犯殉國七士廟位於此。

人口

西尾市人口分布圖
西尾市人口分布圖
西尾市與日本全國年齡別人口分布比較圖
(2005年資料)
西尾市的年齡、男女別人口分布圖
(2005年資料)
紫色是西尾市
綠色是全国
藍色是男性
紅色是女性
西尾市人口變化
1970年 130,913人
1975年 140,563人
1980年 146,010人
1985年 152,462人
1990年 155,559人
1995年 158,693人
2000年 159,788人
2005年 163,232人
2010年 165,298人
2015年 167,990人
2020年 169,046人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中心提供之人口普查數據

歷史

國去在令制國時代屬於三河國幡豆郡,13世紀時足利義氏成為三河國守護,在此先後興建西條城東條城,其子吉良長氏也負責管理此地的吉良莊,並成為之後三河吉良氏的始祖,吉良氏也一直統治此地,直到16世紀德川家康在三河國崛起後擊敗了吉良氏。[4]

負責管理本地南側一色地區的足利氏後裔,後來也成為在14世紀後受到室町幕府重用的一色氏[5][6]

17世紀進入江戶時代後,在此以西尾城為中心設立了西尾藩,並由屬於譜代大名親藩大名本多氏松平氏太田氏井伊氏增山氏土井氏三浦氏治理,此地也以城下町的形式而繁榮。[7]

19世紀末明治維新實施廢藩置縣後,原屬西尾藩的區域改隸西尾縣,直到1871年的第一次府縣整併後,隨著過去原屬三河國的區域一同整併至新設立的額田縣,但在1972年又隨著額田縣被併入愛知縣[8][9][10]

1889年日本實施町村制,以過去的西尾城下町區域為主設立了西尾町,而現在整個西尾市的轄區在當時還分屬除了西尾町以外的35個行政區劃,至1906年愛知縣的町村整併後,這些區域被整併為包括西尾町在內的15個行政區劃;在1950年代的昭和大合併期間,西尾町改制為西尾市,並再併入了周邊的福地村平坂町寺津町三和村室場村明治村的部分區域。此期間,在南部沿海的區域則是被整併為幡豆町吉良町一色町三個行政區劃。[8][11]

2000年代日本政府開始推動平成大合併,南側的幡豆町、吉良町、一色町因而在2011年被併入西尾市。[8]

變遷表

1889年10月1日 1889年 - 1944年 1945年 - 1954年 1955年 - 1989年 1989年 - 現在 現在
西尾町

1906年5月1日
合併為西尾町

 
1953年12月15日
改制為西尾市
西尾市 西尾市 西尾市
久麻久村
奧津村
大寶村

西野町村
 
1906年5月1日
合併為平坂村
1924年10月1日
改制為平坂町
1953年12月15日
併入西尾町
中畑村
奧津村
平坂町 1954年8月10日
併入西尾市
平坂村
寺津村 1906年5月1日
合併為寺津村
1929年4月1日
改制為寺津町
西崎村
六鄉村 1906年5月1日
合併為福地村
豐田村
井崎村
大寶村
室場村 1932年9月1日
合併為室場村
花明村
家武村
平原村
御鍬村 1906年5月1日
合併為三和村
1955年1月1日
併入西尾市
川崎村
吹羽良村
米津村 1906年5月1日
合併為明治村
1955年4月1日
併入西尾市
橫須賀村 1892年5月13日
改制為橫須賀町
1906年5月1日
合併為橫須賀町
1955年3月10日
合併為吉良町
2011年4月1日
併入西尾市
瀨門村
廚村
荻原村
富田村
吉田村 1906年5月1日
合併為吉田村
1924年1月1日
改制為吉田町
保定村
宮崎村
幡豆村 1906年5月1日
合併為幡豆村
1928年10月1日
改制為幡豆町
東幡豆村
榮生村 1906年5月1日
合併為一色村
1923年10月1日
改制為一色町
一色町
一色村 1892年5月13日
改制為一色町
味澤村
五保村
衣崎村
佐久島村 1954年8月1日
併入一色町

行政

歷任首長

交通

鐵道

名古屋鐵道(名鐵)

觀光資源

一色大灯笼节

姊妹、友好城市

海外

日本

  • 越前町福井縣
    18世紀中,大給松平家松平乘祐山形藩轉封至西尾藩後,同時也領有一塊位於越前國丹生郡的領地,此後直到19世紀江戶時代結束時,該地一直都是西尾藩的領地;該地在20世紀後屬於朝日町,兩地因而在1998年締結為友好城市,朝日町後在2005年合併為越前町,兩地仍繼續維持友好城市之關係至今。[18][19]
  • 惠那市岐阜縣
    17世紀後,位於美濃國岩村藩一度是大給松平家所統治,在17世紀中期後雖然一度轉封給他人,但在18世紀後再度交由大給松平家的分家所治理,該地在20世紀後屬於岩村町,兩地因而在1998年締結為友好城市,岩村町後在2004年合併為惠那市。[18][19][20]
  • 米澤市山形縣
    吉良町過去曾是17世紀高家旗本吉良氏的領地,吉良氏第三代家主吉良義央米澤藩上杉氏為姻親,其子後來過繼至上杉家成為上杉綱憲,上杉綱憲之子後來也再過繼到吉良氏成為吉良義周,兩地領主因而有多重的親族關係;兩地在二十世紀後分別屬於米澤市及吉良町,吉良町在2011年被併入西尾市,兩地也在2013年締結為友好城市。[18][19][21]

參考資料

  1. . 西尾市政府. [202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5) (日语).
  2. Hannah Tsai. . Centrip Japan. 2021-07-12 [202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5) (中文(臺灣)).
  3. 八十島先生. . 完美行旅遊情報. 2023-10-31 [2024-03-20] (日语).
  4. 小和田泰経. . 歷史人. 2022-11-17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5) (日语).
  5. . 豊橋市/とよはしアーカイブ. [202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6) (日语).
  6. . あいちを巡る生活って. 2018-03-17 [202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6) (日语).
  7. . 西尾市政府. 2023-07-26 [202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6) (日语).
  8. . 西尾市政府. 2021-04-21 [202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6) (日语).
  9. . まっぷるトラベルガイド. 2022-01-06 [2022-06-06] (日语).
  10. . 愛知縣廳. 2020-03-24 [2022-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日语).
  11. 石田諭司. . 地理のページ. [202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5) (日语).
  12. . 西尾市政府. 2021-04-21 [202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日语).
  13. . 中國評論新聞. 2009-02-21 [2024-04-02] (中文(香港)).
  14. . 中日新聞. 2024-02-19 (日语).
  15. (PDF). 西尾市議会. 2009-07-16 [2024-04-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5) (日语).
  16. (PDF). 西尾市議会. 2023-08: 69 [2024-04-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05) (日语).
  17. . 選挙ドットコム. [2024-04-02] (日语).
  18. (PDF). 西尾市政府. : 7 [2024-04-02] (日语).
  19. . 西尾市政府. 2021-04-21 [202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日语).
  20. . 惠那市政府. 2022-10-27 [202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2) (日语).
  21. (PDF). 米澤市政府. 2024-03-29 [2024-04-02] (日语).

相關條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西尾市
  • 西尾城
  • 西尾藩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