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行政区划
西晋的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时共有二十一州。
概況
西晉時繼承曹魏的豫、兗、青、徐、雍、涼、冀、幽、、荊、揚、梁、益13州,太康元年(280年)西晉滅吳統一中國,得原吳的揚、荊、交、廣4州,並在司隸地區設置司州,共计16州。晉武帝在位期間從雍、涼2州中分出設置秦州,分益州南中地區設置寧州,分幽州遼東地區設置平州,共計19州。晉惠帝在位期間分荊、揚2州設置江州,晉懷帝在位期間分荊、江、廣3州設置湘州,最終得21州。
官制
州級
西晉各州的長官仍按照東漢末及曹魏舊制,設置刺史或牧,但州牧僅為少數,由資望高的重臣擔任,設置視人而定,如衛瓘為青州刺史,後加青州牧;東海王司馬越為豫州牧。牧秩二千石,刺史為六百石。東漢末以後,刺史還掌握兵權,有都督出鎮地方兼刺史之制,西晉不少州也由都督兼任刺史,負責本州軍事、民政或鄰近數州軍事,稱號以都督諸軍為上,監諸軍次之,督諸軍為下;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權任各有差別。但有的都督並不兼任刺史。這一時期,亦有單為刺史而不領兵者,稱為單車刺史。 其輔官有別駕、治中、諸曹從事等。
郡級
西晉各郡設置太守。王國為皇子或皇族封地,地位同郡;國置相,太康十年(289年)後改為內史,由朝廷任命,性質同太守,皆為第五品。
西晉因曹魏諸王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以致孤立而亡。晉武帝為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在泰始元年(265年)初大封同姓藩王,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如平原、汝南、琅邪、扶風、齊、為大國;梁、趙、樂安、燕、安平、義陽為次國,其餘為小國。但藩王大都留於京師或出任都督,並不至所封之國,咸寧三年(277年)始遣藩王赴國,分別規定所封戶數、領軍人數等,實際上未全部實行,藩王仍僅食租稅,王國官並不掌握地方政權,「法同郡縣,無成國之制」。西晉藩王擁有的很大權力,主要不是源於所轄王國,而是來自領兵出鎮地方。最終,日漸權大的諸王引起了「八王之亂」,導致了西晉的滅亡。
其他
三國時,魏﹑吳均在其州縣境內屯田,設置各級農官管理。西晉泰始二年後,罷廢各級農官,或改置為郡縣。
兩漢時,西域設都護府,東漢安帝始設長史府,以班勇為西域長史,長史駐地不一。魏晉時,據樓蘭古城出土魏晉簡牘文書,知這時長史府治海頭(今新疆若羌東北樓蘭古城)。
沿革
以下州郡縣沿革,根據近人著作及有關之史志典籍整理而成,主要依據書目如下:
其餘書目見參考資料覽。見於《晉書·地理志》,後世典籍無明確交代或記載不清楚之縣份列為無考縣份。
司州
兗州
豫州
冀州
幽州
平州
并州
雍州
涼州
秦州
梁州
益州
寧州
青州
徐州
荊州
揚州
交州
廣州
江州
湘州
首長列表
冀州
人名 | 職位 | 在位期間 | 備注 |
---|---|---|---|
李義 | 刺史 |
平州
人名 | 職位 | 在位期間 | 備注 |
---|---|---|---|
傅詢 | 刺史 | ||
鮮于嬰 | 刺史 |
涼州
人名 | 職位 | 在位期間 | 備注 |
---|---|---|---|
牽弘 | 刺史 | 270-271 | 泰始七年(271年)四月討伐北地胡,兵敗被殺。 |
楊欣 | 刺史 | 271-278 | 即牽弘後任。咸寧四年(278年)六月與河西鮮卑若羅拔能等戰於武威,兵敗被殺。 |
張軌 | 刺史 | -314 | |
張寔 | 刺史 | 314-316 |
益州
人名 | 職位 | 在位期間 | 備注 |
---|---|---|---|
皇甫晏 | 刺史 | ?-272 | 泰始八年(273年)受益州牙門張弘誣陷謀反,被殺。 |
王濬 | 刺史 | 272-280 | |
赵廞 | 刺史 | 296(元康六年)-300 | 赵廞起兵,自封为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後來,赵廞被殺。 |
耿滕 | 刺史 | 300的短時間 | 成都内史耿滕接替赵廞;赵廞派兵抵抗,耿滕戰死。 |
罗尚 | 刺史 | 300-(太安二年)303以後 | 成都於任內被李雄佔領。 |
江州
人名 | 職位 | 在位期間 | 備注 |
---|---|---|---|
應邈 | 刺史 | ||
衛展 | 刺史 | 永嘉中(307-313) |
湘州
人名 | 職位 | 在位期間 | 備注 |
---|---|---|---|
苟眺 | 刺史 |
出處
注釋
參考資料
書籍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李錫甫,《漢晉城陽郡沿革考》,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劉琳,《華陽國志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84
- 李曉杰,《東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增訂本),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 錢儀吉、楊晨,《三國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陳健梅,《孫吳政區地理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7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
- 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軍、徐成合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房玄齡,《晉書》,維基文庫
-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 魏收,《魏書》,維基文庫
-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 樂史,《太平寰宇記》,維基文庫
- 歐陽忞,《輿地廣記》,維基文庫
- 酈道元,《水經注》,維基文庫
外部連結
- 西晉政區地理沿革(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參見
- 晉朝行政區劃
- 東晉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