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名称
西藏自治區(藏語: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威利转写:Bod rang skyong ljongs,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简称藏,通稱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藏族自治区(省级民族自治地方)。“西藏”一名作为行政区划名最早始于清朝[1]。
西藏的名称 | |||||||||||||||||||||||||||||||
汉语名称 | |||||||||||||||||||||||||||||||
---|---|---|---|---|---|---|---|---|---|---|---|---|---|---|---|---|---|---|---|---|---|---|---|---|---|---|---|---|---|---|---|
汉语 | 西藏 | ||||||||||||||||||||||||||||||
郵政式拼音 | |||||||||||||||||||||||||||||||
| |||||||||||||||||||||||||||||||
藏语名称 | |||||||||||||||||||||||||||||||
藏語 | བོད་ | ||||||||||||||||||||||||||||||
|
“西藏”一名的起源
漢語中的“西藏”一名是汉藏两种语文的混合产物,其中“西”源自汉语,指西方,而“藏”源自藏语地名“衛藏”。“衛藏”(藏語:དབུས་གཙང,威利转写:dbus gtsang)在吐蕃王朝时期是国家的中心地域,“衛”(dbus),意爲中心,“藏”则指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区。《清實錄》康熙二年八月丙申(1663年9月2日)日录中有“西藏班禅胡土克图故,遣官致祭”的记载,可能是「西藏」一詞作为地名最早的应用[2]。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御制平定西藏碑》也是该名较早的正式使用[3]。
对于名称中“西”的出现,仍具有争议。陳慶英认为藏语「衛藏」中的「衛」(dbus)与满语中的表示「西方」的“满语:”(wargi)一詞讀音相近,应是“衛藏”一词先翻译为滿语“满语:”(wargi Dzang),而后再翻译为汉语时被译为了“西藏”[2];姜慰庐與蔡志纯认为,只是考虑到西藏位于清朝疆域的西部,而在“卫藏”省去“卫”字后冠上了表示方位的“西”字[3][1]。
简称
西藏简称“藏”,“藏”(gtsang)又称“后藏”,原指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区,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日喀则市(北方小部除外)。
旧称
参考
- 来源有争议。Bayer 1992 认为其表示“行农耕的外人”。另一说认为和突厥语有关。
- 蔡志纯.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84, (2期): 第37–38頁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 陳慶英. . 燕京學報. 1999-05: 第129–139頁.
- 江慰庐. . 西藏研究. 1982, (1): 第31頁 [202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5).
- Baxter, William H. . 2001-03-30 [2011-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1, 2011).
- Stein, R. 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31 [2022-10-25]. ISBN 9780804709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5)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