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日语: Ashikaga Takauji1305年8月18日—1358年6月7日),日本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足利尊氏
傳足利尊氏畫像(淨土寺藏)
室町幕府第1代征夷大將軍
任期
1338年9月24日—1358年6月7日
继任足利義詮
征东将军
任期
1335年8月27日—1336年1月9日?
个人资料
出生(1305-08-18)1305年8月18日
嘉元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逝世1358年6月7日(1358歲—06—07)(52歲)
延文三年四月三十日)
時代鐮倉時代末期、室町時代南北朝時代)初期
改名又太郎(幼名)→足利高氏→足利尊氏
戒名等持院殿仁山妙義大居士長壽寺殿
墓所京都府京都市北區萬年山等持院
神奈川縣鎌倉市寶龜山長壽寺
朝廷官位從五位上鎮守府將軍從四位下左兵衛督從三位武藏守正三位參議征東將軍從二位權大納言征夷大將軍正二位從一位、贈左大臣、贈太政大臣
氏族足利氏將軍家
足利貞氏
上杉清子
高義
直義、源淋(田摩御坊)
正室赤橋登子(北條守時之妹)
側室加古基氏之女、越前局等人
竹若丸直冬義詮基氏鶴王 等人
花押足利尊氏的花押

出生於下野国(今栃木縣),是足利貞氏的次子,母親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後接受了鐮倉幕府執權得宗家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伯耆國船上山舉兵反對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鎮壓,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國篠村的八幡宮宣佈脫離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並攻破幕府設在京都六波羅探題元弘之乱)。不久以後鐮倉幕府滅亡。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當作討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給了他,從此以後,改名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實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階層的支持。北條氏的餘黨在關東發動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當時鎮守鐮倉,形勢危急,尊氏率軍救援直義。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亂後,擁兵自重,這使足利尊氏與天皇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尊氏在鐮倉發動延元之亂,率部前往京都,驅逐天皇於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糾集勢力反撲,尊氏逃往九州島。隨後以大宰府天滿宮為據點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義貞,攻佔京都,滅亡建武政權。擁立光明天皇,並成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建立南朝朝廷,與幕府對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一起執政的雙頭政治。後來二人對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後尊氏為攻滅南朝等反對勢力而奔走,試圖鞏固幕府的統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沒有足以攻滅北朝之武力。尊氏於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義詮接任將軍。

足利尊氏由於反叛天皇,在二戰前受皇國史觀的影響,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逆賊」。然而在戰後由於歷史觀的變遷,有不少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生涯

早年生活

足利高氏於嘉元3年7月27日(1305年)出生,幼名又太郎,出生在鐮倉幕府的有力御家人的家庭,是足利貞氏的次子。其出生地有綾部說(一作漢部,位於京都府綾部市上杉莊)、鐮倉說、足利莊說(栃木縣足利市)三種說法。元應元年(1319年)10月10日,15歲的他元服,敘從五位下治部大輔;同時接受得宗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他迎娶16代執權北條守時的妹妹赤橋登子為正室,並被要求出兵前往奧州平亂。

1331年,其父足利貞氏去世,足利貞氏與正室(北條顯時的女兒,法名釋迦堂殿)所生的長子高義早卒,因此高氏繼任家督。

元弘元年(1331年)8月27日,後醍醐天皇笠置山再次舉兵討幕(元弘之亂)。鐮倉幕府派高氏出兵鎮壓。足利高氏參加了對天皇和楠木正成的進攻。當時足利高氏的父親貞氏剛剛去世,因為父親服喪,高氏欲推辭,但被幕府拒絕。《太平記》稱高氏因此對幕府非常不滿。結果元弘之亂後醍醐天皇戰敗,參與倒幕的貴族和僧侶多遭逮捕,處決或流放。後醍醐天皇被廢黜流放隱岐持明院統光嚴天皇踐祚。

正慶2年 / 元弘3年(1333年),後醍醐天皇逃出隱岐,在伯耆國船上山起兵討幕(船上山之戰)。高氏再次接受幕府命令,與鎮壓西國名越高家一起前往京都。高氏妻子登子和兒子千壽王(足利義詮)被幕府扣作人質,留在鐮倉。結果名越高家陣亡,高氏在後醍醐天皇的勸誘下決定倒戈支持天皇。4月29日在自己的領地丹波國篠村八幡宮(今京都府龜岡市)舉兵討幕。同時煽動各地的武士反對幕府。播磨國赤松圓心近江國佐佐木道譽紛紛起兵響應並合力攻入京都。5月7日滅亡幕府設在京都的六波羅探題。同時千壽王逃出鐮倉投奔新田義貞,高氏的庶長子竹若丸卻在逃出鐮倉的途中被北條氏逮捕殺害。新田義貞糾集關東的御家人叛亂,攻佔鐮倉,滅亡鐮倉幕府。

建武新政和延元之亂

鐮倉幕府滅亡之後,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認定為頭等功勳,敘從四位下位階,任鎮守府將軍左兵衛督,並將30個地方贈予其為領地。同時,天皇將自己名字中「尊治」的「尊」字贈予了足利高氏,將他改名為「尊氏」。足利尊氏自己本人在建武政權中沒有擔任要職,但卻將足利家的執事高師直、其弟高師泰等大量家臣安插到朝廷裡。天皇對足利尊氏敬而遠之,因此足利尊氏對朝廷保持著一定距離。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將義良親王(後來的後村上天皇)任命為陸奧太守、北畠顯家任命為鎮守府大將軍,駐紮陸奧;成良親王上野太守,由足利尊氏、足利直義擁戴,駐守鐮倉。當時在滅亡鐮倉幕府的戰爭中立下大功的征夷大將軍護良親王,被足利尊氏視為眼中釘。次年(建武元年),在尊氏的讒言下,後醍醐天皇下令逮捕了護良親王,由足利直義關押他於鐮倉。

1335年(建武2年),北條氏餘黨擁立北條高時的遺子北條時行,在信濃國舉兵叛亂,史稱中先代之亂。叛軍軍勢很盛,曾一度攻佔鐮倉。足利直義逃出鐮倉,出逃之前自作主張地將護良親王殺害了。足利尊氏希望後醍醐天皇授予自己征夷大將軍一職,8月2日天皇不准許他的奏請,尊氏率軍向鐮倉進發。天皇給予他征東將軍的稱號。尊氏和直義合兵一處,在相模川之戰中擊敗時行,19日收復鐮倉。

在足利直義的主張下,足利尊氏以鐮倉為據點,自行恩賞有功的武士,並拒絕返回京都,在鐮倉建立武家政權。11月,足利尊氏上奏稱新田義貞是君王身邊的奸臣,請求下詔討伐。天皇不准其奏,反下詔封足利尊氏為朝敵,命新田義貞奉尊良親王討伐尊氏。足利尊氏不願成為朝敵,上表請求赦免自己,並宣佈隱居和出家。但足利直義在駿河國手越河原(今靜岡縣靜岡市駿河區)的戰敗。使尊氏於12月9日,發動延元之亂,並於翌日出兵,號召天下武家推翻建武政權。次年一月,尊氏在箱根竹之下之戰中擊破新田義貞,進軍京都。其間他與光嚴上皇取得了聯繫,做足了叛亂正統性的宣傳工作。次年正月攻入京都,後醍醐天皇退往比叡山。然而不久奧州的北畠顯家就率軍逼近京都,與楠木正成新田義貞一起進攻尊氏。1月30日,尊氏戰敗,逃往篠村的八幡宮,企圖再次攻取京都。2月4日尊氏曾向九州的大友近江次郎(大友貞順)下達攻打京都的命令(《筑後大友文書》)。但2月11日足利尊氏在攝津國豐島河原之戰中為新田義貞大敗,計劃流產。足利尊氏從攝津兵庫逃往播磨室津,在赤松圓心的勸說下放棄了京都,前往九州

在前往九州的途中,少貳賴尚迎接足利尊氏於長門國赤間關(今山口縣下關市),並受到了筑前國宗像大社宗像氏範的支持。在3月初參拜了宗像大社之後,足利尊氏在筑前國多多良濱之戰中大破天皇方面的菊池武敏,壓倒了大友貞順(近江次郎)等勤王勢力後,尊氏在進軍京都的途中獲得了光嚴上皇院宣,西國的武士紛紛投到尊氏的麾下。此後在5月25日湊川之戰中擊破新田義貞楠木正成,6月再次攻佔京都。

足利尊氏試圖與逃往比叡山的後醍醐天皇進行談判,最終後醍醐天皇於11月2日將三神器交還京都,由光嚴上皇的弟弟光明天皇繼承皇位。此後在11月7日,足利尊氏制定了施政的基本方針建武式目十七條,在京都建立新的武家政權。足利尊氏與鐮倉幕府建立者源賴朝一樣,都被任命為權大納言,自稱「鐮倉殿」。另一方面,後醍醐天皇於12月逃往吉野(今奈良縣吉野郡吉野町),聲稱交給足利尊氏的三神器是假的,自己攜帶真正的三神器,在吉野開設南朝朝廷

觀應擾亂和晚年

1338年(曆應元年 / 延元3年),足利尊氏被光明天皇封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翌年後醍醐天皇在吉野駕崩,足利尊氏為後醍醐天皇在京都建立天龍寺。為獲得建造寺院的經費,足利尊氏向元朝派遣天龍寺船。在與南朝的戰爭中幕府處於優勢,北畠顯家新田義貞以及楠木正行等南朝名將先後戰死。1348年(貞和4年 / 正平3年)攻陷吉野,燒毀了吉野全山

當時室町幕府中,足利尊氏將政務委託給足利直義管理,自己則以武士的棟樑的身份君臨天下。日本歷史學家佐藤進一,將這種狀態稱為由尊氏掌握主從制支配權和直義擁有統治權的「兩頭政治」。然而不久幕府內部就引起了爭鬥。以高師直為首的反直義派與直義發生了強烈衝突。足利尊氏最早持中立態度。1349年(貞和5年 / 正平4年),高師直一派襲擊了足利直義。直義逃往尊氏的邸宅中避難,但高師直包圍了尊氏的邸宅,要求直義隱退。結果足利直義被迫出家退隱。尊氏也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足利尊氏讓自己的嫡子義詮鐮倉回到京都,代替直義之位,行使政務;次子基氏則代替義詮之位,封為鐮倉公方,在東國設置鐮倉府。直義退隱後,其猶子足利直冬(也是尊氏的庶子)在九州擴大了直義一派的勢力,1350年(觀應元年 / 正平5年),足利尊氏出兵中國地方,討伐直冬。足利直義趁機逃出京都並向南朝投降,桃井直常畠山國清等直義派武將也紛紛追隨。直義勢力強大,義詮戰敗,逃出京都。從京都回軍的足利尊氏在打出濱之戰中大敗。尊氏以脅迫高師直高師泰兄弟出家並流放外地為條件,與足利直義達成和解。次年足利尊氏與足利直義達成和議。足利尊氏讓上杉能憲押解高師直一族流放外地,但由於殺父之仇的緣故,能憲在途中私自處決了高師直一族。

直義回到了幕府,管理政務,由足利義詮擔任其副手。尊氏和義詮以討伐謀反的佐佐木道譽赤松則祐為由親自出兵近江播磨,實際上是就討伐直義、直冬的問題同南朝方面進行講和。得知此事的直義經北陸道逃往鐮倉。同年10月,足利尊氏同南朝講和,廢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稱正平一統。同時尊氏率軍討伐直義,進入東海道,在駿河薩捶山(今靜岡縣靜岡市清水區)、相模早川尻(今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等戰役中擊破直義,逮捕了足利直義並將他關押在鐮倉。1352年(觀應3年 / 正平7年)2月直義突然死去,根據《太平記》記載,直義可能是被尊氏毒死了。

就在足利尊氏離開京都的時候,南朝方面撕毀了和約,進攻室町幕府宗良親王新田義興新田義宗北條時行等支持南朝的軍隊襲擊了尊氏,尊氏退往武藏國,但馬上就反擊並壓制了關東的南朝勢力,回到京都。此後足利直冬進攻京都,最終被擊敗,逃往九州。1354年(文和3年 / 正平9年)直冬曾一度奪下京都,但次年就被尊氏收復。尊氏欲親自討伐直冬,但在1358年(延文3年 / 正平13年)4月30日背上長了腫瘤,在京都二條萬里小路第逝世,享年54歲。

生平大事記

和曆 北朝 南朝 西曆 月日
舊曆
内容 出典
嘉元3年 後二条天皇 後二条天皇 1305年   誕生  
元應元年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 1319年 10月10日 叙任從五位下治部大輔 公卿補任
元應2年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 1320年 9月5日 辭去治部大輔 公卿補任
元德2年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 1330年 6月18日 嫡子義詮誕生  
元弘2年
正慶元年
光嚴天皇 光嚴天皇 1332年 6月6日 升任從五位上 公卿補任
元弘3年
正慶2年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 1333年 6月5日 被命為鎮守府将軍,允許進入內殿。  
6月12日 升任從四位下左兵衛督  
8月5日 升任從三位,並兼任武藏守。改名尊氏。  
  元弘之亂  
建武元年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 1334年 1月5日 升任正三位  
9月4日 補任参議。左兵衛督職務不變。  
建武2年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 1335年 7-8月 中先代之亂  
8月9日 征東將軍宣下。  
8月30日 升任從二位  
11月26日 免去征東將軍職務。  
延元元年
建武3年
光明天皇 後醍醐天皇 1336年 2月頃 北朝多多良濱之戰 太平記
5月25日 北朝湊川之戰 太平記
11月26日 北朝,轉任權大納言  
延元3年
曆應元年
光明天皇 後醍醐天皇 1338年   南北朝建武式目制定。  
8月11日 北朝,升任正二位征夷大將軍宣下。  
興國元年
曆應3年
光明天皇 後村上天皇 1340年 3月5日 次男基氏誕生,兵庫的福海寺(福海興国禅寺)建立。  
正平5年-6年
觀應年間
崇光天皇 後村上天皇 1350年
-51年
  南朝觀應擾亂,征夷大将軍解任。  
正平7年
文和元年
後村上天皇 1352年 2月26日 直義死去  
正平13年
延文3年
後光嚴天皇 後村上天皇 1358年 4月30日 死去。  
6月3日 從一位左大臣  
弘和元年
永德元年
後圓融天皇 長慶天皇 1381年 4月28日 追贈太政大臣  

人物的形象和評價

  • 梅松論》等記載,足利尊氏由於背叛後醍醐天皇而被宣布為朝敵,曾非常後悔,一度準備出家。在戰鬥陷入僵局之際甚至準備切腹佐藤進一認為足利尊氏患有躁鬱症
  • 梅松論》中,與足利尊氏私交良好的的夢窗疏石提出足利尊氏有下列三大人格魅力:
  • 第一點;意志堅強,在合戰中屢次遇到生命危險之時也面不改色,甚至微笑示人。完全看不出對死亡的恐懼。
  • 第二點:生性慈悲,從不怨恨他人,原諒許多仇敵之後,甚至能善待他們直至視如己出。
  • 第三點:豁達慷慨,從不吝嗇貪財,甚至到視錢財如糞土的程度。在賞賜武具馬匹時也不確認禮物內容跟受贈者,總是隨隨便便的送出。
  • 由於足利尊氏在鐮倉反叛後醍醐天皇,後來又攻入京都流放天皇,因此被水戶學儒學學者們當作逆賊。江戶時代德川光圀在編纂《大日本史》時,將他列入逆臣之中。
  • 幕末時期,足利尊氏也被尊皇攘夷派人士當作逆賊,等持院的尊氏、義詮義滿三代足利將軍木像被尊皇派抬出,在三條河原斬首示眾(足利三代木像梟首事件)。
  • 明治時代後,由於受到皇國史觀的影響,足利尊氏被日本政府當作逆賊。但二戰以後日本人的歷史觀出現了變化,部分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足利尊氏的肖像

京都國立博物館所藏的「騎馬武者像」(守屋家本),學界一般認為是足利尊氏的肖像畫。畫像的上部有第二代將軍足利義詮花押。但騎馬武者馬具上所繪的家紋不是足利家的而是高家的,因此有人認為該畫像所繪的是高師直,或者其子師詮師冬

京都神護寺所藏的、鐮倉時代藤原隆信所繪的神護寺三像(日本國寶)中的所謂的平重盛像,在九十年代中期,美術史學家米倉迪夫、歷史學家黑田日出男卻對此提出異議,認為是足利尊氏的畫像,一時得到許多人的支持。

此外在廣島縣尾道市淨土寺藏有足利尊氏的束帶姿畫像。(見條目開頭)

江戶時代浮世繪中也有足利尊氏的形象出現。歌川國芳的「太平記兵庫合戰」()、歌川芳虎的「太平記合戰圖」()、橋本周延的「足利尊氏兵庫合戰圖」()等中都有他的形象出現。

足利尊氏的木像,最早雕成的是足利家的菩提寺,也就是今日京都市北區等持院。此外,京都市右京區天龍寺栃木縣足利市鑁阿寺善德寺,同縣真岡市能仁寺神奈川縣鐮倉市長壽寺靜岡縣靜岡市清見寺大分縣國東市安國寺等地都有其木像。現代又在足利市鑁阿寺的參道和京都市綾部市安國寺町設置了銅像。

家族

  • 正室:赤橋登子北條守時之妹)
  • 側室:加古六郎基氏(法名:雲光院覺遍、足利一族)的女兒(出自《尊卑分脈》、《系圖纂要》)
    • 子:足利竹若丸
  • 側室:(越前局?)
  • 側室:??
    • 子:英仲法俊

接受尊氏偏諱的人物

  • 大友氏泰
  • 大友氏時
  • 斯波氏經
  • 斯波氏賴
  • 島津氏久
  • 武田氏信
  • 千葉氏胤
  • 富樫氏春
  • 吉見氏賴
  • 六角氏賴
  • 宇都宮氏綱

参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足利尊氏
  • 山路愛山《足利尊氏》(岩波文庫)岩波書店 1949年
  • 桑田忠親《足利将軍列傳》秋田書店 1975年
  • 高柳光寿《足利尊氏》(新装版)春秋社 1987年9月 ISBN 4-393-48207-7
  • 松崎洋二《足利尊氏》新人物往来社 1990年3月 ISBN 9784404017031
  • 会田雄次等《足利尊氏》思索社 1991年1月 ISBN 4-7835-1161-6
  • 小松茂美《》(研究篇、圖版篇、解說篇、目錄・資料篇全4冊)旺文社 1997年9月 ISBN 4-01-071143-4
  • 上島有《》国書刊行会 2001年2月 ISBN 4-336-04284-5
  • 佐藤和彦監修《足利尊氏》(徹底大研究日本の歴史人物シリーズ4)ポプラ社 2003年4月 ISBN 4-591-07553-2
  • 櫻井彦・樋口州男・錦昭江編《》新人物往来社 2008年9月 ISBN 978-4-404-03532-5
  • 峰岸純夫 《》 歴史文化ライブラリー 吉川弘文館 2009年
足利尊氏
军职
前任:
成良親王
征夷大將軍
北朝
1338年9月24日-1358年6月7日
繼任:
足利義詮
貴族爵位和頭銜
新頭銜 足利將軍家第1代當主
1338年-1358年
繼任:
足利義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