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米歇尔·安托万·萨于克

萨于克伯爵路易-米歇尔-安托万法語:法语发音:[lwi miʃɛl ɑ̃twan kɔ̃t də sayk]1755年1月7日—1813年10月24日)是一位法国陆军将军,萨于克曾加入法国皇家军队并在那里服役了20年,之后参加了法国大革命战争。他在战争中晋升团长并且后来成为了一名将军。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他在拿破仑的三场战争中皆担任重要的骑兵指挥角色。

路易·米歇尔·安托万·萨于克
出生1755年1月7日 (1755-01-07)
法蘭西王國 法兰西王国梅洛
逝世1813年10月24日 (1813-10-25)(58歲)
法兰克福大公国法兰克福
效命 法蘭西王國
 法兰西王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军种骑兵
服役年份1772-1813年
军衔师级将军(军衔等同于骑兵少将
参与战争法国大革命战争
拿破仑战争
获得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帝国伯爵
其他工作立法团成员

法国大革命初期,萨于克被任命领导一个猎骑兵团,后来被提拔为旅长。在拿破仑的领导下,萨于克在1805年的战役中指挥了一个骑兵旅。在1806-7年的战役期间,他领导了一个龙骑兵师。1809年,他在意大利指挥一个轻骑兵师并参加了瓦格拉姆战役。几年后,萨于克成为立法团成员,但被召回部队。萨于克于1813年在德国因感染斑疹伤寒病逝。他的名字被刻在凯旋门上

早年生活

萨于克于1755年1月7日出生在法国梅洛,并于1772年加入旧制度的军队。在法国大革命初期,他成为北方军团的一名军官。后来他调到桑布雷-默兹军团,并于1794年7月10日被任命为第1猎骑兵团的上校团长。1799年4月21日,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期间,他晋升准将并参加了1800年5月3日的斯托卡赫战役[1]

Sahuc was colonel of the 1st Chasseurs à Cheval.
法军第1猎骑兵团

在12月3日的霍亨林登战役中,萨于克担任一个骑兵旅的旅长。[2]法军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3]

在霍恩林登战役之后,法军在一系列对抗撤退的奥地利人的行动中取得了成功。12月16日在沃勒湖畔诺伊马克特,萨于克在率领第48线列步兵团和第1猎兵团时,给奥地利军队造成了500人伤亡。17日在弗兰肯马克特,奥地利人伤亡2,650人,其中大部分成为俘虏。18日在施瓦嫩施塔特,700名奥军胸甲骑兵被困在河边并被俘。同一天,在弗克拉布鲁克,萨于克的部队俘虏了一位奥地利将军、两门火炮和一些奥军步兵。19日在兰巴赫,奥军第12步兵团的1,450人投降,法军还缴获了500辆奥军辎重车。[4]

帝国时期

萨于克于1801年成为法案评议委员会的成员,并且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强烈支持者,投票支持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3 年,他成为帝国骑士,然后在1804年成为荣誉军团的指挥官。[1]第三次反法同盟中,萨于克曾在一个师服役,其中包括第15和第17龙骑兵团,这些龙骑兵团在1805年10月11日的哈斯拉赫-容金根战役中失去了帝国鹰标和许多士兵。该师的第18和第19龙骑兵团也在1805年10月14日参加了埃尔兴根战役[5]1805年12月2日,萨于克作为第4龙骑兵师的一位旅级指挥官的身份参加了奥斯特里茨战役[6][7]

1806年1月4日,拿破仑将萨于克提拔为骑兵师级将军(少将)。[1]第四次反法同盟期间,萨于克成为2,600人的第4龙骑师的师长。[8][9]萨于克的士兵错过了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因为他与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元帅的第1军团一起行军。[10]战斗结束后,他的师加入了尼古拉·苏尔特元帅的第4军团执行追击任务。[11]11月1日,他的师在拉特诺向北移动以攻击布吕歇尔的普鲁士部队。[12]11月6日,萨于克与苏尔特和缪拉元帅一起参加了吕贝克战役,当时他负责攻击东南门。[13]在占领了城门后,法军骑兵就冲上街头,帮助俘虏了一个普鲁士步兵团。[14]1月25日,他的部队参加了莫龙根战役[15]拿破仑于1808年晋升萨于克为帝国伯爵。[1]

In 1809 Sahuc fought under Eugène de Beauharnais, shown here by Andrea Appiani.
1809年,萨于克在欧仁·德·博阿尔内的指挥下作战

第五次反法同盟中,萨于克在欧仁·德·博阿尔内的意大利军团中指挥一个轻骑兵师。该师包括第6骠骑兵团、第6猎骑兵团、第8猎骑兵团、第25列骑兵团和一个4磅牵引炮连。[16]

The 6th Hussars were in Sahuc's division in 1809.
1809年,第6骠骑兵团隶属于萨于克的骑兵师

波代诺内的战役中,萨于克的部队被奥军击败。当时萨于克指挥了两个骑兵团和第35线列步兵团的4,800名法军前卫士兵。1809年4月15日上午6时,约翰·玛丽亚·菲利普·弗里蒙特将军率领5,900名奥地利人攻打该镇。萨于克将他的骑兵调到镇北,但弗里蒙特从侧翼攻击他的骑兵,将他们击溃。第35线列步兵团被困在镇上,几乎被摧毁,有500人死伤。此外,奥军还俘获了2,000名法军士兵、一个帝国鹰标和四门火炮。奥地利人只报告了253人伤亡。[17][18]在4月16日的萨奇莱战役中,欧仁因奥地利骑兵的优势而拒绝完全投入萨于克的师。在欧仁下令撤退后,萨于克协助保罗·格雷尼尔和让-巴蒂斯特·布鲁西埃的两个师撤退。[19]

在5月8日的皮亚韦河之战中,萨于克和查尔斯·兰登·德普利的骑兵师向右越过皮亚韦河。两个骑兵师将约翰·卡尔纳西的奥地利旅驱赶到两个村庄。法军轻步兵形成方阵并成功击退了一个奥地利骑兵师,但他们遭到了由24门大炮组成的集结炮台的猛烈攻击。[20]轰炸使法军步兵损失惨重,20门法国大炮及时赶到,以回应奥地利的炮兵。与此同时,萨于克不明智地部署了他的师,以至于一些错过步兵广场的炮弹击中了他的士兵。[21]奥地利骑兵第二次进攻时,萨于克的轻骑兵和普利的龙骑兵反击并击溃了他们。[20]追赶奥地利骑兵时,法国骑兵攻占了奥军的炮台并缴获了14门火炮。[22]奥地利骑兵指挥官克里斯蒂安·沃尔夫斯凯尔·冯·赖兴伯格死于普利的一名龙骑兵之手。在这一辉煌的成功之后,萨于克未能召集他的师,匈牙利军队的反击击溃了第8猎骑兵团。他的其他三个上校也顺势而为,赶走了匈牙利人。[23]由于骑兵无能为力,约翰大公只能进行被动防御,这导致他最终失败。[24]

当萨于克参加6月14日的拉布战役时,他的部队只有第8和第25猎骑兵团。[25][26]埃马纽埃尔·格鲁希和路易-皮埃尔·蒙布伦的骑兵在右翼击败了试图阻挡的奥军时,他的骑兵师守卫着左翼。随着奥地利军队在战斗结束时撤退,萨于克的骑兵发起了追击,很快就遇到了一些匈牙利民兵方阵。尽管匈牙利人进行了零散的齐射,但由于法国骑兵的进攻混乱,他们还是成功地挡住了第一次冲锋。第二次法军冲锋组织得更好。一个猎兵团集中在一个方阵的一侧进攻。法军对先前被击退感到愤怒,毫不留情地屠杀了无助的匈牙利人,甚至砍杀了那些试图投降的人。[27]

瓦格拉姆战役中,萨于克率领一个由第6猎骑兵、第8猎骑兵和第9猎骑兵组成的师。[28]在横渡多瑙河之前,他向他的骑兵们发表了夸夸其谈的演讲。[29]他的骑兵支援了7月5日的夜间进攻。起初,进攻看起来很有希望,萨于克的猎兵击溃了一个奥地利营。然而,奥军的步兵拦截了法军的骑兵,法军骑兵被迫撤退。在没有骑兵支援的情况下,法军步兵在面对奥地利步兵的反击时步履蹒跚。进攻以失败告终,法国人在遭受重大损失后逃回了他们的起始位置。[30]黄昏来临,萨于克的士兵对奥地利骑兵进行了反击,他们首先用手枪和卡宾枪齐射,然后涉水冲向他们。在黑暗中,穿白衣服的法军骑兵是非常明显的目标。两名骑兵上校在战斗中阵亡。[31]7月6日,萨于克的骑兵守卫着雅克·麦克唐纳著名的空心方阵的侧翼。[32]

从1809年到1812年,萨于克作为来自瓦兹的代表在立法团中任职。回到军队后,他成为莱茵河奥得河之间的仓库和医院的监察长。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他感染了斑疹伤寒,并于1813年10月24日去世。萨于克的名字(SAHUC)被刻在凯旋门的第7列。[1]

引注

  1. Mullié (1852)
  2. Arnold (2005), p. 275. It's not clear which units were specifically under Sahuc's orders.
  3. Arnold (2005), p. 245
  4. Smith (1998), pp. 190-191
  5. Smith (1998), p. 204
  6. Duffy (1977), p. 180. Duffy also lists Verdière as a brigadier.
  7. Smith (1998), p. 216. Smith omits the 27th Regiment.
  8. Petre (1993), p. 176. Petre shows the strength.
  9. Chandler, p. 37
  10. Petre (1993), p. 150
  11. Petre (1993), p. 199
  12. Petre, p. 264
  13. Petre, p. 275
  14. Petre, p. 281
  15. Smith (1998), p. 240
  16. Bowden & Tarbox (1980), p. 101
  17. Schneid (2002), p. 71-72
  18. Smith (1998), p. 286
  19. Schneid (2002), p. 74
  20. Schneid (2002), p. 80-81
  21. Arnold (1995), pp. 101-102
  22. Epstein (1994), p. 91
  23. Arnold (1995), p. 102
  24. Schneid (2002), p. 81-82
  25. Bowden & Tarbox (1980), p. 119
  26. Smith (1998), p. 315. Smith lists the 6th, 8th, and 9th Chasseurs.
  27. Arnold (1995), p. 112
  28. Bowden & Tarbox (1980), p. 149
  29. Arnold (1995), p. 122
  30. Schneid (2002), p. 95-96
  31. Arnold (1995), p. 132
  32. Schneid (2002), p. 97

参考资料

  • Arnold, James R. Marengo & Hohenlinden. Barnsley, South Yorkshire, UK: Pen & Sword, 2005. ISBN 1-84415-279-0
  • Arnold, James R. Napoleon Conquers Austria.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1995. ISBN 0-275-94694-0
  • Bowden, Scotty & Tarbox, Charlie. Armies on the Danube 1809. Arlington, Texas: Empire Games Press, 1980.
  • Chandler, David G. Jena 1806: Napoleon Destroys Prussia.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2005. ISBN 0-275-98612-8
  • Duffy, Christopher. Austerlitz 1805. Hamden, Conn.: Archon Books, 1977.
  • Epstein, Robert M. Napoleon's Last Victory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War. Lawrence,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4.
  • (法語) Mullié, Charles. Biographie de célébrités militaires des armées de terre et de mer de 1789 à 1850, 1852.
  •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s Conquest of Prussia 1806. London: Lionel Leventhal Ltd., 1993 (1907). ISBN 1-85367-145-2
  • Schneid, Frederick C. Napoleon's Italian Campaigns: 1805-1815.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2002. ISBN 0-275-96875-8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