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慈
辛慈(德語:,1864年2月13日—1941年8月19日),德国外交官,曾任德國駐華公使(1914年-1917年)和德国外交部部长(1918年7月-10月)
辛慈 Paul von Hintze | |||
---|---|---|---|
德意志帝国第2任驻中华民国特命全权公使 | |||
任期 1915年1月25日—1917年3月25日 | |||
君主 | 威廉二世 | ||
前任 | 哈豪森 | ||
继任 | 中德断交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1864年2月13日 普鲁士王国勃兰登堡省施韦特 | ||
逝世 | 1941年8月19日 意大利王国博尔扎诺-上阿迪杰自治省梅拉诺 | (77歲)||
职业 | 外交官、军官 | ||
军事生涯 | |||
效命 | 德意志帝國 | ||
军种 | 德意志帝国海军 | ||
军衔 | 海军少将 | ||
勋章奖章
| |||
生平
早年曾在德国海军服役,1911年以海军少将退役,进入外交界。1911年-1914年任驻墨西哥公使,1914年-1917年8月任驻中国特命全权公使。1917年3月14日中国外长伍廷芳照会辛慈,与德国断交外交关系[1]。3月25日辛慈离开北京,经停徐州,与张勋会谈,然后经上海乘船回德国。离华前指令滞留在上海的德驻上海总领事克里平(Hubert Knipping),加强联络中国亲德势力如康有为、孙洪伊、唐绍仪等,同时积极接触孙中山,促其亲德,推翻段祺瑞为代表的北京政府[2]。
1918年7月16任德国乔治·冯·赫特林内阁外交部长,10月7日随内阁辞职,其外长职务被威廉·索福所接替。
1918年11月曹亚伯奉孙中山之命在柏林阿德勒宾馆与辛慈进行会谈,并于12月1日访问德国外交部。1921年孙中山派其代表朱和中,到柏林访问辛慈,商谈孙中山南方政府与德国合作之事。
注释
- 1917年3月14日中国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8月14日中国正式对德宣战。
- 1917年4月,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翻译官汉斯·舍默尔(Hans Schirmer)按照德驻上海总领事克里平的指令,在上海通过曹亚伯联络同孙中山进行了秘密会谈。为了阻止中国发布对德宣战布告,德国要求孙中山推翻段祺瑞政府。舍默尔与孙中山的会谈记录如下:会谈就一些政治性目的达成了一致。孙中山有意推翻段祺瑞政府,而且也认为这是可行的。他要求德国为军队提供2000万美金的援助。
参考文献
- 郭廷议:《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谷歌图书版
- [日]田嶋信雄:《孙中山与德国——兼论“中德苏联盟”的构想》,《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9年3期第75~91页
前任: 哈豪森 |
德國駐華公使 1914年-1918年 |
繼任: 中德斷交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