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
都匀市位于中国贵州省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距离贵州省省会贵阳146公里。都匀市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万,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等33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08%。市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4个镇、1个水族自治乡。2013年,包含都匀经济开发区和市区的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4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2万(含流动人口)。2001年曾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都匀市 | |
---|---|
县级市 | |
坐标:26°16′02″N 107°30′51″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政府駐地 | 广惠街道 |
下级行政区 | |
面积 | |
• 总计 | 2,285.3 平方公里(882.4 平方英里) |
人口(2013) | |
• 總計 | 50万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558000 |
電話區號 | 0854 |
車輛號牌 | 贵J |
行政区划代码 | 522701 |
網站 | www |
历史
都匀,贵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匀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于牂牁古国;战国及秦、汉时期,分别属夜郎古国所辖的且兰国和毋敛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牂牁郡,都匀属之;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设置应州(羁縻州),都匀属之。
都匀原名都云,因城东一公里处有一个仙气氤氲的都云洞而得名。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平羌将军何福镇压都云苗民起义后,上奏朝廷,认为“云之为物,变化莫测”,应改为“匀”,取“均匀”之意,皇帝批准,改为都匀。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设置都匀卫视;弘治七年(1494年)改设都匀府。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都云设置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都云分别设置长官司、安抚司以及都匀卫视;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改设都匀府;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都匀卫视为都匀县,隶属都匀府。民国三年(1914年)改都匀府为都匀县;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都匀直属贵州省长公署。
1956年建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成为黔南州首府;1958年改设都匀市(县级市)。
地理
都匀境内北部多山地,中南部有狭长的河谷盆地,属于喀斯特地貌,颇多暗河洞穴。都匀城区位于剑江之畔,城市沿河展开,有文峰塔、百子桥等景点。市区西北的斗篷山,是苗岭中段的一座山峰,山上有大片原始森林。
经济
交通
公路
文化
教育
大学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 黔南幼儿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学
- 都匀一中 省重点
- 都匀二中(黔南田家炳中学) 省重点 贵州省示范性高中
- 都匀三中 市重点
- 都匀四中 市重点
- 都匀五中
- 都匀六中
- 都匀栗木中学
- 都匀民族中学
医疗
- 黔南州人民医院
- 都匀市人民医院
- 黔南州中医院
-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都匀414医院)
旅游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斗篷山
参考文献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民國《都勻縣誌稿》卷十一「祠廟寺觀」:「西嶽廟,在長秀(註:今都勻團山一帶),舊建,乾隆間毀,知府宋文型重建」。宋文型刻立《重建西嶽廟碑序》:「庚子歲(註:1780年)余守勻疆,兼理廠務茶園一局,中在間有西嶽王之廟,奉為本廠之神」,「爰是捐俸五十兩,命薛允忠督造重修」,冀「鎮彼西方,維茲廠局」以求「上裕國課,下佐工商」。
- 黔南《農業名特優資源》(黔南州農業區劃辦公室主編,1988年6月):「都勻毛尖茶有悠久的歷史,成名很早,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魚鉤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貢品」「1982年6月,在中國名綠茶評比會上,毛尖茶名列中國第二,僅次於南京雨花茶」。《都勻市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所言同。
- 《都勻市志》:「都勻毛尖茶:原產境內團山黃河,時稱黃河毛尖茶。該茶在明代已為貢品敬奉朝廷,深受崇禎皇帝喜愛,因形似魚鉤,賜名『魚鉤茶』。」
- 民國《都勻縣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