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司 (軍階)
都司為15世紀,中國明朝首設的官制名稱,又稱都閫[1][2],位階約為今中級軍官(都司約為四品官,與知府品級接近,類似正地廳級)。据傅维鳞的《明书》卷六五《职官志》:“营伍武官皆因事而命,无定,凡五等,曰镇守、曰协守、曰分守、曰守备、曰备倭。其官衔凡六等,曰总兵、曰副总兵、曰参将、曰游击,皆称将军。曰都司、曰守备、曰提调、曰千总、曰把总、曰百总,皆营官”。
例如,《明史·左良玉传》中有:“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官辽东车右营都司。”辽东车营是孙承宗创设的兵种,即炮车兵,左良玉是车营中的右营的军事长官。
17世紀,清朝統治中國後,沿襲其官制,一般為綠營武官。在清朝,該官品為正四品,位於參將與遊擊之下,縣府守備官之上,或任協將或副將的中等軍官,也可稱為協標都司。清朝綠營,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百總。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明保勣《别赠张都阃武》,明《閩海贈言》卷之五 沈寧海將軍久鎮吾閩,茲以都閫入浙賦別(僉書浙江都司後由浙江遊擊調天津)
- 《幼學瓊林》 卷一 武職:都閫即是都司,參戎即是參將。
- 劉澤民; 臺灣古文書學會 (编). . 台北市: 玉山社. 2020. ISBN 9789862942574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