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港鄉
里港鄉(臺灣話:;客家话:)位於台灣屏東縣西北端。北鄰高雄市美濃區,西及西北鄰高雄市旗山區,東鄰高樹鄉,東南連鹽埔鄉,南接九如鄉。本鄉位處屏東平原之上,地勢平緩,荖濃溪與隘寮溪流經鄉境,並合流為高屏溪,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里港鄉 Ligang Township 舊稱:阿里港 | |
---|---|
鄉 | |
里港鄉位於屏東縣西北方 | |
坐标:22°46′45″N 120°29′40″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省 | 臺灣省 |
上級區劃 | 屏東縣 |
下級區劃 | 14村194鄰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里港鄉公所 (立法機關:里港鄉民代表會) |
• 鄉長 | 徐國銘(里港鄉鄉長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68.9208 平方公里(26.6105 平方英里) |
海拔 | 39 公尺(128 英尺) |
人口(2024年2月)(8,528戶) | |
• 總計 | 25,582人 |
• 排名 | 9 |
• 密度 | 371人/平方公里(961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905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13090 |
毗鄰 | 九如鄉、鹽埔鄉、高樹鄉;高雄市美濃區、旗山區 |
網站 | http://www.pthg.gov.tw/TownLto/Index.aspx |
歷史
發展沿革
里港鄉舊稱「阿里港」。可能源自平埔族語。坊間亦傳聞清康熙年間,有一姓氏不詳而名阿里者,在下淡水溪畔販賣冰品。原為平埔族居住之地,荷蘭時期的「台灣番社戶口表」就有塔樓社的記載。康熙末葉後亦有平埔族武洛社人在此活動。漢人的開發則在康熙末年,總兵藍廷珍及其族弟藍鼎元奉命平定朱一貴事件後,其麾下數百名士兵卻不願離開。雍正七年(1729年),藍鼎元長子藍雲錦率族返回阿里港從事開墾,後代成為著名的里港藍家。亦有藍仲觀、莊鄉生等人率族人來此開墾,因而逐漸形成聚落。根據伊能嘉矩的考據,阿里港街,在港西上里港的西部,清康熙五十年代閩人開之。武洛地區的開墾較早,最早於康熙三十五年即有客家移民進入開墾,成為東往大路關、北往美濃之基地。
雍正十一年設置阿里港汛。乾隆年間已有「阿里港街」之稱[1]。乾隆六年時始建信仰中心里港雙慈宮。 乾隆五十一年厭惡滿清派來台官吏貪污腐化而爆發林爽文事件,其中的要角抗清英雄莊大田,就住在現今里港鄉里港大橋下東方的「篤加庄」[2]。清代的阿里港成為附近農業鄉村貨物聚集點,利用下淡水溪航運便利,將貨物輸送到下游出海港東港 [3]。乾隆二十九年(1764)刊行的《重修鳳山縣誌》所記載:縣丞署原在港西萬丹街,因阿里港街鄰近山豬毛社,故移之,乾隆二十六年,知縣王瑛曾奉文移建。
里港鄉史上曾發生多次重大閩粵械鬥,鄉內白志廟、紅廟皆因此而建。據雙慈宮石碑記載,里港地區原有粵民信仰三山國王廟。該廟於道光12年(1832年)閩粵械鬥後遭廢祀,改為福德正神,後再請回池府王爺鎮守,即今過江村代天府。此事件後,眾鄉紳原基於安全的理由而興建里港城,但於日治後期拆除[4]。日治時期人類學家伊能嘉矩 ,於明治三十年(1897)10月17日抵達阿里港街。 在其《伊能嘉矩の臺灣踏查日記》中描述:「阿里港街市位於清代阿里港分營的故址,有城牆圍繞著,是道光乙未年(1835)築造的。現在有641戶,2220人, 居民多半是泉州人。」
里港被二重溪一分為二[5],昔日為一渡口。溪北地區在日治中期廢縣置廳時設為土庫區,溪南地區則為阿里港區,為阿緱廳阿里港支廳(該支廳範圍為今之里港、高樹、鹽埔、九如)所轄。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將土庫區與阿里港區合併,並易名為「里港」,設置「」,劃歸高雄州屏東郡管理。1927年至1938年,日本進行下淡水溪整治工程,改變溪南溪北的聚落分布。1930年代,日本政府在里港附近建立了兩個移民村,分別為常盤移民村與千歲移民村。戰後初期劃設為高雄縣屏東區里港鄉,1946年屏東市升格省轄市,屏東區署改遷至里港,隔年廢屏東區,改為縣直轄。1950年屏東縣成立,為其所轄至今。民國 50 年(1961年),為安置滇緬游擊隊軍眷家屬,在溪北劃出信國一村及定遠三村,屬土庫村轄區。
聚落
里港鄉除了武洛為客家聚落,信國、定遠兩社區為雲南漢人與少數民族,其餘皆為河洛人。往昔古聚落如卓加、番仔寮、溝仔墘、中崙等地,現已無人居住。
溪南:
- 大平(以雙慈宮[主祀:天上聖母]為全里港主要之信仰中心。另有基督教長老教會於此設立)
- 鐵店(舊名"打鐵店",以慈龍宮[主祀:天上聖母、副祀:五公菩薩、宋江爺]為信仰中心,其廟宇特色為:八卦旗大鼓陣)
- 福興 (以興隆宮[主祀:天上聖母]為信仰中心)
- 過江(以紫竹寺[主祀:觀世音菩薩]、代天府[主祀 : 五府千歲]、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為信仰中心)
- 玉田(擁有里港最大區劃的村落,以鎮玉宮[主祀:劉公聖君]為信仰中心。另有基督教靈糧堂於此設立)
- 潮厝(以廣慈宮[主祀:天上聖母]、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為信仰中心)
- 茄苳(以慈德宮[主祀:觀音佛祖]為信仰中心)
- 塔樓 (以三坪祖師廟為信仰中心,鳳山八社之一的塔樓社)
- 武洛 (乾隆年間便出現在台灣輿圖上,鳳山八社之一的武洛社)
- 載興(舊名"磚仔地"大部份村民務農)
溪北:
- 中和(以代天府[主祀:范府千歲]為信仰中心,另稱五十戶,里港工業區所在地)
- 瀰力肚(以聖合宮[主祀:李府千歲]為信仰中心)
- 中萬甲(以慶濟宮[主祀:天上聖母]為信仰中心,名字得自古中崙庄之麻六甲、中崙及頭崙,另稱三張廍)
- 土庫(以福德祠雙慈宮為信仰中心)
- 北安(以福德祠為信仰中心,在土庫以北)
- 林仔頭(以清聖宮[主祀:觀音佛祖、清水祖師]為信仰中心)
- 信國(滇緬義軍於民國50年代遷入,屬於有眷軍官落腳處)
- 定遠(滇緬義軍於民國50年代遷入,屬於有眷士官居住處)
- 南興(又稱二十戶)
地理
里港主要為荖濃溪與隘寮溪形成的沖積扇,隘寮溪的源流區位於屏東縣霧台鄉,是台灣南部的多雨中心,年平均雨量高達4500mm以上。由於水量豐沛,泥沙量大,形成屏東平原上最大的沖積扇。高屏溪舊稱下淡水溪,高屏溪主流荖濃溪,源流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南端,流經梅山、桃源、寶來、六龜,轉向南流至大津,納東側流入之濁口溪後,轉向西南流至里港,納東南方流入之隘寮溪,續流至嶺口與來自北方之旗山溪(楠梓仙溪)合流後,始稱高屏溪。 高屏溪流域內平均雨量每年達3046公厘,平均年逕流量高達84億5500萬立方公尺。平均年輸砂量是3561萬噸,每平方公里流域面積輸送10934噸,居全世界第11位。 里港鄉的平均氣溫為23.9 °C。 平均年降雨量為2398 mm。 由於每年11月至隔年5月為荖濃溪的枯水期,長年濫採砂石,再加上溪床枯竭揚塵席捲,沙塵暴已成里港鄉的另一特色。[6][7][8]
地質
里港地區地質屬現代沖積層,含粗礫沈積帶與砂礫交互帶,有豐富的地下水,加上透水性高,早期此地區是河水時常氾濫的地方,遍布石礫。[9]
氣候
里港地區夏季受西南季風迎風面,與冬天東北季風背風面之影響,終年氣候溫和但乾濕分明,月均溫都在攝氏18度以上。[9]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951 | 14,946 | — |
1956 | 17,787 | +19.0% |
1961 | 20,708 | +16.4% |
1966 | 24,634 | +19.0% |
1971 | 26,424 | +7.3% |
1976 | 26,603 | +0.7% |
1981 | 26,576 | −0.1% |
1986 | 26,661 | +0.3% |
1991 | 26,588 | −0.3% |
1996 | 27,562 | +3.7% |
2001 | 27,255 | −1.1% |
2006 | 26,617 | −2.3% |
2011 | 25,759 | −3.2% |
2016 | 26,995 | +4.8% |
2021 | 25,696 | −4.8% |
來源:.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根據屏東縣里港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里港鄉戶數約8.5千戶,人口約2.6萬人,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玉田村與瀰力村,2023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4,071人與564人[10]。
里港鄉人口多呈負成長,2011年至2013年時由於河川疏濬收入,實施國中小學費和營養午餐補助,並推出優惠的生育津貼,人口一度回升。2015年達到巔峰後,人口隨著福利失針而再度轉為負成長。
政治
歷任首長
日治時期阿里港街長[13]
就任年 | 日本紀年 | 姓名 | 單位名稱 | 官職名 |
1898 | 明治三十一年 | 蘇長三 | 阿猴辨務署阿里港街 | 街長 |
1905 | 明治三十八年 | 蘇呈五 | 阿緱廳阿里港區 | 街長 |
1920 | 大正九年 | 藍高全 | 屏東郡役所里港 | 長 |
1932 | 昭和七年 | 立野圓治 | 屏東郡役所里港 | 長 |
1940 | 昭和十五年 | 菊山計次郎 | 屏東郡役所里港 | 長 |
終戰後里港鄉長
- 第一、二、三屆陳文章
- 第四、五屆吳天來
- 第六屆藍家芳
- 第七、八屆朱秋湶
- 第九、十屆曾迺瑞
- 第十一、十二屆林豐精
- 第十三屆蘇永利
- 第十四屆丁煙柱
- 第十五、十六屆盧文瑞
- 第十七屆張有權(解職)
- 第十七屆林秀琴(補選)
- 第十八、十九屆徐國銘
鄉政組織
里港鄉公所是里港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里港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屏東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里港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3室等8個內部單位及5個附屬機關[14]。
里港鄉民代表會是里港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里港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里港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2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5]。
公共服務
警政治安
消防
- 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第一大隊
- 里港分隊
文化資產與歷史建築
文化資產
- 阿里港雙慈宮暨境內各廟宇聯合遶境出巡(四年一科)
- 阿里港國際馬拉松(每屆報名人數全部滿額,儼然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運動賽事)
- 阿里港跨年晚會(堪稱全屏東縣最具規模)
歷史建築
- 里港鄉敬聖亭[18]
- 建築年份普遍認為於乾隆六年(1741年),主祀天上聖母。為里港地區之大廟。
- 里港藍家開台一世祖藍雲錦所建,建基於清康熙末年雍正初年之間(約1723年)。
- 里港教會
- 呂岳德政碑
- 陳氏宗祠
- 原為咸豐年間來台之漳州陳氏家廟,後有客家饒平陳姓加入,成為台灣五大陳氏宗祠之一。主祀舜帝重華與各陳氏先祖,每年冬至之時舉行祭祖大典[22]。在二戰前,舜帝殿則是里港的漢學學堂,為村里人家學習漢文之處[23]。
- 蔡家古厝
- 建於1903年,三年後完工,由蔡家開台四世祖蔡糞主持。惟2020年時遭受破壞,僅留正身[24]。
- 韓哲卿宅
- 昭和四年(1929年)落成,為里港地區第一座民間建造的西式洋樓[25],為地方仕紳韓哲卿之居所,題有「源美」兩字,造型古典雅緻。
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 屏東縣里港鄉里港國民小學
- 屏東縣里港鄉土庫國民小學
- 屏東縣里港鄉土庫國民小學信國分校(已廢校)
- 屏東縣里港鄉載興國民小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屏東縣里港鄉三和國民小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屏東縣里港鄉玉田國民小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屏東縣里港鄉塔樓國民小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幼兒園
- 里港鄉立幼兒園
育幼院
- 信望愛育幼院
圖書館
- 里港鄉立圖書館
觀光景點
美食
- 餛飩(扁食)
- 豬腳
- 滇緬料理
- 客家菜
注釋
參考資料
- 引用
- 清乾隆 23 年(1758)余文儀《(續修)臺灣 府志》首度記載「阿里港街」
- .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 簡佳華,〈里港地區聚落發展與社會變遷之研究〉,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2009,頁40。
- 朱明璞,《清代里港地區的開發》,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2007
- 台灣總督府內務局《下淡水溪治水事業概要》:昭和13年(1938年),頁10。
- 揚塵事件日最高PM10濃度值在101年度曾經高到1,488μg/m3。
- . [2015-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 . [2015-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2).
- .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屏東縣里港戶政事務所. [2022-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中文(臺灣)).
- . 屏東縣里港戶政事務所. 2020-01-02 [2020-10-26].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10-28).
- .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10-26].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 . [2015-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里港鄉公所.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8) (中文(臺灣)).
- . 里港鄉公所.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中文(臺灣)).
- 陳秋坤等編纂. . . 屏東縣里港鄉: 屏東縣里港鄉公所. 2005 (中文(臺灣)).
- 施添福 2001,第243頁.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屏東縣歷史建築:《里港鄉敬聖亭》屏東縣歷史建築: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9-23.
- . [2015-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馬偕. 2007.
- 《屏東縣志:卷一地理志》之第六篇勝蹟, 1966
- 陳秋坤編纂,《里港鄉志》, 2003, 頁176
-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屏東縣鄉土史料, 頁73
- . [2021-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 陳秋坤編纂,《里港鄉志》, 2003, 頁331
- 書籍
- 清巡臺御史黃叔璥《臺海使槎錄》番俗六考, 武洛社
- 伊能嘉矩 《台灣踏查日記》遠流出版 1996年
- 施添福等編纂. . . 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1. ISBN 957-02-9155-9 (中文(臺灣)).
- 陳秋坤編纂《里港鄉志》里港鄉公所, 20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連結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里港鄉”的内容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維基導遊上的旅遊指南 | |
- 官方网站
- 里港國小百年歷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阿達碼, 隱野民居-里港藍家古厝
- OpenStreetMap上有關里港鄉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