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鄉站

野田鄉站日语: Nodagō eki */?)是位於鹿兒島縣出水市野田町下名,肥薩橙鐵道線車站。車站編號為OR19

野田鄉站
車站大樓
車站大樓
日语名称
   
车站概览
位置 日本鹿兒島縣出水市野田町下名[1]
地理坐标32°3′54″N 130°15′50″E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面車站
2面2線
其他
电报码オレノタ
历史
启用日期1923年(大正12年)3月25日
上車人次
統計年度
平均每日171人次(不含下車乘客)
2015
邻近车站
上一站 肥薩橙鐵道 下一站
高尾野
OR18
3.2km
OR 肥薩橙鐵道線
OR19
距離門司港307.6km
距離八代75.3km
折口
OR20
5.4km
备注
簡易委託車站(只限平日早上與黃昏)

車站由NPO法人北薩倶樂部管理的有人車站。由於鄰近鹿兒島縣立野田女子高等學校,因此在平日早上和黃昏會有許多上學客使用此站。另外,為了運送學生,在平日設有早上1班下行列車以此站為終點站(該班次隨後會以不載客列車折返至出水站。),在平日早上車站為有人車站。

歷史

  • 1923年(大正12年)3月25日 - 鐵道省川內線車站啟用。
  • 1927年(昭和2年)10月17日 - 湯浦站至水俁站之間開業,八代站至川內站至鹿兒島站之間編入至鹿兒島本線
  •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 - 日本國有鐵道成立,成為國鐵車站。
  • 1959年(昭和34年)2月 - 現時的車站大樓竣工。
  • 1970年(昭和45年)9月1日 - 隨著引入CTC,成為業務委託車站。野田鄉站長廢止。由出水站管理。
  • 1986年(昭和61年)3月3日 - 成為無人車站。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 - 伴隨國鐵分割民營化,車站由九州旅客鐵道(JR九州)營運。舊野田町向JR九州請願,再次成為有人車站(業務委託車站)。
  • 2004年(平成16年)3月13日 - 九州新幹線鹿兒島中央站(當日由西鹿兒島站改名而成)至新八代站之間開業,使鹿兒島本線八代站川內站之間的鐵路業務由肥薩橙鐵道繼承。
  • 2014年(平成26年)5月16日 - 車站營業時間改為平日早上和黃昏。
  • 2019年(令和元年)10月1日 - 隨著引入車站編號,站名牌更新。車站英文名由「Nodagou」改為「Nodagō」。

車站構造

車站是一座地面車站,設有2面2線的相對式月台。車站大樓是在1959年建成,是一座由舊國鐵標準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車站大樓內設成候車室和售票櫃臺。

在國鐵時代,車站為無人車站前,車站設有大型售票櫃臺和行李櫃臺。在1986年成為無人車站後,櫃臺被木板遮蓋。隨後再次成為有人車站後至今設有小型售票櫃臺。

  • 營業時間
    • 平日 7:00 - 9:00 15:00 - 17:30
    • 星期六及假日 暫停服務

在2014年5月15日前,營業時間為平日7:10 - 16:55。在翌日起營業時間改為只於平日早上和黃昏,上下學繁忙時段時段營業。但是在毎年3月中旬,鄰站高尾野站附近舉行「高尾野 中之市」,在每年8月上旬會舉辦「高尾野夏祭」。在早上8時至晚上會臨時設有車站職員當值。

在國鐵時代,1970年成為業務委託車站。現時野田郵局地段曾經是國鐵宿舍,此站可容納15名車站職員,為比較大的車站。另外,此站曾經可接受貨物起卸服務,現時該處由鹿兒島銀行興建的2座日本通運倉庫。

月台

月台路線上下行方向備註
1・2 肥薩橙鐵道線 上行 出水水俁八代方向面 上下行線共用,大部分列車使用2號月台
下行 阿久根川內方向

使用狀況

在2015年度,1日平均乘車人次為171人[2]

年度 1日平均
乘車人次
1日平均
上下車人次
2005 281
2006 271
2007 246 499
2008 240 490
2009 233 474
2010 240 488
2011 232 471
2012 223 453
2013 222 450
2014 203 410
2015 171 347

車站周邊

  • 出水市立野田中學・小學
  • 國道504號
  • 野田郵局
  • 出水市立野田圖書館
  • 出水市野田保育園
  • 野田幼稚園
  • 感應寺
  • 出水市政廳野田支所(前野田町公所)
  • 鹿兒島縣立野田女子高等學校
  • 出水市觀鶴中心

相鄰車站

肥薩橙鐵道
肥薩橙鐵道線
快速「超級橙」(只限1號停站,只於星期六日運行)、快速「快速海洋快車薩摩」(只於星期六日運行)、普通
高尾野(OR18)-野田鄉(OR19)折口(OR20)

注腳

  1. 野田郷駅 各駅案内 | 肥薩おれんじ鉄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肥薩橙鐵道
  2. 鹿兒島縣統計年鑑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