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学

金瓶梅学通称研究明朝兰陵笑笑生著作《金瓶梅》相关的学说。由於《金瓶梅》详细描述了古代市井平民的日常生活,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历来研究不少。鲁迅认为它讲究“俗”,是“世情小说”[1],与一般传统经典书籍讲究“雅”的特徵有别。

历史

《金瓶梅》在明朝问世之后,被官方视为“淫秽小说”,列入禁书名单。

明朝

袁宏道对该书“极口赞之”;沈德符称该书“坏人心术”;李日华称其是“市诨之极秽者”;东吴弄珠客称“金瓶梅秽书也”;董其昌称“极佳……决当焚之”。

清朝

张竹坡称“第一奇书”;狄平子称“不得以淫书目之”。

近代

1908年,王钟麒的《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刊登在《月月小说》第二卷第二期,否定了传统“淫书说”的看法。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它是“以描摹世态人情”的书。

1932年,明朝万历刻本《金瓶梅词话》在山西省介休县被发现。

1933年,郑振铎称它是“《金瓶梅》是一部很伟大的写实小说……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2]

1934年,吴晗发表了《〈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以严谨的考证否定了其作者是王世贞。

1940年,姚灵犀发表《瓶外卮言》。

1947年,冯沅君发表《〈金瓶梅词话〉中的文学史料》。

1948年,孟超发表《〈金瓶梅〉人物小论》系列论文。同年,日本出版了《〈金瓶梅〉附录论文集》。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金瓶梅》是禁书。[3]

1954年8月29日,《光明日报》刊登了潘开沛的《〈金瓶梅〉的产生与作者》,提出该书是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集体创作。

1955年4月17日,《光明日报》刊登徐梦湘的《关于〈金瓶梅〉的作者》,提出该书只是一个人创作的。

1956年2月20日,毛泽东万里等人谈话的时候说:“《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3]

1957年,毛泽东亲自拍板解禁《金瓶梅》,毛泽东说:“《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侮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文化部中宣部于是根据1933年《新刻金瓶梅词话》(200幅插图)重新影印了2000部,发送给各部部长、副部长、各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3]

1959年1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提到:“《东周列国志》写了当时上层建筑方面的复杂尖锐斗争,缺点是没有写当时的经济基础,在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3]

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说:“中国小说写社会历史的只有三部:《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了明朝真正的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暴露了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很仔细。《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3]

1962年,美国《亚洲杂志》刊登了学者韩南的《〈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详细讲述了《金瓶梅》的版本情况。同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上说,“《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它只暴露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毛泽东的说话中指出《金瓶梅》是“社会暴露小说”。[3]后来,苏联汉学家马努辛写了《十六世纪社会暴露小说〈金瓶梅〉——从传统到创新》一文。

1963年,美国《亚洲杂志》刊登了韩南的《〈金瓶梅〉探源》。同年,日本出版了《〈金瓶梅〉特集研究专号》。

1965年,日本出版了《〈金瓶梅〉论文集》。

1977年,台湾东郭先生的《闲话〈金瓶梅〉》出版。

1978年,台湾孙述语的《〈金瓶梅〉的艺术》出版。

1979年,《社会科学战线》连续刊登朱星的《〈金瓶梅〉考证》等3篇论文,提出王世贞是《金瓶梅》的作者。

1982年6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台灣学者魏子雲的《〈金瓶梅〉审探》。

1985年开始到1988年,第一、二、三届《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徐州扬州举行。

1989年6月,第一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徐州举行,中国金瓶梅学会宣布正式成立,《金瓶梅研究》正式创办。

作者

《金瓶梅》的署名是“兰陵笑笑生”,真实姓名待考证。[4]

王世贞说

朱星周钧韬认为作者是王世贞

李开先说

徐朔方吴晓铃赵景深杜维沫卜键日下翠认为作者是李开先

贾三近说

张远芬郑庆山认为作者是贾三近

屠隆说

黄霖郑闰李燃青吕钰魏子云杜松柏认为作者是屠隆

王稚登说

鲁歌马征认为作者是王稚登

集体创作说

潘开沛认为该书是集体创作。

版本

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金瓶梅〉的版本》、鸟居久晴《〈金瓶梅〉版本考》、美国韩南《〈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三篇论文和中国大陆刘辉《金梅瓶成书与版本研究》、王汝梅《〈金梅瓶〉探索》、薛亮《明清稀见小说汇考·〈金瓶梅〉系列》对《金瓶梅》版本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鸟居久晴对比了35个不同版本,刘辉对比了14个版本。

  • 明朝万历年间《金瓶梅词话》
  • 明朝崇祯年间《金瓶梅(绣像本)》
  • 清朝乾隆年间《张竹坡批评本金瓶梅》

内容

《金瓶梅》以写北宋来描摹中晚期的明朝,书中笔墨触及社会各阶层各阶级各行各业,有帝王、有名流雅士、有农民商人、有奴婢小厮、有倡优乐工、有和尚道士尼姑、有游民流浪汉等。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似有一人亲曾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似真有其事,不敢谓操笔伸纸做出来的”。[5] 郑振铎认为它“赤裸裸的毫无忌惮的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表现着‘世纪末’的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的景象”。[2] 阿英称它“至于《金瓶梅》,吾固不能谓为非淫书,然其奥妙,绝非在写淫之笔”;[6]

题材

《金瓶梅》的题材主要是“家庭生活”和“妇女形象”,打破了传统小说没有触及的区域,《三国演义》题材是“历史(三国史)”,《西游记》题材是“神话故事”,《水浒传》的题材是“绿林好汉农民举事”。《金瓶梅》以西门庆为主角,描述了他发家致富到败落衰颓的过程,女主角是潘金莲庞春梅李瓶儿,讲述了他们的人生经历、遭遇和命运。

角色

《金瓶梅》一书中有角色800人,男性553人,女性247人,西门庆家,主子10人,男3女7,奴仆42人,男20,女10,丫鬟12人。

民俗文化

《金瓶梅》写了许多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第十五回写元宵节的彩灯,如“灯的样式有金莲灯、玉楼灯、荷花灯、芙蓉灯、绣球灯、雪花灯、秀才灯、媳妇灯、和尚灯、师婆灯、刘海灯、骆驼灯、青狮灯、猿猴灯、白象灯、螃蟹灯、鲇鱼灯,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第四十二回又写了西门庆赏灯;年俗描写有“除夜置酒于后堂,合家大小,两旁列坐。先是春梅等五个磕头,然后小玉等磕头,来宝儿子僧宝儿、来兴女孩年儿来磕头。西门庆与吴月娘俱有手帕中银钱赏赐。”;大年初一拜年的描写“到次日,重和元年新正月元旦,西门庆早起,冠冕穿大红,天地上了炷香、烧了纸、吃了点心,备马,就出去巡按贺节去了。”

饮食文化

《金瓶梅》描写日常生活中,写了许多明朝饮食文化,包括菜谱、美酒、干鲜果品、茶、点心超过200种,其中19种,24种,点心31种,其中肴108种,原料是虾子,如:第三十四回的“干蒸劈晒鸡、油炸烧骨(红烧排骨)、凤髓(鸡脑髓)”、第七十五回的“烧赃肉酿肠儿(粉肠)、黄炒银鱼、银苗豆芽菜、春不老炒冬笋、黄牙韭和海垫”、红烧猪头、羊角葱炒核桃肉、荷花饼。

精神内涵

主题

《金瓶梅》的主题争议很多,沈德符、李日华、东吴弄珠客、刘达临吴存存高罗佩等认为其主题是“性欲”;[7][8] 冯汉镛提出“劝善说”;阿丁提出“儒教说”和“反抗封建统治说”;[9][10] 包尊信宋谋暘周中明提出“封建说”;邓全施提出“反腐败说”;黄霖提出“暴露说”;香港魏子云提出“政治讽喻说”和“影射政治说”;美国芮效卫提出“性恶说”;吴晗卢兴基提出“新兴商人悲剧说”;于承武提出“商人社会写照说”;张兵王启忠李永昶刘连庚提出“人生欲望说”;田秉锷提出“精神危机说”;吴红胡帮炜提出“新思想信息与旧意识体系杂陈说”;宁宗一提出“黑色小说说”;刘辉提出“愤世嫉俗说”;朱邦国提出“人性复归说”;日本池本义男提出“人格自由说”;王志武提出“性自由悲剧说”;许建平提出“探讨人生说”;王彪提出“文化悲凉说”;霍现俊提出“骂嘉靖说”。

性学

“性”在中国古代文化原本是很自然、单纯、明净的,如《周礼·地官》“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御史时也,奔者不禁”,如《论语》中孔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曾說:食、色,性也;但是到了汉朝开始走入禁欲主义道路,宋朝达到巅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金瓶梅》中对性爱的描写极多,讴歌、礼赞了男女性欲,使之成为公开的话题,包含性自由性理想性意识性满意度性观念性能力性器官性用品性贿赂性取向性行为性癖好爱情与性的关系、婚姻与性的关系等,其性行为场面的描写承接了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的性爱描写的“白描[5] 特征,《西厢记》中“绣鞋儿刚半折。柳腰儿恰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云鬟仿佛坠金钗,偏宜歪。我将你纽扣儿松,我将你罗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咍,怎不回过脸儿来。软玉温香抱满怀。呀!刘阮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柳腰款摆,花心轻折,露滴牡丹开。蘸着些儿麻上来。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你半推半就,我又惊又爱。檀口搵香腮。”[11] 全书共一百回合,性爱描写占了半多,根据学者朱星统计,该书性描写有105处,细致描写36处,粗略描写36处,一笔带过33处。郑振铎说,“诚然的,在这部伟大的名著里,不干净的描写是那么的多……一个健全、清新的社会,实在容不了这种秽书”;[2] 沈雁冰说它是“性欲小说……此书描写世情,极为深刻,尤多赤裸裸的性欲描写。《飞燕外传》与《迷楼记》等皆为文言作品,《金瓶梅》乃白话作,故描写性欲之处,更加露骨耸听。”[12]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金瓶梅词话(删节本)》,删除性描写文字共19161字。对性能力和性器官的崇拜的描写,男性性能力强、性器官大,受到社会崇敬;女性追求性自由,择偶改嫁、再嫁,在封建礼教束缚、讲究从一而终守节守寡的封建社会难能可贵。西门庆、潘金莲、庞春梅、陈经济、王六儿等,由于过度纵欲滥交,沦为了性瘾好。

性描写

《金瓶梅》中的性描写极多,包括:眉目传情、谈话、拥抱接吻自慰爱抚性姿勢性虐恋情節等。

同性恋

《金瓶梅》中描写了同性恋,如西门庆和书童、温必古、画童,陈经济和侯林儿、大师兄。

性用品

《金瓶梅》中描写了一些性用品春药(催情药)包括:闺艳声娇、白鬼、封脐膏、粉红膏子药、胡僧春药;性用具包括:景东人事、硫磺圈、银托子、相思套、白绫带子、悬玉环、同心结、缅铃、淫器包、春宫画

性癖好

《金瓶梅》描写涉及性癖好,包括西门庆、温秀才有“虐童”情结、西门庆对潘金莲鞋子的“恋物癖”、西门庆对潘金莲的“恋足癖”等。

性贿赂

《金瓶梅》描写了当时社会的性贿赂风气,官僚升官用性贿赂,商人勾结政客用性贿赂,例如西门庆性贿赂翟管家、蔡御史、宋御史。

婚姻观念

在封建社会,讲究从一而终、守节守寡,女性要做贞节烈妇,《金瓶梅》中宣扬婚姻自由,如李瓶儿先嫁给梁中书,后嫁给花子虚,再招赘蒋竹山,最后嫁给西门庆。

女性观

潘金莲是一位憧憬爱情、富有风情、性欲旺盛的女人,西门庆和家仆韩道国的老婆王六儿偷情回家之后,潘金莲又强行和西门庆性交,使得西门庆精尽人亡。[13] 西门庆死后,她和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偷情[14]

李瓶儿细细的弯弯的眉毛,皮肤白净,性欲旺盛,早年嫁给东京蔡太师女婿梁中书,梁山泊李逵杀了梁中书一家老小后,她逃窜并且嫁给了花太监侄儿花子虚,花太监告老还乡之后,他们一同回到清河县居住,是西门庆的邻居,西门庆和李瓶儿时常通奸,花子虚争夺遗产气死后,西门庆不仅喜欢其房中术,也爱她的万贯家财。李瓶儿招赘医生蒋竹山,但是蒋竹山不能满足其性欲,被扫地出门,她又嫁给西门庆,后来被潘金莲害死。

庞春梅16岁的时候被西门庆收用,聪慧、泼辣、淫乐贪汉,和潘金莲一起与西门庆、陈经济性交,怀孕后嫁给周守备,后来死在19岁的姘夫小周义身上。

艺术技巧

俗语歇后语等

《金瓶梅》擅长用日常语句(包括骂人语句)、谚语歇后语俗语俏皮话,刻画人物形象,给文章增加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不怕官只怕管、狗口里吐什么象牙来、关王卖豆腐——人硬、千里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墙上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等。

方言

《金瓶梅》中方言甚多,根据学者们的考证,大体包括:浙江黄岩方言、山东峄城方言和诸城方言、北京方言、徐州方言等,方言也成为学者考证《金瓶梅》作者的一个依据。

相关学者

中国大陆

  • 张竹坡清朝
  • 姚灵犀,《瓶外卮言》
  • 孟超,《〈金瓶梅〉人物小论》系列论文
  • 马瑞芳
  • 胡文彬,《〈金瓶梅〉书录》
  • 刘心武戴敦邦《戴敦邦绘、刘心武评〈金瓶梅〉人物谱》
  • 刘心武《刘心武揭秘〈金瓶梅〉》
  • 黄霖复旦大学教授,《〈金瓶梅〉大辞典》
  • 周钧韬《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金瓶梅〉素材来源》、《〈金瓶梅〉资料汇编(1919-1949)》
  • 邵万宽章国超《金瓶梅饮食谱》

香港

  • 魏子雲,《〈金瓶梅〉研究二十年》、《〈金瓶梅〉编年纪事》、《〈金瓶梅词话〉注释》

台湾

  • 梅节,全校本《金瓶梅词话》

日本

  • 阿部泰记,《关于〈金瓶梅〉叙述的混乱》
  • 荒木猛,论文《〈金瓶梅词话〉人物登场表》
  • 日下翠
  • 大秀高
  • 寺村正男,《从〈水浒传〉到〈金瓶梅〉的变化》、《〈金瓶梅词话〉中作者介入文——看官听说考》
  • 阿部泰记
  • 铃木阳一
  • 鸟居久晴日本汉学家,《〈金瓶梅〉的语言》、《〈金瓶梅〉中的歇后语》
  • 池本义男,日本汉学家
  • 奥野信太郎,《好色文学谈义》
  • 长泽规矩也,《〈金瓶梅〉和明末淫荡生活》
  • 小野忍,《〈扎泰莱夫人的情人〉和〈金瓶梅〉》、《〈金瓶梅〉的色情描写》
  • 泽田瑞穗,《增修〈金瓶梅〉资料索引》
  • 荒正人,《色情和文学》
  • 武田泰淳,《肉体的问题》
  • 小川阳一,《〈金瓶梅〉中的酒令》
  • 上村幸次
  • 饭田吉郎,《〈金瓶梅词话〉语汇索引》(与太田辰夫)
  • 太田辰夫,《〈金瓶梅词话〉语汇索引》(与饭田吉郎)
  • 清水茂
  • 后藤基巳,《〈金瓶梅〉的时代背景》
  • 大内田三郎,《〈水浒传〉与〈金瓶梅〉》
  • 上野惠司,《从〈水浒传〉到〈金瓶梅〉——重复部分词语的比较》

荷兰

美国

  • 韩南美国汉学家,其研究《金瓶梅》及汉学继承了欧洲美国的学术传统,注重参考文献脚注,参考资料丰富多样,论证时谨小慎微,学术界对其颇为尊重。
  • 芮效卫
  • 史梅蕊,《〈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花园意象》
  • 浦安迪,《明朝小说四大奇书》
  • 杨沂,论文《宋惠莲及其在〈金瓶梅〉中的象征作用之研究》
  • 郑培凯,《〈金瓶梅词话〉与明人饮酒风尚》
  • 马泰来
  • 夏志清,《〈金瓶梅〉新论》
  • 柯丽德,《〈金瓶梅〉的结局》、《〈金瓶梅〉中的双关语和隐语》《〈金瓶梅〉的修辞》

法国

  • 雷威安,翻译《金瓶梅》法语本。
  • 艾金布勒
  • 陈庆浩
  • 李冶华

英国

  • 阿瑟·戴维·韦利

苏联

  • 马努辛,苏联汉学家,翻译《金瓶梅》俄语本,论文《十六世纪社会暴露小说〈金瓶梅〉——从传统到创新》、《关于长篇小说〈金瓶梅〉的作者》、《〈金瓶梅〉中表现人的手法》。
  • 李福清

相关著述

文学史料方面

  • 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
  • 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
  • 三行《苦孝说与〈金瓶梅〉》
  • 涩斋《〈金瓶梅词话〉里的戏剧史料》
  • 许固生《〈金瓶梅〉本事考略》
  • 冯沅君《〈金瓶梅〉中的文学史料》
  • 韩南《〈金瓶梅〉探源》

语汇词句方面

  • 张鸿魁《〈金瓶梅〉词典》、《〈金梅瓶〉语音研究》
  • 白维国《〈金瓶梅〉词典》
  • 王利器《〈金瓶梅〉词典》
  • 上海师大《〈金瓶梅〉鉴赏辞典》
  • 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
  • 张惠英《〈金瓶梅〉俚俗难辞解》
  • 李布清《〈金瓶梅〉俚语俗谚》
  • 傅憎享《〈金瓶梅〉隐语揭秘》、《〈金瓶梅〉妙语》
  • 章一鸣《〈金瓶梅词话和明代口语词汇语法研究〉》
  • 鲍廷毅《〈金瓶梅〉词语溯源》
  • 潘攀《〈金瓶梅〉语言研究》
  • 曹炜《〈金瓶梅〉文学语言研究》
  • 毛德彪、朱俊亭《〈金瓶梅〉评注》
  • 蔡敦勇《〈金瓶梅〉剧曲品探》
  • 孟昭连《〈金瓶梅〉诗词解析》

艺术方面

  • 孙述宇《〈金瓶梅〉的艺术》
  • 周中明《〈金瓶梅〉艺术论》
  • 张业敏《〈金瓶梅〉的艺术美》
  • 杨义《〈金瓶梅〉——世情书与怪才奇书的双重品格》
  • 王彪《作为叙述视角与叙述动力的性描写——〈金瓶梅〉性描写的叙事功能及审美评价》
  • 王启忠《〈金瓶梅〉价值论》
  • 霍现俊《〈金瓶梅〉新解》
  • 胡帮炜《〈金瓶梅〉的思想与艺术》
  • 张培恒《论〈金瓶梅词话〉》

人物形象方面

  • 孟超《〈金瓶梅〉人物论》
  • 高越峰《〈金瓶梅〉人物艺术论》
  • 石昌渝、尹恭弘《〈金瓶梅〉人物谱》
  • 鲁歌、马征《〈金瓶梅〉人物大全》
  • 孔繁华《〈金瓶梅〉人物掠影》、《〈金瓶梅〉的女性世界》
  • 叶桂桐、宋培宪《〈金瓶梅〉人物正传》
  • 王志武《〈金瓶梅〉人物悲剧论》
  • 跃金《〈金瓶梅〉中商人形象透视》
  • 罗德荣《〈金瓶梅〉三女性透视》
  • 魏崇新《说不尽的潘金莲》
  • 张天畴《〈金瓶梅词话〉里的帮闲人物》

与中华文化关联方面

  • 陈东有《〈金瓶梅〉——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断面》
  • 王启忠《〈金瓶梅〉价值论》
  • 宁宗一、罗德荣《〈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
  • 田秉锷《〈金瓶梅〉与中国文化》、《〈金瓶梅〉人性论》
  • 何香久《〈金瓶梅〉与中国文化》
  • 王宜廷《红颜祸水——〈水浒传〉〈金瓶梅〉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
  • 王彪《无可指归的文化悲凉——论〈金瓶梅〉的思想矛盾及主题的终极指向》

与宗教方面

  • 余岢、解庆兰《〈金瓶梅〉与佛道》
  • 石景琳、徐匋《〈金瓶梅〉的佛踪道影》

与民俗文化方面

  • 阿英《〈金瓶梅词话〉风俗考》(1936年)
  • 陈诏《从民俗描写看〈金瓶梅〉的时代背景》
  • 蔡国梁《灯市·圆社·卜筮·相面》

与饮食文化方面

  • 邵万宽、章国超《〈金瓶梅〉饮食大观》
  • 胡德荣、张仁庆《〈金瓶梅〉饮食谱》
  • 赵建民、李志刚《〈金瓶梅〉酒食文化研究》
  • 戴鸿森《从〈金瓶梅〉看明人的饮食风貌》

与商业方面

  • 邱绍雄《〈金瓶梅〉与经商管理艺术》
  • 南矩容《〈金瓶梅〉与晚明社会经济》
  • 跃金《〈金瓶梅〉中的商人形象透视》

与《红楼梦》关联方面

  • 孙逊、陈诏《〈红楼梦〉与〈金瓶梅〉》
  • 徐君慧《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 张俊《试论〈红楼梦〉与〈金瓶梅〉》
  • 冯子礼《〈金瓶梅〉与〈红楼梦〉人物比较》

参考文献

  1. 鲁迅. (中文(简体)).
  2. 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中文(简体)).
  3. 刘继兴. . 北京市: 新华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1188703 (中文(简体)).
  4. . 凤凰网. [201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0) (中文(中国大陆)).
  5. 张竹坡、兰陵笑笑生. (中文(简体)).
  6. 阿英《金瓶辩》.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中文(简体)).
  7. 刘达临.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 (中文(简体)).
  8. 吴存存. . 北京市: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6月 (中文(简体)).
  9. 阿丁《金瓶梅之意识及技巧》.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中文(简体)).
  10. 高罗佩. . 广东省: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 (中文(简体)).
  11. 王实甫. . 北京市: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ISBN 9787020051809 (中文(简体)).
  12. 沈雁冰《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中文(简体)).
  13. (中文(简体)). 潘金莲晚夕不管好歹,还骑在他身上,倒浇蜡烛掇弄,死而复苏者数次。
  14. (中文(简体)). 原来陈经济自从西门庆死后,无一日不和潘金莲两个嘲戏,或在灵前溜眼,帐子后调笑。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