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芒硝
鉀芒硝(英語:)是一種含鉀硫酸鹽礦物,化學式為(K,Na)3Na(SO4)2。
鉀芒硝 | |
---|---|
基本資料 | |
類別 | 硫酸鹽礦物 |
化学式 | (K,Na)3Na(SO4)2 |
IMA記號 | Att[1] |
施特龙茨分类 | 7.AC.35 |
晶体分类 | 六邊形偏三方面體 (3m) H-M記號:(3 2/m) |
晶体空间群 | P3m1 (no. 164) |
晶胞 | a = 5.67, c = 7.33 [Å]; Z = 1 |
性質 | |
顏色 | 白色,無色;由於夾雜物和雜質導致的灰色、藍色、綠色 |
晶体惯态 | 板狀晶體(具有扭曲的擬斜方晶系);刀片狀聚集體和結殼 |
晶系 | 三方 |
雙晶 | 在{0001}或在{1120}重複 |
解理 | {1010}一般,{0001}差 |
断口 | 貝殼狀到參差狀 |
韌性/脆性 | 脆 |
莫氏硬度 | 3 |
光澤 | 玻璃到樹脂光澤 |
透明性 | 透明到不透明 |
比重 | 2.66–2.71 |
光學性質 | 單軸 (+) (異常雙軸) |
折射率 | nω = 1.487 - 1.491 nε = 1.492 - 1.499 |
双折射 | δ = 0.005 |
溶解度 | 溶於水 |
參考文獻 | [2][3][4] |
它於1835年首次被描述為在意大利維蘇威火山上出現。鉀芒硝的英文名來自希臘語 「」,意為「不可改變的」;以及「」,意為「鹽」,因為它在空氣中的穩定性。[2]它在火山環境中以火山噴氣孔結殼的形式出現,在蒸發岩礦床和海鳥糞礦床中以小晶體和團塊的形式出現。[3][4]它與噴氣孔中的芒硝、黃鉀鐵礬、鉀石鹽和赤鐵礦共生;在蒸發岩中和白鈉鎂礬、鉀石膏、芒硝、軟鉀鎂礬、硼砂和石鹽共生;以及海鳥糞礦床中和鉀石膏、磷鈣礦、三斜磷鈣石、硝石和石膏共生。[4]
參考資料
- Warr, L.N. . Mineralogical Magazine. 2021, 85 (3): 291–320 [2022-11-26]. Bibcode:2021MinM...85..291W. S2CID 235729616. doi:10.1180/mgm.2021.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 .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6).
- .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 (PDF).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5-23).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鉀芒硝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