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壬壽

鍾壬壽1902年2月20日—1979年6月25日),又名任壽,號禮山衛道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仕紳。屏東縣萬巒鄉客家人,於教育界、實業界、出版業多有涉獵。其所著之《六堆客家鄉土誌》開六堆研究之先河,是在客家研究中具有承先啟後地位的重要文獻[1]:1

鍾壬壽
性别
出生(1902-02-20)1902年2月20日
日治臺灣阿猴廳港東上里萬巒(今屏東縣萬巒鄉
逝世1979年6月25日(1979歲—06—25)(77歲)
 美國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02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79年)
语言國語客語日語

生平

鍾壬壽於1902年(明治35年)生於阿猴廳萬巒庄屏東縣萬巒鄉萬和村),父親鍾順安、母親劉親蘭。體弱多病但聰穎勤學,8歲時進入公學校就讀,畢業後考取台北國語學校,與台灣文壇巨擘吳濁流為同窗[2]。1920年畢業,回到家鄉萬巒公學校任教,後因校長與郡督學衝突,被遷至新埤公學校。善用餘暇,與友合資購買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及法律相關的講義研讀,並投身普通文官考試,順利及格錄取,為六堆客家第一人[3]:71。榮調潮州公學校任教一年,在1925年時出任萬巒庄役所的助役。

在萬巒庄役所的日子,鍾氏於《回憶錄》自述:「建設了五溝水公學校的新宿舍、建造了萬巒三村四周邊沿的大水溝、規劃官倉田的耕作道路及排水設施、還完成了二十多年來未能做成的萬巒大街道兩旁的下水溝等等。」但在推動政策和建設時得罪不少地方人士,失望之餘,向郡守遞上辭職書,踏入代書領域[1]:48。隨鄉紳鍾幹郎到日本、韓國、中國等地方考察市場,又籌組產銷公司經營香蕉農場。先後成立兩家公司,正有所成時皆日本政府成立的台灣青果合作社強制併購。 鍾氏遂於1936年離開香蕉事業,回歸代書事業。

隔年爆發中國抗日戰爭,因耳聞日軍徵召臺籍青年從軍風聲,秉著民族主義的精神滯留中國大陸。後經由維新政府最高顧問原田熊吉少將的介紹,進入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後由汪精衛政權接管)工作,與周佛海林柏生梅思平褚民誼等政權要角有大量接觸[1]:67。鍾氏因流利的日語深獲重用,六年的時間裡曾任宣傳部參事、安徽省建設廳長等職[4]:280。戰後回到臺灣,準備接受「漢奸罪」制裁,適逢丘念台建請政府當局赦免台灣人民的漢奸罪,鍾壬壽得以全身而退,並進入大同公司,一年後被任命為台灣省工業會總幹事[1]:80

鍾壬壽在台灣省工業會十一年,協助尹仲容實施工業化政策[4]:281。後與束雲章交惡,自忖危及林挺生之事業前途,遂辭職,與子合營工廠維生。1965年創辦構想已久的《實業世界月刊》,推廣專利權、企業經營的概念。數年後回到萬巒休養,依好友徐傍興之建議,籌劃編寫《六堆鄉土誌》。歷時4年完成大作《六堆客家鄉土誌》,1973年出版。該書從客家源流著手,論及六堆重要人事物,地方風土民情,各鄉鎮的概況[1]:115,抄錄多筆史料,為六堆客家地方鄉土史志建立一完整的紀錄體系,並為後來六堆鄉土記錄工作奠下良好的基礎[1]:122

鍾氏後在1976年撰自傳《友善抗日七十年》,1979年逝世於美國,享壽七十八歲。

家庭

據考,鍾壬壽十五世祖先九州公在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的「鍾德重公嘗」提領股金渡臺開墾,買地十餘甲供族人耕種。但膝下無子,乃領養內埔鄉鍾家的迪芳公為十六世祖,而十七世祖元祀公、與十八世祖父錦文公沈迷鴉片,從此家道中落[1]:27。外祖父劉躍初梅縣斜坑村人,前清秀才,太平天國之亂後為避禍渡台教書為業,先於府城,後至六堆地區[3]:44,在日本領臺第二年後動身回大陸前驟逝。

鍾壬壽育有四子一女,皆學有所長,可謂滿門俊彥[4]:281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鍾壬壽與「六堆客家鄉土誌」》
  2. 吳濁流, <我辦台灣文藝及對台灣文學獎的感想>, 民國五十四年一月《台灣文藝》第二卷第六期。
  3. 鍾壬壽著、鍾孝上譯《友善抗日七十年(盼望君子國日本之再建)》自刊印。
  4. 蘇全福, 《屏東縣鄉賢傳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