鎓化合物

化合物英語:),是由氮族元素(第V族/ 第V A族/15族)、氧族元素(第VI族 /第VI A族/16族)、卤素(第VII族/第VII A族/17族)的单核氢化物被质子化得到的阳离子,以及一些用其他基团(例如:有机自由基、卤素原子、四甲基铵)取代氢原子形成的衍生阳离子;更复杂的衍生物含有多个中心原子,例如亚胺离子錆鎓离子。(IUPAC的定义参见金色书[1],其定义有所不同)

它们也被称作鎓离子,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作鎓盐。鎓离子带有一个正电荷,双鎓离子带有两个正电荷,依此类推。

简单鎓离子

15族元素(氮族)鎓离子
鎓离子 化學式 共轭碱
NH+
4
PH+
4
AsH+
4
锑正离子/四氫銻陽離子 SbH+
4
铋正离子/四氫鉍陽離子 BiH+
4
16族元素(氧族)鎓离子
鎓离子 化學式 共轭碱
水合氫離子/𨦡/鋞離子(𨦡是在水中溶剂化质子 H
3
O+
/硫正离子 H
3
S+
硫化氢
𬭄[2]/硒正离子[3] H
3
Se+
硒化氢
[2]/碲正离子[3] H
3
Te+
碲化氢
17族元素(卤素)鎓离子
鎓离子 化學式 共轭碱
二氢氰阳离子/錆 H
2
CN+
氰化氢
二氢氟阳离子/氟正离子/鉘 H
2
F+
氟化氢
二氢氯阳离子/氯正离子/ H
2
Cl+
氯化氢
二氢溴阳离子/溴正离子/⿰釒臭 H
2
Br+
溴化氢
二氢碘阳离子/碘正离子/ H
2
I+
碘化氢
*14族元素(碳族)鎓离子
鎓离子 化學式 共轭碱
烷基鎓离子 CnH+
2n+3
CnH
2n+2
甲鎓离子(在外层空间广泛存在) CH+
5
甲烷
乙鎓离子 C
2
H+
7
乙烷
丙鎓离子 C
3
H+
9
丙烷
丙基-1-鎓离子
丙基-2-鎓离子
丁鎓离子 C
4
H+
11
丁烷
正丁鎓离子丁基-1-鎓离子 正丁烷
异丁鎓离子丁基-2-鎓离子 異丁烷
釸鎓离子 SiH+
5
甲硅烷(SiH4
鍺鎓离子 GeH+
5
甲锗烷
錫鎓离子 SnH+
3
SnH
2
,而不是甲锡烷SnH
4
铅鎓离子 PbH+
3
PbH
2
*備註:这些离子有类似的命名方式,它们的名称并不完全符合IUPAC的定义
  • 13族元素(硼族)鎓离子(这些离子有类似的命名方式,它们的名称并不完全符合IUPAC的定义):
    • 錋鎓离子BH+
      3
      BH+
      4
      BH+
      5
      BH+
      6
      (质子化的硼烷
  • 氢鎓离子(这些离子有类似的命名方式,它们的名称并不完全符合IUPAC的定义):

單一取代的鎓离子

  • 一级铵鎓离子,RH
    3
    N+
    RNH+
    3
    (质子化的一级
    • 羟铵NH
      3
      OH+
      (质子化的羟胺
    • 甲铵CH
      3
      NH+
      3
      (质子化的甲胺
    • 乙铵C
      2
      H
      5
      NH+
      3
      (质子化的乙胺
    • 联铵NH
      2
      NH+
      3
      (质子化的联氨,也称肼)
  • 二级铵鎓离子,R
    2
    NH+
    2
    (质子化的二级
    • 二甲铵(CH
      3
      )
      2
      NH+
      2
      (质子化的二甲胺
    • 二乙铵(C
      2
      H
      5
      )
      2
      NH+
      2
      (质子化的二乙胺
    • 甲乙铵C
      2
      H
      5
      CH
      3
      NH+
      2
      (质子化的甲乙胺
    • 二乙醇铵(C
      2
      H
      4
      OH)
      2
      NH+
      2
      (质子化的二乙醇胺
  • 三级铵鎓离子,R
    3
    NH+
    (质子化的三级
    • 三甲铵 (CH
      3
      )
      3
      NH+
      (质子化的三甲胺
    • 三乙铵 (C
      2
      H
      5
      )
      3
      NH+
      (质子化的三乙胺
  • 季鏻盐鎓离子,R
    4
    P+
    or NP+
    4
    • 四苯基鏻(C
      6
      H
      5
      )
      4
      P+
  • 二级锍鎓离子,R
    2
    SH+
    (质子化的硫醚
  • 二级鉘鎓离子,R
    2
    F+
    • 二氯鉘阳离子Cl
      2
      F+

多取代的鎓离子

  • 有一个双键的衍生二级铵鎓离子,R=NH2+
    • 二亚胺离子,HN=NH2+(质子化的二亚胺
  • 有一个双键和两个单键的衍生四级铵鎓离子,R=NR2+
  • 有两个双键的衍生四级鎓离子,R=N=R+
    • 硝鎓离子NO+
      2
    • 双(三苯基膦)亚胺离子,((C
      6
      H
      5
      P)
      2
      N+
  • 有一个三键的衍生三级铵鎓离子,R≡NH+
    • 腈鎓离子,RC≡NH+(质子化的
  • 有一个三键和一个单键的衍生四级铵鎓离子,R≡NR+
  • 有一个三键的衍生三级氧鎓离子,R≡O+
    • 亚硝鎓离子,N≡O+
  • 有一个三键的衍生三级锍鎓离子,R≡S+
    • 硫代亚硝酰鎓离子,N≡S+

正二价双鎓离子

  • 联氨雙陽離子雙正+H3NNH3+(双质子化的联氨
  • 二亚胺双阳离子,+H2N=NH2+ (双质子化的二亚胺
  • 重氮双阳离子,+HN≡NH+ (双质子化的双氮

参考资料

  1. . [201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5).
  2. .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5) (中文(臺灣)).
  3. 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合物命名审定委员会.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 2017.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 ISBN 978-7-03-055295-2. p 11-1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