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 (奉天市)

铁西区满洲国奉天市的一个

背景

日本在奉天市的经营始于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战胜后获得了东清铁路南段的权益,命名为南满洲铁道,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管理铁道及附属地。1908年,满铁制定了第一期奉天附属地规划,附属地主体在铁道西侧,但东侧也有少许部分。此后奉天满铁附属地的市街建设集中于铁道东侧。1916年,日本法人南满洲制糖株式会社成立,1917年在奉天满铁附属地铁道西侧的南端设立了工厂。[1]:1274

1915年时日中签订了《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据此日本获得了在满洲地区租借商业用地的权利。1918年末,满铁将满铁附属地外的西侧土地规划为“将来工业用地”。1919年5月,满蒙毛织株式会社在此区域北部近邻铁道处租用了60512.4(約200040.99平方土地,7月又追加租用了21438坪(約70869.42平方土地,以建设工厂。次年又获准建设通往工厂的道路,并修建了搬运建材用的铁道。然而,随着1919年五四运动的兴起,日本在中国的土地商租权难以实行,此后铁道西侧的工业建设停滞。[1]:1274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次年满洲国成立。日本关东军和满铁为了确定奉天市的规划,在1932年7月起召开了4次“奉天都市计划联合打合会”,历时一年,由满洲国民政部、奉天省政府、奉天市政府和满铁参加。关于工业用地,仅得到“预留工业用地是当下奉天的要事之一”的结论。1933年7月发布的《关于奉天都市计划的要纲案》()中,指定了3处工业地区,为满铁车站西侧的约14平方公里、兵工厂及其南侧的约9平方公里、预备工业地10平方公里(相当于沈海工业区)。后两者原为奉系军阀所有,当时在关东军控制之下,但满铁车站以西的土地则仍需购买。满铁在购买土地时关于收购价格难以达成协议,进展不佳,也有的土地所有者抵制此项收购活动。例如臧式毅曾表示不应欺压土地所有者,而满铁试图借大陆浪人薄益三之名义购买铁路西侧的回民墓地时,遭遇了强烈的反对。[1]:1274,1275

经营

准备

1932年11月,满铁经济调查会在《关于奉天工业地域设置经营的研究》()中提出了4个方案:1、将铁道西侧工业区域直属于满铁附属地;2、满铁、薄、片仓共同出资建立公司经营该区域;3、以满铁所购置的土地为基础发展工业,薄、片仓所有之土地作为备用土地;4、以满洲国政府作为主体,购买或租赁满铁、薄、片仓所有之土地。满铁权衡利弊,认为以满洲国政府为主导的方案4最适合。[1]:1275

1932年12月4日,关东军特务部制定了《关于奉天工业地域设定经营的要纲案》(),12月6日,关东军、满铁和满洲国政府召开“奉天工业地域设置并经营研究会”,关于收购土地、建设工业区一事,各方达成一致,但关于具体操作方式,满铁主张新设立的公司应由满洲国政府出资或满洲国与满铁合资,而满洲国政府主张新设立的公司应由满铁出资、管理。[1]:1275

奉天工业土地股份有限公司

奉天工业土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35年3月,由满洲国政府和满铁共同出资,资本金350万元,从事铁西工业区的开发。1937年,满铁将所有股份转让给满洲国政府,铁西区的经营权随之转交给奉天市公署。[2]

沿革

工厂

1937年时铁西区主要的工厂以其所有者的资本金排序如下。[3]:110

标题文本
公司名称注册国家资本金(万
满洲电信电话满洲国5,000
明治製菓(→满洲明治制菓,1939)日本600
大林组(→满洲大林组,1940)日本500
嘉纳酒造满洲国500
立邦塗料日本500
本嘉纳商店日本500
中山钢业所日本300
满洲机器满洲国300
昌和洋行满洲国250
满洲制麻日本250
满洲麦酒满洲国250
亚细亚麦酒满洲国200
秋田商会木材日本100
大同制药工业满洲国100
江崎利一100
大矢组100
日满钢材工业满洲国100
野田酱油满洲国100
满洲皮革满洲国100
无限制材100

根据1940年的资料,当时铁西区有金属工业工厂32家、机械器具工厂65家、化工工厂6家、食品工业工厂65家、纤维工业工厂15家、酿造业工厂9家、玻璃工厂6家、窑业工厂33家、木材工厂12家、电气工业工厂4家、其他工厂14家。[4]:51

关联条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铁西区

参考来源

  1. 李薈. . 都市計画論文集 (日本都市計画協会). ISSN 0916-0647. doi:10.11361/journalcpij.55.1273 (日语).
  2. . 満州日日新聞. 1939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日语).
  3. 張暁紅. . 三田学会雑誌 (慶應義塾経済学会). 2008-04, 101 (1). doi:10.14991/001.20080401-0107 (日语).
  4. . 神戸商工会議所所報 (神戸商工会議所). 1940-11, 35. doi:10.11501/1563501 (日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