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简称长江支队,是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成立的主要来自晋察冀老解放区的南下干部部队,目的是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横渡长江以接管新解放区。8月11日抵达福建后南下任务完成,长江支队番号撤销,原人员归中共福建省委领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 | |
---|---|
福州市长江支队纪念碑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 |
存在時期 | 1949年3月-1949年8月11日 |
國家或地區 | 解放区[註 1] |
效忠於 | 中国共产党 |
部門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
規模 | 4600多人 |
駐軍/總部 | 山西省 → 福建省 |
格言 |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指挥官 | |
著名指揮官 | 冷楚(党委书记) 陶国清(军区司令员) |
军队沿革
建立原因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但由于地方政府无法配合而导致后勤补给得不到保障,刘邓被迫从野战部队中抽调两万余人充实大别山解放区的地方政府,以确保顺利支前。1948年8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在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建议中共中央做好抽调干部接管解放区的准备。随后,刘伯承也在报告中重申了邓小平的意见。[1]:2-6
中原曾不顾削弱主力兵团抽出很大兵力展开,建设军区、分区和县基干队,今天证明是成功的。对于展开,也应尽可能做到预有准备,大别山因无准备,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展开完毕。江汉、桐柏两区吸取了大别山的经验,预先配好分区、地委、专署及县级党政军的一套机构和部队,故十天半月就大体完成了展开的任务。今后到新区,最好事先区分野战军和军区,每个军区为一单位,配齐军区、分区、县等三级党政军机构(包括部队)......
1948年10月,毛泽东、中共中央先后发出指示,要求解放区准备轮训、培训和选拔各级干部随时准备抽调南下。10月29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从太行、太岳两个解放区中组建南下区党委,以派遣干部接管一个省级的新解放区(苏南)。1949年3月21日,太行、太岳两区南下干部在武安汇合,并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4月24日启程南下。[1]:6-41
南下
1949年4月24日起,长江支队从武安出发,先步行至汤阴,再到老田庵站乘火车抵达开封。到达淮河时,由于淮河大桥在淮海战役中被杜聿明下令炸毁,支队只得从浮桥通过,抵达蚌埠。后乘火车抵达明光,支队经滁县抵浦口。5月12日,支队从浦口的长江北岸乘轮渡横渡长江,到达南京城,5月23日启程赶往苏州。[1]:43-61
长江支队设立之初的本意是接管苏南,但4月27日苏南解放时长江支队尚在安阳,华东局遂安排山东南下干部接管,导致抵达苏州的长江支队无从听调。6月,陈赓在南京参加第二野战军总前会议时,计划让长江支队跟随三兵团和四兵团前往西南,但在张鼎丞的提议下,中共中央最终决定让长江支队继续南下接管福建。7月13日部队从苏州出发,8月1日抵达浦城,10日抵达建瓯。[1]:66-80
番号取消
8月11日,张鼎丞、曾镜冰等人在建瓯召开会师大会,中共闽浙赣省委宣布撤销,长江支队亦正式撤销,原编制内的组织、人员均归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领导。[1]:81
组织结构
支队部机关、区党委机关
各大队机关
下表列出长江支队除支部队外的各大队组织序列[4][1]:1:
大队编号 | 大队人数 | 来自地区 | 接管地区 | 地委书记 | 地委副书记 | 专员 | 副专员 | 组织部长 | 宣传部长 | 军区分司令员 | 秘书长 |
---|---|---|---|---|---|---|---|---|---|---|---|
第一大队 | 840 | 太行区 | 晋江地区 | 张慧如 | 常化知 | 郭良 | 林汝楠 | 智世昌 | 王炎 | 张平 | |
第二大队 | 639 | 太岳区 | 建阳地区 | 陈贵芳 | 郭述尧 | 郭述尧(兼) | 张翼 | 肖文玉 | 崔予庭 | 任开宪(兼) | |
任开宪 | |||||||||||
第三大队 | 668 | 太行区 | 南平地区 | 贾久民 | 黄扆禹 | 侯国英 | 江作宇 | 刘健夫 | 陈玉山 | 贾久民(兼) | |
第四大队 | 659 | 太岳区 | 闽侯地区 | 郝可铭 | 陈亨源 | 温附山 | 李敏唐 | 郑思远 | 尚志 | ||
第五大队 | 817 | 太行区 | 龙溪地区 | 卢叨 | 李伟 | 丁乃光 | 陈文平 | 马兴元 | 罗晶 | 李成芳 | |
第六大队 | 624 | 太岳区 | 福安地区 | 王毅之 | 康润民 | 李步云 | 董奥林 | 刘哲 |
注:灰色单元格内的干部表示原属闽浙赣省委的地下党员。